頂點小說 > 過河卒 >第一百零七章 議事(下)
    整個議事堂一片寂靜。

    所有人齊齊望向齊玄素。

    這話十分尖銳,已經到了刺耳的地步。

    在座的人都是久經風浪,哪裏還不知道,齊玄素只是一個馬前卒,今天這場議事會是一場真正的短兵相交。

    李若水沒有急於開口說話,不露聲色。

    不少人認爲掌府真人就要大發雷霆了,然後張副堂主和石副府主也要說話。

    只是出於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李若水並未如何疾言厲色,反而揚起了幾分恰到好處的笑容:“齊執事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尖銳,沒有給我這個參知真人留情面,但要我說,這絕不是給我難堪,而且提得非常好,不僅是我,在座的諸位,每一位副府主,甚至每一位主事,都必須有直面此類問題的勇氣。”

    “我作爲掌府真人、一府之主、還是參知真人,就不需要監督了嗎?當然要監督,不僅要監督,而且要更爲嚴厲的監督。高處的風景更好,擔子也更重。職務的提升並不必然帶來道德和心境上的提升,相反,地位越高,面對的各種誘惑也就越多,權力越大,越容易犯下大錯,危害也就越大。我的權力是道門賦予的,只要是道門的道士,都有資格、有權力監督我,我坦然接受所有人的監督。”

    “關於這一點,道門的列位祖師也早有預料,所以在掌府真人之外又特別設立了首席副府主和次席副府主,雖然不與掌府真人平級,但肩負着制衡、監督掌府真人的職責。周副府主、石副府主,我希望你們能履行好道門賦予你們的權力和職責,肩負起道門列位祖師的期望和寄託,甚至你們把我當作對手處處針對都沒有問題,因爲只有這樣,我才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時刻不忘頭頂利劍高懸。”

    “與此同時,我也希望我們道門能有更多齊主事這種敢於說話、言之有物、不惟上是從的人,做上司的不搞一言堂,同級之間不拉幫結派,不內鬥,不拆臺,同進同退,同爲一體。”

    李若水話說完,環視一週。

    諸位副府主皆是點頭稱是。

    齊玄素怔了一會兒,緩緩道:“還是掌府真人水平高啊。”

    “我沒有問題了。”齊玄素又坐回到自己的位置。

    張月鹿抿着嘴脣,沒有作聲。

    能走到參知真人這一級的,沒有誰是善茬,李若水的棘手程度,絕非普通副府主可比。

    就在這時,姚裴開口說話了:“我是萬壽重陽宮的輔理,此來帝京是爲了齊主事的案子,本不該在其他事情上多言,不過我畢竟是五人小組成員之一,方纔李府主又一再強調,要五人小組幫助帝京道府發現錯誤、指正錯誤,那我就簡單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姚輔理請講。”李若水望向姚裴。

    姚裴此時明顯在清醒狀態,一掃平日裏的木訥沉悶,一雙秋水長眸中透出幾分凌厲:“這次錢香芸叛逃恰恰說明了一件事,我們內部有人在拉幫結派,有人內鬥,也有人拆臺,我們這邊剛要抓人,錢香芸立刻就得到消息逃走,這不是輕飄飄的幾句接受監督就能抹過去的。這件事影響之惡劣,不僅使帝京道府之聲譽受損,更貽他人攻擊道門之口實。金闕已有明確指令,務必徹查到底,如果僅僅是袖手空論,高談道德,那麼我們也沒必要來議這個事了吧?”

    李若水臉上的笑意漸漸斂去。

    坐在姚裴旁邊的李長歌挑了下眉頭。

    “那麼姚輔理以爲應當如何?”李若水盯着姚裴。

    姚裴道:“金闕的命令就是我的看法,找出負有直接責任者,嚴懲不貸,其餘有所牽扯之人,也應各引其咎。”

    李若水終於是微微色變,然後問道:“這是姚輔理的意思?還是尊師東華真人的意思?”

    姚裴面無表情道:“我們現在是談公事,沒有什麼師父徒弟,只有首席參知真人、紫微堂掌堂真人。這也不是某一個人的意見,而是金闕的決議。李府主貴爲參知真人,應該十分清楚纔是。”

    李長歌終於開口道:“徹查到底與李府主說的並不衝突,正是因爲有人內鬥拆臺,所以李府主纔要提倡不要內鬥拆臺,我們今天議事,當然要就事論事,卻不能只是就事論事。嚴查錢香芸叛逃內幕,只是其一。以此事爲契機,整肅帝京道府上下,則是其二。兩者並不矛盾,又何必爭執呢?”

    李長歌說話時,語氣溫和,既不高亢,也不低沉,更沒有半點李家人慣有的陰陽怪氣。

    姚裴低垂了眼簾:“既然就事論事,那麼關於如何徹查錢香芸叛逃一事,不知李道兄有何高見?”

    “高見談不上,不過是一點淺薄拙見罷了,拋磚引玉。”李長歌微微一笑,“這個案子並不複雜,高明隱身上牽涉了干係,所以被人殺人滅口,誰得益最大,誰就是錢香芸的背後之人。那麼誰得益最大呢?據我所查,在高明隱背後還有一個叫溫翁的人,此人是遼王的長史。”

    張月鹿有些驚訝了:“李道兄是懷疑遼王在幕後指使?”

    她並非驚訝這個推論,正如李長歌所說,這並不複雜,她驚訝的是李長歌就這麼把事情扯到了遼王身上。因爲李家和遼王是盟友關係,此時扯上遼王,豈不是出賣遼王?無論怎麼看,李長歌都不是這種沒腦子的人,其中必定有什麼深意。

    果不其然,李長歌接着說道:“我沒有這樣說,凡事都要講證據,遼王的長史不代表遼王本人,就算我們真要懷疑遼王,也得先把這個所謂的溫翁拿下才行。”

    石冰雲道:“據我所知,就在三天前,這位遼王長史便不知所蹤,據說是回老家了。就算他沒有回老家,他還是朝廷的正經官員,我們不能隨意緝拿審問,太平道一向與朝廷關係親近,小國師不會不知道吧?”

    李長歌道:“此人也跑了?我還真不太清楚。”

    石冰雲冷笑一聲:“知不知道,天知道,在座的諸位也知道。”

    李長歌道:“現在不是置氣的時候,當務之急還是先找出這個溫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然後再說其他。”

    “若是找不到呢?難道就一直找下去?”石冰雲咄咄逼人。

    李長歌略作沉吟:“這樣罷,我們定下一個期限,就以五天爲限,如何?”

    齊玄素猛地望向李長歌。

    他的第一反應是,李長歌在拖延時間,爲五行山的事情拖延時間。

    如果這個猜測爲真,那麼意味着五行山那邊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留給他們的時間不算多了。因爲李長歌只是要求了一個五天的時限,平心而論,真不多,就算後續還有其他手段,滿打滿算也不會超過一個月。

    齊玄素又把高明隱的案子仔細梳理了一遍。

    這一切的起源只是巧合,因爲一個行院的案子,越鬧越大,兩邊都覺得勝券在握,互不相讓,到了最後幾乎是不死不休,由此引出了溫翁等人。

    這個案子本身與五行山並沒有關係,那麼是什麼時候才與五行山扯上了關係呢?

    高明隱與五行山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遼王。

    從頭到尾,遼王沒有露面,沒有任何表態,甚至連傳一句話都沒有。一直都是王府長史溫翁出面。

    不知是遼王授意,還是溫翁自作主張,最後是兩名“客棧”刺客,七位天辰司官員,公然襲殺齊玄素。

    如果齊玄素死了,死無對證,那也就罷了,可偏偏齊玄素沒死。

    於是事態徹底失控。

    這裏面的牽扯實在太大。

    若是其他時候,一個主事遇襲,別說沒死,就算死了,也不是不能壓下來。關鍵在這個時候,齊玄素背後的勢力一定會推波助瀾、大做文章。

    一旦抖摟出來,那便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高明隱擔不起這個罪責,只能把溫翁供出來。

    溫翁的明面身份也只是個五品王府長史,同樣擔不起這樣的罪責,只有遼王纔有這個權力,只要繼續查下去,遼王被捲進漩渦裏是遲早之事。

    於是高明隱就死了,錢香芸冒着巨大風險殺死高明隱,不顧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強行中斷了線索。

    照這個思路想下去,是不是意味着遼王現在不能牽扯進去?可能是因爲無暇分身,也可能是因爲他處於一種不能見人的狀態。

    還有一點佐證,遼王與“青衫溼”有舊怨,卻不是遼王親自殺人,最後是“客棧”之人動手。

    也就是說,遼王如今很可能就在五行山中。

    李長歌不想讓這個案子牽扯到遼王身上,因爲一旦牽扯到遼王,所有事情都瞞不住了。遼王不是見不得人的隱祕結社成員,是堂堂親王,結果道門竟找不到遼王對質,這就給了全真道和正一道口實,兩道只要能把遼王的案子與五行山強行聯繫起來,比如指出遼王就“畏罪”藏在五行山中,然後就能名正言順地進入五行山。

    所以李長歌纔要拖延,拖慢查案進展。

    不過這些都是齊玄素的猜測,並沒有切實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