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家父漢高祖 >第623章 公子賜得其國
    “我聽聞,有公子賜,孝子慈孫,懷瑾握瑜,德才兼備,果行育德,德配天地,孚尹明達.”

    朝議剛剛開始,大公無私的中尉王恬啓就起身仗義執言。

    他說這番話,完全是他個人的想法,絕對沒有任何人的授意。

    在說完了這番肺腑之言後,王恬啓上奏,“又聽聞塞外之地,實爲華夏之故土,此處夏民多不知道聖法,不談倫理,非以德治,使聖學受蒙,則使有智者痛心,今有塞外民期天子仁慈之心,欲得陛下之垂愛,塞外有曰垂高者上書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淳維者,乃夏桀之後也,夏桀雖不仁,起者乃禹,爲華夏之苗裔,昔者匈奴有過與聖天子之面,反思多年,今欲歸華夏之列,不與蠻夷爲伍。”

    “臣叩請陛下寬宏大量,赦免匈奴過去的罪罰,以其境設郡縣以治之,有遼北郡,漠南郡,漠北郡,漠西郡.以四郡之地立夏國,封公子賜爲王.收天下引弓之民.”

    王恬啓還在不慌不忙的說着,而羣臣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變了。

    這廝在胡說八道些什麼啊?

    夏國??公子賜??匈奴??

    介三個挨的着嗎??

    還有你最初那些話,你良心都不痛嗎?

    公子賜是什麼人,我們還不清楚?那簡直就是小號的陛下,本身的道德修養直追陛下,在這一方面跟陛下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的。

    劉長卻還是做出有些遲疑的模樣,看向了羣臣,“諸公以爲如何啊?”

    陸賈趕忙起身反對。

    作爲羣臣目前的統領,他在廟堂裏懷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去反對陛下其實就是要替羣臣來跟陛下討要利益,讓陛下不至於什麼事都辦的太過順利.可惜,羣臣並不知道,這位明面上的羣臣之首,暗地裏卻常常跟陛下交換意見,非常善於聆聽陛下的建議他急忙起身,一本正經的說道:“陛下,塞外之民,絕非善類,當初的匈奴,屢次劫掠我大漢,如今若是要在塞外立國,豈不是養虎爲患嗎?這些人如今暫且臣服,可一旦出了什麼事,他們就不會講道義!”

    “他們不知道什麼是禮儀,也不會知道羞恥,貪婪而狡詐,兇殘且惡毒.此比小人,不可輕易相信,更不能視他們爲大漢之民.”

    陸賈出口成章,不間斷的罵了許久,都不曾停下來。

    劉長眼前一亮,不動聲色的看向了另外一位大臣,“太僕,您覺得呢?”

    太僕抿了抿嘴,沒有說話,只是直勾勾的看着陸賈。

    陸賈一愣,急忙解釋道:“我太僕勿要誤會我並非是說.我.”

    場面頓時就有些尷尬。

    太僕在朝中的人脈還是不錯的,陸賈跟他也是不錯的朋友。

    劉長還在上位繼續挑火,“太僕,您就是塞外長大的引弓之民啊!您覺得陸公說的如何啊?”

    陛下是最喜歡看老頭打架的。

    “陛下.塞外太過偏僻,而且沒有什麼可以耕作的地方,若是將公子封到那般偏僻的土地,未免有些.”

    劉長大手一揮,說道:“河南,朔方,雲中等郡,因爲治理有方,農桑發達,人多以新關中稱之這些地方,當初也是衆人口中的不毛之地,你又怎麼知道,如今的這些土地,在以後不會成爲第三個關中地呢?”

    又有大臣起身說道:“陛下,身毒已經有了個夏國,若是再封,怕是稱呼不便,容易混淆.”

    “這容易,傳達朕的命令,讓他們去改個名字!不改就滅了他們的國家!”

    陸賈急忙說道:“陛下,他們對自己的稱呼並非是夏我們改變對他們的稱呼就是,不必去攻打”

    如此一來,羣臣也實在找不到什麼反對的理由,這件事似乎跟羣臣的利益也不怎麼沾邊,最後就讓天子如願完成了自己的想法,新的諸侯國夏國誕生,有四個郡,燕國北部外的大草原設立遼北郡,雲中外的大草原設立漠南郡,漠南北部的一望無際的原野全部都是漠北郡,從原野到北庭,西庭的大片草原,都是漠西郡

    光從疆域規模來說,這諸侯國的規模已經是天下第一了.跟大漢廟堂的實控地都有些不相上下,最可怕的是他們沒有明確的界限,若是有勢力,漠北可以一路往上,所路過的地方都是漠北郡,漠西也是,可以一路往西,經過的地方都是漠西郡可羣臣對這個新生的諸侯國沒有半點的忌憚。

    不是說疆域大就厲害。

    就如梁國和燕國,燕國如今的規模大概能頂十個梁國,可若是論國力,梁國能將燕國按着頭暴打。

    大漢疆域很大的諸侯國,有西邊的三國,其中以西庭國疆域最大,北邊有燕,南邊有吳.這裏國力最強的還是吳,其他的國家都不夠看,吳國擁有很多的飛地,他們在南越半島上佔領了大量的土地,利用港口來進行控制,直接擋住了南越國前進的步伐,而且人口很多。

    可現在這個夏國,這人口.就是劉賜將所有部族都聚集起來,大概也不到百萬人。

    疆域大有什麼用啊?每個郡縣還不到幾千人,能頂什麼事?

    羣臣隨後又商談起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身毒的兩國之爭。

    孔雀和百乘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兩國都在瘋狂的跟大漢求援,都希望大漢能出面來幫他們說話,羣臣們的意見都不相同,有人認爲大漢不應該去幹涉這些蠻夷的事情,有人卻認爲大漢要按着對待諸侯王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任由兩個諸侯國打仗對大漢是不利的,影響太過惡劣,也有人覺得應該派個人去勸和。

    劉長其實也挺看重這收益的,他們打起來,大漢的收益肯定就要變少,朝貢和貿易都會受到影響,但是老師的想法跟他不同,老師所在意的不是平穩的收益,他更希望能拿下整個身毒,他希望這些小國多打仗,彼此不合,希望他們的國力不會因爲大漢而得到太多的提升羣臣沒有一個提出要積極讓他們開戰的。

    大概是羣臣不敢去想拿下身毒的事情,一個距離大漢萬里之外,又有着近千萬人口的地區,想要拿下??這還真的是需要有一些膽魄的。

    這在韓信眼裏大概不算什麼,在他眼裏,身毒一直都是最好的肥肉,只要能拿下這裏,大漢幾乎就不用爲任何東西發愁了,充足的人力和財力甚至可以讓大漢在全國範圍內都修滿馳道和運河,反正用的不是自己人,又不影響自己的耕作,在最後一個身毒人流乾血之前,大漢是絕對不會停止徭役的。

    劉長也只好提醒自己,不能因爲如今的收益就被矇蔽,不能沉醉在溫柔鄉里,要以最大的收益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