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家父漢高祖 >第837章 學問只在強弩之下
    “陛下!!!”

    “愛卿!!!”

    厚德殿內,君臣相見,心情無比的激動。

    張不疑保持着行禮的模樣,眼含熱淚,他回到長安後,甚至都沒有回家,一路直奔厚德殿,見到了陛下,他的心纔算平靜了下來。

    而劉長同樣如此,見到自己的心腹鐵桿終於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他也是難以遏制內心的激動。

    “你還是得留在朕的身邊啊,身邊沒有你,朕當真是無人可用...諸事不順啊!”

    君臣兩人相見,行禮完畢,劉長便讓張不疑坐在了自己的身邊,“你不在的這些時日裏,廟堂裏發生了很多事情,不過你既然回來了,這些事情我也就不再擔心了,說說你的事情吧,代國那邊如何啊?”

    張不疑急忙說道:“因爲陛下的恩德,代國一切都很好,有劉不害來照看代王,代王身邊也是人才濟濟,如今更是發現了諸多的煤炭,大漢因爲冶煉的原因,很需要這些煤炭,況且,如夏,燕,北庭等地,冬日極爲寒冷,都需要大量的煤炭,需求極大,代國定然能因此而迅速發展起來,陛下完全不必擔心...”

    張不疑說起了北方几個國家的情況,又重點說起了趙國。

    “這趙王聽聞趙綰要在代國尋找一座城池,很是惱怒,還想要恐嚇這兩個國家...臣實在是看不下去,親自前往邯鄲,將趙王訓斥了一番...”

    “做的好!”

    劉長咬牙切齒的說道:“這個如意簡直就是拉低了整個大漢諸侯治國的下限,早就該除他的國!”

    張不疑也沒有忘記夏國,“傅清做的還是不錯的,只是條件太差,發展有限,不過勉強對各地有了真正的管轄,將部族分到各個地區,讓他們在規定的範圍內進行畜牧,在各地都建設了城池,設立定居點,開展耕作,那些公羊儒生到達夏國之後,迅速前往各個部族之中,傳授學問,教化當地,做了部族的官吏,還有盧他之。”

    “他率領夏國的騎兵,擊敗了那些不願意歸順的部族,使得漠外的諸多部族紛紛歸順,夏國如今名義上的疆域,當真是大的可怕,就是城池太少,舉國只有七座城池,其餘的只怕都不能稱爲城池,耕地也很少,官吏倒是足夠了,至於中原的政策,也難以在當地進行,只能採取其他的辦法來推行....”

    張不疑的北巡還是很有收穫的。

    劉長板着臉,說道:“短期內,夏國應該都不用擔心人不夠用。”

    “這些年裏,我往夏國送了不少人啊,包括亞夫和勝之的兒子,都被我發去夏國了。”

    “啊?這是爲何啊?”

    “這兩個豎子,居然因爲陸軍和水軍的事情而爭吵起來,還偷用家裏的甲冑,豈能寬恕?非得讓他們長長記性!”

    張不疑即刻高呼:“陛下英明!!”

    就在兩人聊着北方局勢的時候,呂祿和竇廣國走了進來,行禮拜見了張相。

    劉長開心的指着竇廣國,“此人喚作竇廣國,頗有才智,如今跟在我的身邊!”

    張不疑眯起了雙眼,審視着面前的竇廣國。

    “哦?”

    “有才智是吧?”

    竇廣國一愣,急忙說道:“在張相之前不敢論才智。”

    劉長繼續說道:“現在吧,正好有一件事,正好你們都到了,就先問問你們的看法。”

    “是關於太學的事情...不疑,你知道王同嗎?”

    “唐國國學的大祭酒,陛下,出了什麼事?”

    劉長搖着頭,“倒也不是大事,這個人前不久來到了長安,請求在地方設立太學,另外,他還拿出了六條上書,都是關於啓蒙之學的,不疑啊,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

    張不疑認真的說道:“此人學問極爲淵博,論易,大漢沒有人能贏過他的,只是此人極爲暴躁,想法又很是激進,酷似晁錯,不類儒家,與劉敬等人乃是至交好友,故而遭受了不少的非議...他的上書,陛下最好還是再三斟酌,不能冒然施行....”

    劉長深以爲然,“你說得對啊,不過他的想法倒是很不錯。”

    “他想讓啓蒙之事變得更加完整,設定對祭酒的考覈,不同的俸祿,相應的學府,他想設立一個教導祭酒的學宮,這個想法就很不錯啊,除此之外,他還想完善學堂內的諸多課程...這樣吧,你抽出時日去見他一面,跟他談一談...”

    “唯!!”

    .......

    王同在長安並不算太開心,在唐國住的久了,對長安反而有些不習慣。

    他覺得長安人實在太矯情。

    包括對長安的那些大家,他也不太看得上眼,在田何的三大弟子裏,王同是最另類的那一個,無論是他的想法還是做法,都不同於其他儒家,顯得極爲獨特。他的一些學說,放在大漢甚至是違法的,過去他跟自己的師弟在辯論孝行的時候,就因爲說過“能孝則孝”的話而震驚了天下,使得諸多大儒都不待見他。

    可王同卻不覺得自己說的有錯,孝是要建立在可以盡孝的前提下,必要的時候得大義滅親,難道就能說是不孝嗎?

    他就因爲父親謀反兒子該不該舉報爲論點,跟自己的兩位師弟進行過辯論。

    只是,大漢是以孝來治國,他這樣的言行自然是非常危險的,根本不受主流所待見,畢竟,哪怕是法家,黃老,在面對孝順這個話題上,也不敢多說什麼...在大漢,孝就是正確的,爲了孝違法也是正確的。不過因爲他在易上的造詣,衆人雖然不待見他,也沒有來找他的麻煩,在唐國還好一些,唐國的包容性極強,像他這般另類的大儒也能混得下去,還混的不錯。

    可是來到長安後,日子就沒有那麼的平靜了。

    有些大儒得知他來了,火急火燎的找他來辯論,當然還是以孝爲論點。

    王同卻沒有心思與他們搞什麼辯論,乃公來長安是爲了操辦大事!

    這些時日裏,王同一直都待在張蒼的府邸內。

    在這裏,起碼是沒有人敢上門來找他麻煩的。

    張蒼認真的翻看他的奏表,再次搖着頭,“不行,你的想法太激進了,若是設立專門針對祭酒的考覈,不知有多少祭酒要請辭,你的想法是對的,當祭酒要通過考覈沒有問題,但是你要注意地方的情況啊,各地設立學府,祭酒是非常緊缺的,廟堂求之不得,有學問的人都想要去當官,很少有人願意去學府教學的,你再這麼推行,那很多地方都沒有祭酒了,這政策要一步一步的來,起碼要等到各地的人才儲備充足,有足夠的祭酒的情況下,才能如此推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