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開局嫁給傻王爺 >第131章 感激
    高燁雲點點頭,示意馬騰繼續說下去。

    “這人一旦閒着,就沒有好事。若是幾十萬人一起閒着,那便會出了亂子。況且,這幾十萬人白白領了糧食不做事情,那更是浪費了!”

    “若是不想浪費人力,又該如何?”高燁景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馬騰。

    “以工代賑,就是不白白髮放糧食,而是利用這樣的時機,將這些災民全部聚集起來,用以勞力的方式來換取糧食,既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又能借助百姓的力量做事。”馬騰慢慢解釋道。

    高燁雲讚賞地點點頭,道:“馬先生與本王的意見倒是一致!”

    “只是讓百姓做什麼事情呢?”高燁景不明白有什麼事情可以做。

    “景王有所不知,百姓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眼下,邊城正值百廢待興之際,正需要大量的勞力來完成很多的項目。

    比如這修築城牆,疏通河道,還有這修建大壩水庫之類,除此之外,甚至還可以去開礦、打漁打鐵,到工坊做工等。”

    馬騰的一番話,高燁景和副將便明白了過來,紛紛點頭。

    高燁景心中暗忖,看來這馬騰還真是有才啊!

    “馬先生說的正是。眼下大旱剛過不久,疏通河道、修築水庫正是時候。若是現今將這水利修好,明年這時,便能有個好的收成了。

    另外,修橋鋪路、修築城牆也需要不少的人力。以往,這樣的事情,朝廷都是要徵發徭役的。倒不如趁着眼下的時節,用以工代賑的方式,讓百姓做事。”高燁雲補充道。

    馬騰見高燁雲的見解與自己如出一轍,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接着說:“正是這樣了,如此一來,百姓們不但有飯喫,也免去了大家鬧事的風險了。”

    見衆人都對此方案沒有異議了,便開始着手開展這項計劃。

    接下來的事情便明朗了許多,將城內的大工程全部擬定。

    比方說,哪條路需要翻修,哪座橋需要搭建,哪些城牆需要加固,又有哪些鄉縣的河道需要疏通,需要興修水利等等。

    按照各鄉各縣,將擬定好的工程,全部計算好人力,最後將糧食按照份例撥下。

    只要百姓們有參與工程,便能獲得糧食。

    當然,賑災不僅僅是發動青壯的男人蔘與勞作,即便是婦女們,也要全部發動起來,一起勞作。

    但是,基於年齡和體力的考量,老人和孩童自然是不需要勞作的,但是仍然能夠得到糧食。

    “既是以工代賑,那麼糧食就不能少給了。凡是參加勞作的青壯男女,每日皆可領到糧米一升,少許醬菜。至於不能參加勞作的老人和孩童,每人則是每天半升的糧米。”馬騰建議道。

    對於這樣的提議,高燁雲自然是贊同的,衆人更是沒有異議。

    “以工代賑這樣的方法,和單純的發放賑災糧食不同。只怕百姓們還不是很清楚。既然我等商定好計策,還需要張貼布告,告知百姓方可。”馬騰建議道。

    “馬先生所言極是。副將,這件事情交由你去辦吧!”高燁雲對副將道。

    “末將領命!”副將當即便下去辦事了。

    副將派人在各處的鄉縣四下張貼布告,宣佈高燁雲的決定。

    因着災荒和戰亂,朝廷已經將免除了邊城和何處鬧災的地方的賦稅。

    因此,高燁雲又命副將通知四散流離的百姓,讓其返回各自的鄉縣,青壯年可以參加工程領糧米,老人和孩童也能夠領到每人每天半升的糧米。

    另外,還會針對參加勞作的青壯男女,根據其勞作的表現,適當發放一些工錢。

    只是,因着是以工賑災,所以這發放工錢自然只是寥寥,每天不過二十文錢。

    若是積攢起來,一個月六百文,積少成多,也算是一筆收入,還能增添點糧米。

    告示張貼出去之後,不少災民還都不敢相信這樣的事實。

    災荒之時,朝廷能夠開個粥棚,每天給兩碗稀粥聊以度日,便讓他們感激不已了。

    但是,現在不僅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還能按照人頭領取糧食。若是幹得賣力點,還能得點錢銀,雖然不多,但是在眼下這樣的時節,簡直就是恩德了。

    不少災民以爲,朝廷只是想騙他們返鄉罷了,因此聚集在城中,遲遲不肯離去。

    不論副將如何勸說,但是百姓們只是不信,只好將這件事情告訴高燁雲。

    高燁雲略一思慮後,便親自出城,看見聚集在一處的災民,黑壓壓的圍成一片,一個面黃肌瘦,雙眼無神。

    高燁雲見此,道:“副將,給這裏的百姓們,每人發五斤糧食,讓他們安心返鄉吧!”

    倒不是因爲別的,只是高燁雲心裏清楚,面對這樣的一羣災民,任何大道理都是沒有效益的,倒不如直接發放糧食,省得多費口舌。當下,便叫副將直接發放糧食。

    不少的災民,從家中一路逃荒至此,現在即便是返鄉能夠領取糧食,但是這一路上也是會面臨飢餓的問題。

    只有像現在這般,實實在在將糧食發放他們的手中,他們纔敢相信朝廷是真的有這樣的安排,也不至於在返鄉的途中面臨飢餓,才能返回自己的家鄉。

    聽了高燁雲的話,副將立刻帶着手下從糧倉之中取出糧食來。

    流民們見了那一袋袋的糧米,都開始騷動起來。若不是因爲有士兵在場鎮壓,維持現場的秩序,只怕這羣災民便會直接衝上前去搶糧米了。

    當一個滿頭白髮的老漢,從士兵手中接過裝有五斤糧米的糧食口袋之時,看見那滿滿當當的糧食口袋,隨即便老淚縱橫。

    老漢一邊哭着,一邊對着高燁雲直接跪下,連連磕了幾個響頭,道:“雲王的大恩大德,草民永生難忘!”

    見到這老漢的樣子,一個一個都領了糧食,便都相信了朝廷的話,這才明白,自己終於是碰見了一個真正的好官了!

    提着沉甸甸的糧食口袋,一個個紛紛下跪,對着高燁雲磕頭,對高燁雲感懷不已。

    高燁雲連忙下馬上前,將面前的災民一個個扶起身。只是這邊剛剛將人扶起,那邊的人又跪了下去。

    這些升斗小民,雖說他們多半都是狹隘無知的,但是內心又都是最爲淳樸善良的。

    高燁雲此次的賑災之舉,爲百姓是出於真心的,百姓的心裏自然是能感受到高燁雲的心意,方有此舉。

    馬騰站在高燁雲的身後,看見這樣的一幕,不住地點頭,看來,這邊城百姓的人心,從此,便都是向着高燁雲的了。

    以工代賑之事,在邊城內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邊城內,以及邊城以下的各縣鄉里,給聚集在城外的流民發放了一些糧食之後,便讓他們各自返鄉,回到自己原先的村落。

    等到災民紛紛返回自己的家鄉之時,鄉縣的一些項目已經開始動工了。於是,青壯年便抓緊前往登記,參加勞役。

    若是此時,家中有錢有糧的,不願意參加以工代賑,倒是不強求。只是,官府也是有規定的,若是青壯年沒有參加勞作的,那麼便不能領取賑災的糧食了。

    以工代賑這樣的方式還是很有效果的。青壯年每日一升米,老幼每日半升米。並且,若是青壯的男女勞役表現得好,每月還能得到六百文銀錢。

    當然,各鄉各縣開展的這些項目,並不是隨隨便便便開展起來的。而是由各鄉各縣研究討論之後,最後高燁雲進行確認,才能開始進行。

    除了開展興修水利,搭橋修路、修築城牆等工程,高燁雲還鼓勵商人們招收流民做工。

    但是,這就和官府的以工代賑有所分別,因此,高燁雲便專門下發了一道公文,對商人或者是地主招收災民做工另有詳細的要求。

    比方說,制定災民們每天勞作的最低收入標準,但是這個標準還是按照發放糧食來計算。

    官府以工代賑的最低標準是,每天發一升糧米和二十文錢。但是,若是商人招收災民做工,那麼這樣的最低標準就是每天六十文錢,或者是三升糧米。

    在災荒的時節,不少商人或者是地主們便會趁此機會,侵吞百姓們的田產。因此,高燁云爲了防止這樣的情況發生,便特地下了一道命令。

    從現在開始,一年之內,不準追收百姓的欠款,並且在這一年之中,也禁止追收高利息,只能按照最低的收利息標準來計算。

    若是有人膽敢在這災荒的節骨眼上放出高利貸,一經查實,便要罰處款項的二十倍罰款。

    並且,對於邊城境內的各處糧店,都限制了最高出售價格。若是有超出這個價格出售糧食的,直接將店鋪查封,將糧食全部充公。

    並且規定,若是有糧不售者,也要懲處。除非是糧食已經售完,否則不能關張,若是有違令者,也是將糧食全部抄沒。

    除此之外,還特地下了一道命令。邊城內的糧食,除非是取得了特別的命令,否則,一律不準運出邊城境內。

    高燁雲這樣的做法,都是爲了將糧食的價格穩定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