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家父漢高祖 >第784章 兩大傑出弟子
    厚德殿內,劉長很是認真的看着面前的奏章。

    呂祿從未見過陛下如此認真的模樣。

    尤其是在面對奏章的時候。

    按着陛下平日裏的作風,不應該是將這些丟給張不疑他們嗎?

    呂祿好奇的站在一旁,趁着劉長放下奏章休息的間隙,忍不住開口詢問道:“陛下,可是出了什麼事?”

    劉長一愣,“沒出什麼事,何以如此詢問呢?”

    “陛下今日忽然對奏章如此上心…”

    劉長頓時皺起了眉頭,“朕登基以來,向來是以勤政而聞名,不敢有半點的怠慢,整日忙碌,你都是看在眼裏的…怎麼這般詆譭朕呢?”

    呂祿看了一眼不遠處的司馬喜,長嘆了一聲,“陛下說的對…”

    劉長再次看起了那些奏章,很是迫不及待,神色嚴肅,一字一句的看着,完全不像是裝模作樣的,呂祿在厚德殿裏待了一個多時辰,這實在是罕見,等到劉長看完這些,整個人都有些疲憊了,令呂祿將奏章送往張不疑那裏,自己便進內屋去休息。呂祿當然也沒有翻看這些奏章,親自送到了張不疑這裏,張不疑正在領着諸官吏批閱各地送來的奏章。

    呂祿卻沒有急着走,“張相啊…今日裏,陛下頗爲勤政,連着四五日,都是如此,得知有奏章送來就急忙要求遞上來,不看完絕對不休息,這是出了什麼大事?”

    張不疑勃然大怒,“陛下自登基以來,向來是以勤政…”

    呂祿轉身就走。

    問你個奉承小人純屬是多餘。

    而在內屋裏,劉長正忍不住的給曹姝說起了自己所翻閱的奏章。

    “哈哈哈,精彩!實在是太精彩了!”

    “今日燕王直接就在奏章裏罵趙人是無恥狗賊,說袁盎一方面想借口拖延時日,一方面卻偷偷將那些前往趙國的百姓都給安頓好了,讓他們徹底無法回去…張相如痛斥袁盎狡詐小人,袁盎派人去唐國,說是請罪,卻一路都在無聲的彰顯趙國的富裕,說是要吸引更多的人前來…也就代國平靜些,劉不害不敢謾罵他們,袁盎也遞來了奏章,他罵燕王是無德之君,說燕王在道路設卡,似有不軌…哈哈哈,燕王都氣炸了!!!”

    隨着趙國的崛起,河水以北亂成了一鍋粥。

    在大漢,最能“吸人”的地方其實不是未來的南邊,而是在燕國,從戰國開始,北方一有戰亂,衆人就往燕國跑,包括到了三國時期,中原一動盪,北方衆人最好的逃亡地還是幽州等地區,可是如今隨着天下太平,戰事結束,趙國的區位優勢很快就彰顯了出來,沒有戰亂的趙國比起唐燕等地來說,那簡直就不是一個水平上的,頓時吸引了大量的餘丁和商賈來定居。

    而人口無論對於哪一個郡國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衆人就爲了這些人口,吵成了一團。

    最初還有些剋制,可隨着事態的發展,諸多郡國直接就開罵了。

    作爲一個大漢資深的樂子人,劉長當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整日都是在觀看着這些互相抨擊的奏章,看着他們打成一片。

    曹姝不由得皺起了眉頭,“陛下…這可不是能拿來取樂的事情啊,北方諸郡國不和,這不是什麼好事,陛下怎麼用這種事來取樂呢?這是賢明的君王所能做的出來的事情嗎?”

    劉長急忙變得嚴肅了起來,“我自然不是拿來取樂,北方諸國不合,是該要整頓了,不整頓不行啊…”

    曹姝白了他一眼說道:“陛下莫要再拖延了,還是儘快讓廟堂想出辦法來吧,還有,勃可是有一段時日沒有來書信了,陛下不是派了人跟着嗎?還是派人稍微提醒一下他,阿母也挺關心他的…這都兩個月不曾回信了…”

    “知道啦~~~”

    劉長有氣無力的說着,言語裏滿是敷衍。

    而北方的事情,此刻卻讓張不疑等人頗爲頭疼,在過去,大漢的百姓是不能隨意前往其他地方的,連出鄉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別提去其他郡了,劉長爲了貫徹黃老的無爲而治思想,放寬了很多限制,黃老的無爲其實就是主張建立一個寬鬆的社會氛圍,讓百姓能喘氣,不要用軍事化的方式來管轄百姓,可見,黃老也是充分吸取了秦國滅亡的教訓。

    這種寬鬆的社會氛圍,給大漢初期的經濟恢復和民生恢復都給與了很大的幫助,休養生息,就是如此了,可這引起的問題也並不少,這遷徙就是其中一個。

    張不疑此刻與諸多官吏商談起了北方送來的這幾個奏章。

    廟堂該如何操辦這件事,該如何安撫這幾個炸了毛的諸侯王和郡守?對袁盎該是什麼態度?

    “將百姓送出去是不可能的,既然陛下沒有說不許百姓遷徙,那這些餘丁爲了生計而來到趙國,就沒有再驅趕他們回去的道理,這容易激起更嚴重的事件,而袁盎這裏,肯定是要訓斥的,既然趙國落了好處,那袁盎被訓斥幾下,也不算什麼,況且,他做的確實有些過分,有百姓跑過來倒不是他的錯,可是主動想要吸納外地的勞力,這就有點過分了…燕國等地區本來就缺少勞力,他還這般作爲?”

    “至於如何解決,這個就實在不好說,若是再次推行嚴格的出行制度,不許百姓們前往其他地區來謀取生計,那南國又當如何?廟堂一直都是在鼓勵中原的百姓前往南國的…”

    官吏們紛紛議論了起來,拿出了幾個策略,卻也沒有確定對這種事情的解決辦法。

    張不疑充分的聽取了衆人的建議,拿着那厚厚的文書,趕到了厚德殿內,向陛下講述這件事。

    “這些都不重要…”

    劉長顯得很是平靜,“燕國的幾個重要縣城,早已是人擠人,至於那些偏遠的地方,氣候惡劣,餘丁不願意在那裏開墾,都想來趙國,趙國的差事多,就是隨便找個食肆當個小廝,也能攢上錢…而且趙國的礦場也不少,各地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他們都往趙國跑,這是攔不住的,難道還要恢復秦國的政策,將他們鎖在自己的縣城之中嗎?”

    “這不是廟堂的問題,而是燕國和唐國本身的問題,他們該去想辦法留住人,而不是給廟堂訴苦…除卻那些被流放到邊塞,不能前往其他地區的罪犯,其餘人想要去哪裏,廟堂還能管得着嗎?”

    張不疑擡起頭來,“陛下的意思是,讓我們不必理會?”

    “也不能不理會啊,多磨合他們幾個郡國的關係吧,至於百姓的事情嘛,每年廟堂將大批百姓送到邊塞,他們自己留不住,讓人往趙國跑,這還能怪在朕的頭上不成?”

    “臣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