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漢匠 >第二十一章強化訓練
    兵勇訓練進入了新的階段,唐驢兒私下裏將要被兵勇們罵死了。他是唐豕安排的領隊,自作主張把槍兵每天練突刺的次數,提高到了一千次。

    二十餘人一起練習突刺,唐驢兒也在其中,沒有人可以偷懶。

    弩兵們在五十步外射箭垛。每天必須射中二百次纔算合格。兩兩相互監督,射中一次,地上畫一道,唐驢兒安排唐寶督察弩兵訓練。時人淳樸,串通作弊的事情,還沒有發現。

    每天下午的訓練中,都必須有一個時辰的扛木頭訓練。最後所有的訓練成果都由唐驢兒來檢查,完不成訓練的兵勇不得夕食。

    最初的半個月,常有人喫不上晚飯。

    第一天提高訓練數量,便有人嗤笑唐驢兒根本就數不到一千。更有人發誓賭咒,如果他能數到一千,全隊都做一千二百次突刺。

    及至訓練時,唐驢兒站在一旁,手中抓握十顆石子,數一次一百,便丟掉一顆。石子丟乾淨,也就數到了一千,所有的兵勇均覺不可思議,且累的與狗一般:這唐驢兒變聰明瞭。

    先生天天來訓練場,唐驢兒時時跟着先生轉,早已知道如何數一千個數。有兵勇到先生跟前狀告,說唐驢兒擅自改變訓練數量,先生微笑不置可否,只是告訴兩個做飯的伙伕,那半月的夕食,允許誰喫飯,准許喫多少皆須聽唐驢兒的安排。

    過了半個多月,潘陽見衆兵勇基本上俱都能完成一千次突刺,便開始安排了行進中的刺殺。

    兵勇排成兩行,前進十步一停頓,向前突刺。前後兩行錯開一個身位。後排自前排兩人中間的空檔突刺出擊。

    這種隊列訓練的欲得結果爲,每排各人均相隔一個身位的空擋。前後排相距一步。未接敵,均抗槍在肩,避免後排對前排的誤傷。

    臨敵對戰,由扛槍變持槍,接敵時,前排刺殺完畢,後排自前排空檔中刺殺出擊,以保護前排。

    訓練場上,槍兵訓練處出現了十個真人大小的稻草人。每個稻草人的眼睛,咽喉、心口、左肋下及下體處,各有一個染了紅顏色,徑圓兩寸的麻線團。

    潘陽講解,這是針對士兵在對敵突刺時,準確性的訓練。草人身上五個的麻線團位置,均爲人體最薄弱部位,一旦被刺中,立時便將失去戰鬥力,斷無生理。

    訓練時要求士兵在二十步外。五息之間,疾步趨前至草人面前,突刺一槍,須刺中五個麻線團中任意一個,之後立即返回原點,休息十息,重新刺殺。

    考覈時,作十次連續衝刺,每次只出得一槍,十槍中刺中三個麻線團者爲合格,考覈爲下等技藝。刺中四至六個麻線團者爲中等技藝,刺中七至九個麻線團者爲上等技藝。

    中等技藝以上者,又分上中下三則,如刺中五個麻線團即爲中等中則,依此類推。

    今後各等級兵勇的飯食,將有所不同,見到上官的禮遇也是不同。等級低的兵士需向等級高的兵士行禮。中等級的兵士,可與伍長平禮、同坐。上等級的兵士,可與什長平禮、同坐。

    參過戰事的兩個唐六子、唐魚兒,年齡其實並不大,也就三十歲出頭,在軍中混了五、六年,一身的痞子氣,所以被人稱作老卒。一直對潘陽的訓練方式多有微詞,不止一次在私下裏嘟嘟囔囔。

    經過這些時日,逐漸看到了兵勇們的訓練成效後,不滿議論逐漸減少。待潘陽拿出草人麻線的訓練方法以後,兩個老卒徹底失聲,再也不敢做老資格狀,老老實實的加入到訓練中去。

    不時言到,先生練兵的方法高明之至,哪怕是在皇甫嵩帳下幾年,操練也無此法,此爲自己平生僅見,無與倫比。一副頂禮膜拜的樣子,讓人不得不信。

    弩兵訓練處出現的十個真人高矮的稻草人,與槍兵訓練場上的稻草人看上去完全不同,只有上半身,下半身一木杆代替。每個稻草人僅有臉部,咽喉裹以染了紅顏色的麻線,其餘部分就只是稻草捆紮的結實。

    潘陽解釋,染了紅顏色區域爲弩矢重點射擊部位,接戰中一旦受到傷害,輕則戰鬥力減損或喪失,重則當場斃命,亦是我方兵勇重點防範區域。

    技藝考覈標準是,標靶晃動,連續射擊十次,中軀幹六次即爲合格,八次以上爲優秀。但擊中頸部以上三次即爲合格,亦可評爲下等,其餘等級評判標準及待遇與槍兵同。

    潘陽再三強調,各兵勇在單兵弩技藝未大成之前,須以射擊稻草人軀幹爲首要訓練目標,切忌不切實際、好高騖遠。此爲防止盜匪突然襲擊,弩兵出戰毫無作用,乃至於無功而返。

    不久潘陽就發現,單兵弩的訓練強度一旦增加上來,弩機的損壞修理,和弩弦的報廢補充,是一個相當大的消耗,卻又無法避免。否則弩兵訓練不足技藝低下,日後只能是擺設。

    如若想要有成效,潘陽除咬牙堅持外,別無他法。不可否認,弩兵的訓練已經比弓箭兵的訓練見效快的太多。若是弓箭兵訓練兩三個月,怕是能把箭矢射準方向就已屬不易,是否上靶休要再提。

    收到土匪的勒索信已經三個月過去了,土匪們還沒有任何動靜。兵勇們的裝備確是慢慢的補齊了。

    現在的槍兵,人手一支長槍。潘陽特地要求加長槍桿,比軍中制式的長槍長二尺,加之槍頭打造時已經加長一尺,兵勇們的長槍共計一丈五尺。

    唐村的兵勇畢竟沒有真正的打過仗殺過人,對戰爭自然會有一種天然的恐懼。若臨陣接敵,自己的槍長一些,敵人不容易刺到自己,對士氣是非常大的提振,勝算大大增加。

    而對士氣有更大提升的是盔甲,潘陽對劉篾匠作坊裏出的盔甲相當滿意,特別是頭盔,用山中的藤條編制而成,基本上樣式就是後世的藤條編制安全帽。

    潘陽年輕剛工作時,有些工人還在使用有這種安全帽,抗擊物體打擊的能力那是相當不錯的。

    眼前的頭盔比安全帽多了一圈約一寸寬的帽檐,主要作用是防禦對方高拋箭矢對面部和頭頸的傷害,兼有防雨作用。設計畫圖時,潘陽擔心劉篾匠的作坊做不好,不想成品還要超出潘陽心理預期。

    實在是時間太緊了,如若不然,這些盔用桐油浸泡一段時間再晾乾,多次反覆後,豈不是有南蠻藤甲兵甲冑的堅固程度?潘陽忍不住適度意淫了一番,祈禱日後且莫遇到火器。

    竹甲做的也不錯,選用山中的老竹,按照潘陽所畫兩檔鎧的圖樣製作,區別就是鐵片換做竹片。其實這竹甲的麻衣內襯,是交給各家婦人們製作的,最後再由劉篾匠的作坊將竹片綴上去做成鎧甲。

    最讓潘陽滿意的,還是幾十面山藤編制的盾牌,所用藤條比編織頭盔的藤條粗壯許多,看上去就感覺得到結實。

    盾後面手持把手的地方,還專門加了一塊兒厚竹板,增強了持盾部位的防護力。整個盾牌也就十斤多重,相當不錯。

    按照潘陽的要求,加裝了兩條揹帶,可以抵在身前或背在背後,低頭躬身蹲坐在地上,與頭盔一起防禦敵方拋射的箭矢。

    潘陽想盡辦法,因陋就簡地增加兵勇的防禦力,他的初步設想基本已經實現了。待兵勇們全部裝備起來,對付山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了。

    這些裝備都已經收進了兵營的庫房,潘陽準備等兵勇們再訓練一段時間才進行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