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戲明 >第370章 第 370 章
    《王狀元三兩事》東窗事發,王家自然是一陣雞飛狗跳。

    現在王華再看那署名,只覺真相一直都在自己眼皮底下,他卻從來沒懷疑過家裏幾個小孩。

    王華覺得這事可不能怪他,怪只怪文哥兒平時太能鬧騰,一出現這樣的事大夥可不就直接往他身上想嗎?

    王守儉這個老實孩子幹出這樣的事,着實叫王華有些措手不及,甚至重新審視起這個兒子來。

    王華第二天就趁着休沐日給王守儉找了個塾館,叫王守儉去塾館讀書去。

    不是挺聰明嗎?聰明就該早點用在正途上,沒見你弟都已經進士及第了嗎?

    王守儉對此這項安排並沒有奮起反抗,人到了什麼時候就該幹什麼事,這樣才能混在人羣中成爲最不起眼的存在。

    比如現在,他正好到了讀書年齡,合該找個塾館融入其中,平時考一個不高不低的成績,朋友交一些出身不高不低的朋友。

    這樣既不會經常被催上進,也不會在社交關係中處於劣勢,巴適!

    王守儉一副虛心認錯、認真受教的模樣,莫名讓王華心裏更難受了。

    你說要是想那兩個鬧騰的那樣一罵就振振有詞,一打就滿院子亂竄,發過飆後反而沒那麼氣了,現在王守儉這模樣簡直讓王華這個當爹的一口氣憋在胸口,上不去也下不來!

    唉,算了,都是自己生的。

    他這是造了什麼孽喲!

    安排完王守儉的入學問題,兩個小的也被王華拎過來教育了一番。

    不教育不行,再縱容他們這麼鬧騰下去他這個當爹的威嚴何在?

    兩個小的也是蔫頭蔫腦認真挨訓。

    尤其是王小四王守章,這次是因爲他大手大腳花錢以至於東窗事發,短短兩天內他就被親孃罵了、被兄長罵了、被妹妹罵了,現在親爹又罵!看來以後還是得把錢藏好,等過了風頭再花!

    沒錯,虛心認錯,下次還敢!

    畢竟王華連他們私下出書所得都沒說要沒收。

    小孩子永遠最喜歡在大人底線來回蹦躂,只能怪王華把自己的底線劃得太低了。

    翌日,王華愁眉苦臉地去上衙,同僚王鏊看見了,不由好奇地問:“你這是怎麼了?”

    王華想了想王鏊平時的作風,覺得王鏊和李東陽不一樣,所以放心大膽地跟王鏊吐槽了一下自己這“一門五傑”。

    最後王華終結陳詞:“就沒一個省心的!”

    王鏊:“…………”

    沒想到王華這五個兒女個個傑出!

    王鏊很體貼地安慰道:“你都有兒有女了,平時可能得注意別再生了,省得生出更不省心的娃兒。”

    照王華這生一個被帶歪一個的情況,估計再生幾個能叫王華頭髮全白了。

    王華想想那種可能性,頓時有點不寒而慄。這事兒確實得注意點!

    本來他覺得王守儉是個省心的,現在文哥兒他們去了西北,就叫他發現王守儉也愛暗搓搓使壞了。要是再來幾個弟弟妹妹,估計在他們哥幾個的影響下很難不長歪!

    現在這樣就挺好,就等着王守仁給他生個孫子了!

    接下來翰林院都沒傳出什麼

    “王華家孩子全愛坑爹”的笑話,王華只覺得覺得自己這次找對人了。

    李東陽哪裏靠得住,訴苦合該找王鏊!

    王華不知道的是,王鏊這人特別喜歡私下收集官場趣聞,準備老了給這些同僚們都寫個個人小傳。

    他家這一窩小孩這麼有趣,王鏊已經決定好以後必須幫他記上一筆!

    唉,王實庵不必太感謝他,這是他這個當同僚的應該做的!

    可惜王華可能要幾十年後才知道王鏊這人的興趣愛好了,到那時候他興許已經習慣出現於無數人的作品集以及回憶錄裏面了吧!

    好在《王狀元三兩事》雖然用詞沿用了文哥兒的活潑逗趣,內容卻也算是弘揚優良傳統,哪怕大家看的時候哈哈大笑,笑完以後對王華這位狀元郎的觀感還是不錯的。

    不愧是能養出王小神童的狀元郎,自己也頗不一般啊!

    王華纔剛撫平自己被幾個兒女傷到的心,大興隆寺的主持和他們餘姚縣龍泉山寺的主持突然聯袂來求見。

    王華有些不明所以,不過家中女眷有信佛的(雖然是有事沒事愛去佛寺拜拜的業餘信徒),他也不好把人拒之門外,便讓人把兩位主持請了過來。

    兩邊坐下一聊,王華才知道現在餘姚第一齣名的依然是治《禮》的名師,第二齣名的卻是龍泉山寺的苦樂寮。

    大夥都是手裏有點餘錢且年輕愛玩的讀書人,既然都來餘姚求學了,不得去王狀元讀書處玩一玩、沾沾王家“一門三進士,父子兩狀元”的福氣?

    聽說當初錢福錢狀元送王小狀元回鄉考試時也去苦樂寮玩過,還親自題寫了文章,三個狀元的名頭可太吸引讀書人!

    所以慕名來餘姚求學的人必然會去龍泉山寺玩耍,這已經是近兩年來餘姚的捆綁項目了!

    苦樂寮如此紅火,連京師的佛寺都有耳聞,這次趁着京師名僧廣邀各地主持前來論經的機會,衆人把龍泉山寺的主持也約過來了。

    雙方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交易),最終決定把只讓餘姚年輕人沉迷其中的苦樂寮開到京師來。

    只是徵用一個禪院的事而已,有什麼難的?他們這些佛寺最不缺的就是空閒地方。

    只不過想要用人王小神童的創意以及王家父子的名頭,怎麼都得跟人打個招呼談好潤筆費纔行。

    王華怎麼說都是個五品官,回頭要是來發現他們直接挪用豈不是要出大問題?

    佛家人做生意……哦不,做有益於廣大香客與信徒的事,最講究的就是和氣生財。可不能錢沒賺到還得罪人!

    王華與兩位主持一通交流下來,算是體會到出家人有多能說了(其實很大一部分說辭是當初文哥兒給的)。聽他們這麼一講,這件事有益於百姓,有益於大明,更有益於他這個當事人。

    他要是信佛,這事兒就是度化衆生;他要是不信佛,這事兒就是教化百姓。

    最後還隱隱透露出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意思:潤筆費給你送上門了,你就說要不要吧?

    王華:“…………”

    王華肝疼。

    要是文哥兒沒去西北,被這些人找上門,鐵定二話不說就賣了他這個爹換錢了。

    現在文哥兒不在,他是要把這筆潤筆費給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