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家父漢高祖 >第788章 劉家豎子初長成
    “唉”

    劉賜低着頭,長嘆了一聲。

    “大王何故嘆息?”

    夏侯賜忍不住開口詢問道。

    劉賜很是無奈的說道:“西北三王會盟,狩獵安息,西庭王出謀劃策,河西王統籌後勤,北庭王更是身先士卒,皆立下不世之功勳,這兵學之內,連祭酒們對他們都是讚不絕口,賢王的名聲被天下人所得知可恨我夏國空有鐵騎百萬,卻只能看着他們三王建功立業,我胸懷壯志,卻屈居與長安兵學,無能爲力,爲之奈何?”

    夏侯賜忍不住開口道:“大王何不問策與羣賢呢?”

    劉賜看向了自己面前的羣賢,左側坐着董仲舒,右側坐着貢多羅,比起他阿父的羣賢來說,是要寒酸了些。

    “仲舒啊,可有什麼辦法,讓我夏國也能得些好處?”

    董仲舒搖着頭,“大王啊,目前夏國還不具備遠征安息的實力雖然從名義上來說,陛下將封國外的大草原都封給了您,他們如今交戰的地方也算是您的領土.但是,夏國新立,還不曾徹底安撫收攏各部,彼此矛盾重重,不曾被整合,夏國的騎兵確實多,可是語言不通,矛盾不一,就算是您親自出徵,領着這樣的軍隊,也不是安息人的對手啊”

    “等到夏國整合了內部,猶如當初的匈奴一般,各部緊密配合,相互合作,彼此無間,才能想想對安息出兵的事情.至於現在,最好還是讓傅相慢慢整合地方吧。”

    劉賜有些惱怒,“難道就眼睜睜的看着他們三國在我夏國的領地上交戰卻無動於衷嘛?這是何等的恥辱啊!”

    夏侯賜一愣,隨即說道:“若是大王非要出征安息,我倒是有一個計策!”

    “你說!”

    “咱們就將一個小部落取名爲安息.把他幹掉”

    劉賜直接繞過他,看向了貢多羅。

    貢多羅遲疑着說道:“其實也不是不能插手,夏國全員騎兵,來去自如,若是大王能組織一支騎兵,規模不要太大,只要有個三四千人就好,從夏國飛奔往戰場,作爲援軍.大漢的軍隊都在前線作戰,身毒內部定然不穩當,若是有夏國的騎兵支援,讓身毒人知道大漢留了很大的餘力,對前線的戰事還是很有幫助的,大王也能分到些功勞啊。”

    董仲舒搖晃着腦袋,“這爭功的心思也太明顯了,怕是引起幾位諸侯王的不滿啊.”

    劉賜卻不理會這個,“那幾個都是我的兄長,他們還能怪罪我嘛?再說了,我將這個想法告知傅相,是否出兵全看他自己的想法,夏國不拿出點本事給廟堂看看,這廟堂就不會重視我們.面對安息,只有我們夏國是最有優勢的,等我繼承大位,親領百萬大軍,何愁安息不滅?!現在我還沒回去,不妨就讓夏國出兵四千,號稱十萬鐵騎,去震懾那些身毒人!!”

    說幹就幹,劉賜當場就寫了一份書信,令人送回自己的國。

    做完了這件事,劉賜方纔鬆了一口氣,神色好看了不少。

    “仲舒啊,我聽聞你在太學裏的日子不是很好,常常遭受到他人的圍攻,不如來我兵學如何?”

    董仲舒有些驚訝,“大王是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劉賜得意的說道:“作爲君王,就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這長安裏的事情,有什麼能瞞得住我的?若是我願意,厚德殿內的早上的言論,下午就能送到我這裏來”

    董仲舒緩緩眯起了雙眼,盯着劉賜的臉,劉賜被他盯的心裏有些發毛,說道:“是大哥告訴我的,大哥說你在太學裏引起了動亂,讓我勸你剋制點,別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了.”

    “你到底做了什麼啊?還驚動了我大哥?”

    董仲舒輕輕搖着頭,風輕雲淡的說道:“也沒什麼大事,只是與百家起了些小小的爭執而已。”

    “爭執??好啊,好啊,快說來聽聽!”

    劉賜眼前一亮,頓時化身爲長安第二樂子人。

    董仲舒卻沒有再繼續說,“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他們不認可我的主張而已,說了大王也聽不懂.”

    很快,劉賜等人再次返回了兵學,而董仲舒也啓程前往太學裏繼續自己的學業。

    當董仲舒剛剛走到太學門口的時候,迎面就遇到了七八個學子,直接將他圍在了中間。

    爲首那人臉色甚是難看。

    “你就是董仲舒是吧?!”

    “正是在下。”

    “就是你說要廢除所有的雜學,留君子之六藝,除蠱惑之亂學是吧?!”

    董仲舒臉色平靜,“正是如此。”

    這幾個黃老的學子氣的咬牙切齒,對着他破口大罵:“好你個賤儒!若無我們黃老,豈能有大漢之今日呢?你視我們爲雜學,蠱惑百姓的亂學,你儒家又算是什麼東西?小小豎儒,豈敢這般狂妄?!”

    “當今天下大一統,而郡國多紛爭,這是因爲什麼原因呢?只因各國受雜學之困,彼此不通罷了,主張不同,想法不同,便是衆人想建盛世,可這衆人心中盛世不同,所得多相反,我苦讀多年,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大一統並非是狹隘的領地之大一統,最重要的是,乃是人心之大一統,朝中不同主張的大臣彼此爭鋒,心不同力不齊,地方上的官吏各有想法,上下不一。百姓不知用什麼學派的道理來教導自己的孩子,廟堂的政策總是因爲持着不同主張的賢人上位而更改.”

    “人心不大一統,大漢何以能大一統?所謂開元一體,此一體,乃身心之大一統也,我並非羞辱諸位,只是如今的大漢,必定需要一個統一的思想,否則,遲早使得分崩離析重現春秋之亂局。”

    “大言不慚!所論開元,何以不是我黃老,我黃老包容百家之源,君子六藝?何其淺薄!!”

    雙方遭遇,一言不合,就開始了激烈的辯論。

    對董仲舒來說,這並非是第一次了,隨着年紀的增加,董仲舒的思想愈發的成熟,畢竟是個歷史上二十多歲就已經拿出了成熟的思想體系的大家,在衆人看到地方強盛,大漢騰飛的時候,他卻看到了其中的隱患,沒有統一的思想,沒有大一統的意識形態,官吏們所追求的東西都不同,有力不往一處使,有些主張乾脆就是相反的,而各國所流行的主張卻不一樣,有些時候,對廟堂相同的政令,地方多有牴觸和非議。

    不同學派的三觀是不同的,有學派覺得能愛惜百姓,不折騰百姓的是好官,有學派覺得能多做點事情,開水渠抓盜賊除豪強的是好官,有學派覺得能恪守自己的道德,以身作則,教化一方,將德行傳播到鄉野裏的算是好官甚至還有墨家這樣覺得能跟百姓們一同耕作,自食其力的算是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