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戲明 >第160章(突然點名)
    文哥兒得了趙淵允許,便興高采烈地和謝豆滿園子撒歡去,主要瞅瞅趙淵都種了什麼菜。

    等瞧見屋舍後頭還架着一排讓豆角攀爬的架子,文哥兒頓時眼前一亮,興致盎然地對謝豆說:“看看,這種的肯定是會爬架子的豆豆!”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算了,認識文哥兒以後,他已經逐漸接受自己偶爾會被叫豆豆的現實。

    兩人把別人園子跑了一圈,又去問趙淵哪兒有苜蓿挖。

    別人田埂上要有的,他們田埂也要種上!

    他還要扎一個威風的稻草人,給立在他的寶貝大田裏,絕不叫那些鳥兒偷吃了他的稻穀。

    文哥兒難得出來一趟,直接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趙淵怕文哥兒迷路,親自帶他們去挖苜蓿。由於他們沒帶什麼工具,最後還是趙淵把苜蓿鋤出來,他們屁顛屁顛跟在後頭拎着簸箕裝。

    王華見了只覺還不如直接讓人趙淵來種,好歹不用等他們慢吞吞在後頭撿半天。

    不過這小子回去以後肯定又會跟人吹噓一通,說什麼“我親手種了苜蓿”。

    這小子愛自吹自擂的臭脾氣,到底跟誰學的?

    王華正思索着,就聽王老爺子在那跟給他們領路的里長閒談,說起自己在餘姚種的那一山頭竹子。

    他那竹子啊,長得可好哩,十里八鄉的人經過都會停下來多看一會,直誇沒有見過這樣的好竹!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好了,他知道了,這自吹自擂的愛好原來是隔代相傳。

    父子倆很快抵達王老爺子託村裏人幫忙建的竹軒。

    所謂的竹軒其實就是竹子造的房舍,由於只花了一個月便造了起來,邁步走進去還能聞見陣陣竹香,也不知是竹林裏吹來的,還是竹軒本身就有的。

    比起文人純粹用來會客的軒館,農家建的竹屋突出高大和敞亮,裏頭有堆放農具的倉庫和做飯燒水用的竈臺,看起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比王華想象中的“搭個竹棚子會客”要好上許多。

    王華都懷疑里長是不是貼錢幫他們建了。他在朝爲官,可不能犯這種錯,趕忙問起里長到底花了多少錢。

    該給的可得必須給足了,要不然給御史參上一本他絕對會吃不了兜着走。

    里長已經知道王華的身份,這可是一位狀元郎,還是翰林學士,多了不得啊!

    聽出了王華的顧慮,里長立刻解釋道:“沒花多少,您看這竹子我們滿山都是,家家戶戶都有,不值錢的,竈頭也是泥砌的,人手更是大家閒着沒事過來搭把手,能費多少錢?”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您這位狀元郎要是能去我們社學裏頭勉勵孩子們幾句,大夥再建個十間八間竹屋都不會喊半句苦!何況老爺子都付錢了,又不是白讓大家建的!”

    社學這東西元朝便有,到了洪武年間大力推行。

    規定是每五十家立一社,每社立學校一所,力求讓所有十五歲以下的小孩都有機會接受基礎教育。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這個段落是圖片段落,請訪問正確的網站且關閉廣告攔截功能並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可惜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官辦社學始終辦辦停停,許多地方根本沒辦法把社學維持下去,大多還是靠私塾教學和家族教學。

    京畿倒是還好,到底是天子腳下,延請塾師比較容易,且百姓家裏有餘錢,家家戶戶都想供出個讀書人來,社學勉勉強強也還能一直開着。

    聽了里長的請求,王華笑道:“勉勵幾句倒是容易,只是我只有休沐時才能出城走走,學生們怕是都不在社學裏頭。”

    里長道:“這個簡單,都是村裏娃兒,吆喝一聲就到齊了!”

    等文哥兒過足了種苜蓿的癮,跑來竹軒找他祖父和他爹,赫然發現只剩王老爺子在那兒歇腳。他不由得跑過去追問:“爹呢?爹去哪兒了?”

    “里長請他到社學去了,說讓他給社學的娃子講幾句話。”王老爺子隨口答道。

    “不是放假嗎?怎地社學還要上課?”文哥兒奇道。

    “里長說想讓村裏的娃子們看看你爹這位狀元郎,特意把他們都喊回去的。”王老爺子感覺得到里長越發恭敬(還有點羨慕)的態度,心情非常好,感覺就像是回到了餘姚老家。

    他走到村頭,別人喊他一聲“狀元爹”;他走到村尾,別人也喊他一聲“狀元爹”,那滋味喲,別提多快活了!

    他這輩子最驕傲的可以說有兩樣東西:一樣是養竹子的本領,另一樣則是養兒子的本領!

    別人喊他一聲“竹軒翁”,他樂到不行;別人喊他一聲“狀元爹”,他也渾身舒泰。

    簡直像是大夏天喝了一大碗冰飲子,從頭舒坦到腳。

    文哥兒可不懂他祖父的驕傲,他聽說里長把人放假的娃喊回學校聽狀元講座,十分同情地說道:“放假還要回學校補課,真是太慘了!”

    王老爺子瞪他一眼,說道:“你天天活在狀元堆裏,自然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旁人想見到個狀元可不容易!”

    三年才考一次科舉,百來年也就那麼三十來個,按照祖籍來劃分的話還得分別勻到兩京十三道去。每個地方上能分到幾個?

    錢福這狀元就是他們那邊自開國以來的唯一一個來着。

    文哥兒聽他祖父這麼一教訓,也覺得自己整天泡在狀元堆裏,居然覺得狀元不稀罕了。

    這可不行,驕傲使人自滿!他還遠遠不能滿,他還要往腦袋瓜子裏裝好多東西來着!

    文哥兒道:“他們往哪走的?我也想去看看!”

    社學他是聽說過的,就是大明義務教育嘛。不過他還沒見過真正的社學,不知道明朝的義務教育學校到底是什麼樣的。

    王老爺子不算讀書人,沒打算去社學轉悠,只給文哥兒指了個路便揹着手到竹林裏看竹去了。

    文哥兒領着謝豆往村裏跑,很快瞧見他祖父給他指的社學。

    許是村裏人掏錢翻修過,社學的房舍看起來挺結實,走近一看更覺講堂裏窗明几淨。

    瞧見最大的講堂裏坐滿了小蘿蔔頭,文哥兒轉頭朝比自己跑得慢的謝豆做了個噤聲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