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戲明 >第293章(行家利家)
    聽到文哥兒這出身、這學問、這名氣,他心裏頗有些羨慕。

    祝允明便把小神童的光輝往事給周臣講了一通。

    待到喫好玩好下山時,一行人便分開了,唐寅、張靈、周臣他們走閶門方向,文哥兒和文徵明他們則走長州方向。

    像蘇軾他們這種純畫着玩的文人跨行作畫,一般就被稱爲“利家”。

    周臣道:“有時候有想法了,怕回去後會忘記,一般會就近找個地方畫個草樣。”

    大概是由於他和沈周師徒倆都很有天賦,且都非常長壽(活到區區八十好幾),平日裏有的是時間琢磨繪畫技巧,所以哪怕他們不是靠賣畫爲生的職業畫手,畫技也達到了行家水平!

    周臣立刻道:“匏庵先生與我老師也算舊交,我到時親自給你送去,順便拜訪一下匏庵先生。”

    周臣道:“我也是偶然生出這麼個念頭來,才特意出來走走看看。”他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普通畫師,把這些人畫下來也不過是鍛鍊一下畫技而已。

    他們聞言紛紛笑道:“你不是在江南長大的吧,說話唱曲都帶着京師的口音。”有懂唱《蓮花落》的,還當場給文哥兒揪了幾個錯處。

    這小人在吳語之中延續古意,乃是小孩子的意思。

    正是春日好光景,來虎丘遊玩的人不算少,衆人行至千人石聽見《蓮花落》,還以爲是哪個乞兒在賣唱,定睛一看,卻是個衣衫落拓的年輕人在教一個俊秀小娃娃學唱。

    文哥兒渾不在意地辯駁道:“乞兒唱得,我唱不得?乞兒喫飯用碗,我喫飯不能用碗?”

    文哥兒虛心受教,跟着熱心羣衆學了好一會的蘇州話。等人羣散去後,他才瞧見唐寅他們似乎在跟什麼人聊上了。

    文哥兒對於出現在唐寅他們身邊的新面孔也很感興趣,兩邊一聊才知道這是個“行家”。

    看看人家,畫着玩都能遠超無數職業選手,在繪畫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不少人駐足聽完一曲,忍不住笑着問文哥兒:“你可知道這曲兒是乞兒唱的?”

    當地人對吳語辨識度是非常高的,連蘇州不同縣的口音都能聽出來,更別說文哥兒這個從出生起就沒回過南邊的小子了。

    衆人笑道:“好伶牙俐齒一小人!”

    都是經常參加蘇州前輩組織的各種聚會的人,彼此間哪有不認識的道理?

    周臣一聽是吳寬的學生,更慶幸自己沒收錢,吳寬可是和他老師陳季昭頗有交情的前輩,他真收了這錢哪還好意思到東莊去?

    文哥兒對周臣這位職業畫手還是很感興趣的,見周臣是揹着個書簍上山的,湊到邊上探頭探腦:“你隨身帶着筆墨紙硯嗎?是不是還有你畫好的畫?”

    既然文哥兒跟張靈杵在一起,兩邊自然是認識的。

    兩邊就這麼說好了,又約好一起登虎丘看塔喫齋飯去。

    像文徵明這樣本業是科舉出仕,副業才學學書畫的,就屬於傳說中的“利家”了。

    所以,不管想幹哪一行,都必須要活久點!

    文哥兒也跟着王老爺子他們學過餘姚話,混在吳語堆裏聽和說都是沒問題的,見有這麼多人圍過來,他還興致勃勃地給衆人獻唱一曲,問他們自己唱得對不對。

    周臣知曉唐寅家有喪,先是寬慰了幾句,接着便問起文哥兒的來歷。

    他出身十分尋常,讀書遠不如唐寅幾人多,平日裏把心思都放在鑽研畫技上。

    文哥兒肅然起敬:“旁人都愛畫仕女圖,像您這樣的倒是少見。”

    只不過“利家”這稱呼一開始是用來嘲諷蘇軾他們“全是文人意趣,毫無繪畫技巧”而已,到後來元朝文人大多沒啥出頭機會,只能寄情山水、作畫寫曲,文人畫大量涌入畫壇,才演變出“行家匠氣不雅,利家士氣能高”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