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的前夫二娃 >第一百一十三章 父親幫我們壘…
    提水回來,牛二娃拿着父親的手電在外面找了幾塊石頭進來,放在地上,在中間生了火,然後又在鍋裏摻了水,放在石頭上,準備燒熱了用來洗腳。

    每天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時間久了,只要在家裏,牛二娃都會自覺地給我燒水。

    父親留下來坐了一會兒,跟我們暢談了他許多關於我們將來的‘宏偉’目標規劃,牛二娃都一一應承下來。

    面對父親滔滔不絕的藍圖規劃,我當下沒有心思去考慮,我更關心的是,第二天咋做飯喫喫的問題,便打斷了父親的話題。

    我說:“爹,你看這都馬上過年了,我們得打一個竈頭纔行啊,不然大過年的咋煮飯喫呢?”

    父親想了一下說:“也是啊!總在地上燒鍋,跟少數民族一樣的,不好看!這竈頭必須先打起來!”

    我心想這剛回來,都沒有準備材料,距離過年只有一天的時間了,一下子也來不及,父親畢竟是過來人,懂得東西多,不如趁此機會徵詢一下父親的意見,看他有啥辦法。

    我遲疑了一下,跟父親說:“只是現在啥都沒有,也不好打呀!”

    父親連想都沒想就說道:“這個沒事,用不起火磚,打高級竈頭,還不興用土磚打一個土竈頭啊?我那大門口那麼多土磚,明天早上早早的起牀,拿草架子挑下來,我來給你們打!喫飯的話,這兩天就在我們那喫好了,等竈打好,可以燒鍋了,你們再自己煮來喫。”

    這事就這樣說定了,我的心也落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有亮,我就催着牛二娃起牀了,去父親家裏取了草架子,將磚頭挑回來。

    這草架子是我們當地人收稻草的專用工具,是用六根一尺來長的木條拼成一個“目”字型框架,再用兩根長竹片用火燒彎呈‘V’字形狀,竹片兩端烤呈‘U’字形狀,扣在框架的兩邊木條上,用繩子扎牢實,頂端再綁上一根繩子,在裝稻草的時候,這根繩子能決定稻草的多少,繩子收緊一點,就少一些稻草,繩子放的開一點,自然地稻草就裝的多了;決定稻草裝的多還是少的另外一個因素,便是竹片的長短,這要根據自家人的個子高矮來決定,家裏人個子高一點的可以將竹片放長一些,個子矮一點的話,竹片就短一點。

    每年稻穀收完以後,每家每戶的稻草都會在田地裏曬乾了,再用草架子挑回家中,儲存起來備着,當做牛兒整個冬天的口糧。眼下已經到年關了,稻草早已收完,草架子也沒了用處,便擱置着。

    我也拿了一個背篼幫着牛二娃搬磚頭,待到母親叫喫早飯的時候,我們已經將磚頭搬的差不多了。我想着,今天不去上街了,一定要在家裏幫着把竈給壘好。

    因爲我們那的人有這麼一個說法,就是說壘竈的時候,速度一定要快,不能拖延時間,不然的話,竈壘好以後,煮飯很慢的。至今我也沒搞明白,這話到底是真還是假。

    在母親家喫完早飯,父親也跟着我們一起來了,幫着我們壘竈。

    我計劃壘個稍微大一點的竈,能放一口大鍋和一口平常炒菜用的小鍋,那樣的話,即使家裏來兩三個客人,也不用擔心做不好飯喫的局面。

    我把竈的位置規劃在一進門的對面角落裏,靠着壁頭,那樣屋裏的空間會大一些;至於排煙的出口,我安排在了牆壁上,順着牆壁挖一道槽,用瓦片扣上,抹上泥漿,下面接進竈孔裏,上面直通屋頂,再用幾塊火磚頭壘一下,避免從竈孔裏飛出的火星,引燃屋頂的椽子,導致不必要的火災。

    我將計劃跟父親說了一遍,得到了父親的贊同,牛二娃對這些問題一竅不通,也就任憑我們做主了。

    壘土竈,首先要做的便是和泥漿。這泥漿用的土須是粘性土,先挖一堆土,中間掏個小坑,然後去河裏挑水把土陰上,再把稻草用砍刀斬斷之後,當做穰子一層層撒上去,便可開始用鋤頭或者釘耙攪拌。待把泥和好後,要一遍遍摔打,直到黏糊上勁爲止。

    家裏壘土竈,有兩種款式,一種是雞窩竈,一種是爐橋竈。

    雞窩竈,顧名思義,跟雞窩一樣的形狀,火力不大,但比較省柴火,保溫時間長,掏灰費勁,需要用鏟子一鏟一鏟地掏出來;爐橋竈,需要在竈門下面留一個槽,方便掏火灰,掏的時候,隨便用啥工具,一扒拉,灰就出來了,壘到合適的位置給鋪上一塊鐵架子,邊上糊上泥漿,上面就跟雞窩竈同樣的壘法,這種竈雖然火力大,但是比較廢柴火,由於火灰邊燒邊就掉落下去了,所以保溫的時間短。

    由於爐橋竈用的鐵架子,需要花錢去街上定做,一是時間來不及了,二來也捨不得花那冤枉錢,我就打算壘一個雞窩竈好了。

    父親找來家裏一口閒置的大鐵鍋合着我們自己的炒菜鍋,一併倒扣在即將壘竈的地上,用一塊木炭,圈出大體的位置和竈的形狀,取走鐵鍋,然後就着圈出的形狀,開始碼上土磚頭,縫隙處用泥漿給黏糊上,再用磚刀給敲嚴實,一層一層地往上壘起來。

    牛二娃負責挖土、挑水、斬稻草和泥漿,我幫着給父親遞磚頭,若是遇上我來不及的時候,牛二娃也會幫着遞幾塊磚頭。

    到晌午,母親叫喫午飯的時候,竈的大體高度和形狀已經做好了,下午只管做煙囪和上面漿了。

    下午,父親找了鐵鑽,讓牛二娃在家裏找了幾片青瓦一起回到了烤煙房內,開始做煙囪。因爲搬家的時候,我們帶了一些火磚頭下來,將就可以用,便不用在父親家裏拿了。

    父親讓牛二娃站到竈上,用鐵鑽在牆壁上鑿了一道槽,下面鑿兩個孔直通兩個竈孔裏,掏走鑿下來的乾土塊,再沿着槽的位置,將瓦片倒扣上去,在瓦片的表面糊上泥漿抹平,使半圓的槽變成一個圓洞形狀直通屋頂。

    屋外,父親搭着木梯上到房頂,取一把鋸子,將椽子從中間鋸了一小段,用作煙囪的出煙孔。

    我給父親遞上火磚頭和泥漿。

    很快地,父親就壘好出煙孔,下來了。

    最後只剩下,給竈做一個表面光了。

    牛二娃給父親取了泥漿來,父親用泥掌將泥漿從底下往上拍到到竈的表面,並用力抹平。

    太陽偏西的時候,整個竈就壘好了。

    收拾完殘局,父親說要試試竈。將兩口鍋都安放在竈臺上,我給取了一把幹穀草,父親點了火放進竈裏去,穀草在竈裏熊熊燃燒起來,煙也順着煙囪出去了,沒有倒煙的情況。

    父親舒心的笑了,他說:“這個竈還不錯,以後煮飯肯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