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戲明 >第 373 章 第 373 章
    入秋以後,土豆就差不多可以收穫了。這是大家一起照料過的作物,所以大家都挺期待這批土豆的收成。

    關於土豆留種的培訓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

    早前沒有講起這事兒,主要是因爲考慮到大家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要是不能搭配着實踐活動加深記憶,哪怕早早講完了恐怕也會被忘光光。

    所以文哥兒把這門最要緊的課程在臨近收穫的季節。

    關於土豆的特性、優點、缺點、種植注意事項,也會一一在課程上講清楚。文哥兒甚至還給大夥留下了自己在京師的收信地址,要是大家在種植過程中發現什麼新問題或者研究出什麼新方法,可以託人給他捎一封信。

    這等要緊事,還是可以跟驛站商量着送的。

    大夥知曉文哥兒一行人正是爲種這東西過來的,這三個月來也是悉心照料地裏的新奇“莊稼”。聽文哥兒說這土豆畝產量有多高,衆人都睜大了眼睛,有點不太相信這種說法。

    可人家王小狀元帶着這麼多進士老爺過來他們苦哈哈的甘州,難道是光是爲了過來喫苦頭嗎?何況王小狀元又何必撒這種一戳就會破的謊!

    即便心裏有那麼一點懷疑,所有人還是認真聽講。

    連那些個沒分到文哥兒他們手底下的軍戶,也三三兩兩地結伴杵在社學外頭旁聽,都想知道文哥兒他們不遠千里帶來的是什麼新糧種。

    文哥兒也樂意讓他們來旁聽,畢竟這次試種的產量要是不錯,估計就可以把土豆分給更多人去種了。

    這東西的好處和辣椒之類的差不多,每家人多找點邊角地種幾排,那收穫也是十分可觀的,並不需要像他們試種一樣把原來的耕地給佔了!

    每次搞完留種培訓的空檔,文哥兒還跟着元思永他們去別的軍屯裏面轉悠,見到別人田裏有人就過去聊幾句,順便摸着那入秋後越發沉甸甸的麥穗萬般垂涎。

    光是看着這飽滿的顆粒就覺得一定好喫!

    到時候看看誰家的糧最好,買點糧種帶回去種!

    就算水土不一樣會導致口感有差別,這樣的好種子種出來的糧一準不會太差。

    他這不是爲了一口喫的,而是爲了讓元思永他們更好地展開育種研究工作!

    文哥兒把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跟元思永他們講了,元思永卻說道:“正要找機會和你們說來着,我們覺得你說的西北種子培育基地很可行,所以在這邊多留兩三年。”

    聽了元思永的打算,文哥兒有點擔心起來:“你爹不會提刀上門找我吧?”

    元思永一噎。

    “不會的,我會寫信和他講明白。”

    文哥兒沒勸元思永不要留在這裏喫苦,而是拍着胸脯給元思永打包票:“你放心吧,我回去後就給你們申請研究經費。就算朝廷不批准,我也可以想辦法走東宮的賬。”

    元思永笑了起來,他看起來依然是個相當內斂的青年,只有在地裏觀察植物長勢時纔會露出神采奕奕的樣子。

    文哥兒依稀記得自己以前被人帶去農研所玩,見過很多他們這樣的人。他們之中很多人的姓名甚至沒任何人知曉,卻還是年復一年地紮根在研究所和實驗田裏。

    這邊的環境苦不苦

    ?當然是苦的。

    只是當人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時,很多苦便是能忽略、能克服的了。

    京師的皇莊環境好,日子也十分清閒,可有時候總感覺是在虛度光陰。不像在這邊一樣,每天總有許多新發現,每天總有許多需要解決的新問題。

    是以元思永挺想跟趙淵他們留在這邊搞個大本營。

    要是元思永他們自己沒這樣的打算,文哥兒是不會禍害他們的。

    既然現在他們自己想留下,文哥兒便拉着他們討論接下來的河西走廊發展計劃:首先,爭取明年開始普及土豆種植,儘量讓每戶人家都能囤足土豆過個好冬,不讓老百姓餓着過冬;其次,想辦法考察一下荒漠邊緣地帶的情況,尋找能夠紮根戈壁灘的樹種草種。

    防止荒漠化最原始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少砍多種!!

    可惜對於百姓來說,平時燒飯需要柴火,冬天取暖需要柴火,建屋造房也需要木材,什麼防風固沙都是虛頭巴腦的玩意。難道能比喫飽穿暖更重要嗎?

    百姓這些消耗只是小頭,還有更重要的是達官貴人們的需求。

    百姓要是建夯土房,所需要的興許只是幾根小小的房梁。達官貴人不一樣,他們要造大宅子、配大院子,什麼都得往氣派裏造,不砍幾棵幾十上百年的老樹估計都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要是朝廷要搞大工程把任務攤派過來,那需求量就更可怕了。

    像當初隋唐時期經常搞大工程,不是建宮殿就是造大船,竟是把偌大的秦嶺都給薅禿了。據說到了唐代開元年間已經“近山無巨木,遠求之嵐、勝間”,也就是要沿着黃河跑去山西、內蒙一帶砍樹!

    可見是傾秦嶺之力纔打造出盛唐時期那般繁榮昌盛的長安城。

    好在明朝煤礦利用效率已經挺高,而那荒漠邊緣的樹大多不怎麼健壯,估摸着也不是適合拿來建房子,多監督監督應該能把原有的樹和草給留下。

    同時還得挑選一些適合的樹種和草種。

    這事兒不急,畢竟植樹造林這種事少說也得幾十上百年才能勉強有點兒成效(而且這點成效可能哪天別人一聲令下就毀了)。

    反正有緣分就選育一下,實在沒緣分也不強求。

    作爲一個蹭過好多回王派關學(科學)講座的編外成員,元思永還是能理解文哥兒在操心什麼的。他認真點頭記下了文哥兒

    的話,表示自己平時會多多留意。

    文哥兒看着元思永看起來越發堅毅的臉龐,忍不住拉着他由衷感慨起來:“我怎麼這麼好運氣,能認得像你們這麼好的朋友!”

    人在世上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應當是很難的,他確實交到了很多很多這樣的朋友。有時候不比他開口,他們自己便堅定不移地走向他們共同的目標。

    元思永笑道:“因爲文哥兒你自己就很好。”

    要不是結識了文哥兒,也許現在的他還在埋首苦讀,準備熬出個功名或者受父親蔭佑當個中書舍人或者縣令之類的。

    那算是一條能讓許多人羨慕不已的坦途,只是他興許不會認識許多現在認識的朋友,興許也沒有勇氣堅持自己想走的路。

    不知道爲什麼,只要跟着文哥兒一起做事,總感覺渾身都是勁,多苦多累都不覺得難熬!兩人就此說定了,文哥兒便去和李指揮使商量後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