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穿越我多了個兒子 >450.忙碌
    而後按照莊園的結構,除了喫喝拉撒,將自己關在房間裏整整幾日,畫出了古今結合的莊園裝修圖。

    按照圖紙接着師傅們便馬不停蹄的開工,這麼大的莊園,照東家的意思必須在冬日來臨前完工,所以他們的時間很緊,但是工錢也很喜人。

    莊園裝修古蘭還是很重視的,故而雖然有李大李二看着,也是一直在跟進,圖紙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會和師傅們共同商議,然後解決。

    在忙碌中,村學也開學了,村裏七十多戶人家,所有五歲以上的男童全都送到了學堂。

    值得一提的是其間還有十來個女娃娃,倒是讓作爲夫子的孟慶於喫驚了下。

    世人都重男輕女,男孩送到學堂不奇怪,但是女孩還是在村子裏的女孩,村民們的覺悟確實讓孟慶宇驚訝。

    林夫子接受能力還算不錯,本來在家學裏主家的女娃娃們也都是一同學習的,而且他原來家族的姑娘也是需要讀書,不同的是都是女夫子。

    但這裏是鄉下,村子裏都沒有這麼多的講究。

    而且李家村的氛圍很好,沒那麼多的勾心鬥角,孩子們相處的也都好。

    村學學費經過村長和古蘭的商量,每個學生每個月三斤細糧,十個雞蛋,並十文錢。

    學費真心說是真不貴,可以說整個雲州也找不出這麼低學費的學堂了。

    便是村裏的村學堂也是上百甚至幾百文的學費,這也是爲什麼上不起學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家一個月根本就剩不了幾個銅板,甚至都喫不飽飯,又哪裏有銀子讓孩子去讀書呢。

    因爲是村學自然對本村村民有一定的優惠,而且古蘭主動承擔了夫子的月銀四季衣裳,孩子們所交的糧食則作爲夫子一家日常的口糧,至於學費會用作買書的費用,當然買書這些肯定遠遠不夠,剩餘的部分村裏會添上。

    只是這些書等孩子們學全了,升爲高年級時還是要歸還的,畢竟書的費用太高,要循環使用。

    開學後,學堂按照原先構想的,分爲兩個班。

    林夫子負責的是丙班,孟夫子負責的是丁班,也就是從未啓蒙的孩子,兩位老師各司其職很快學堂就步入正軌。

    孩子們也都知道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不管有沒有天分都學的很認真。

    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古氏作坊開業月餘後,一種名爲玻璃的琉璃品無聲無息的出現在雲州城。

    齊氏商行的店鋪,一夜之間所有的窗子全部換成了大面的玻璃,不必打開窗子便可以清晰的看到店鋪內的情形,頓時吸引了衆人的目光,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成爲街道上的一條風景線。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擠到了齊氏商鋪前,好奇的打量這新奇的東西。

    而這也正是商鋪想要看到的,趁此機會齊氏琉璃玻璃鋪在大家的好奇中正式開業。

    同時嘴皮子利落的夥計們也開始在人羣中推銷玻璃的種種好處,加之它不算特別昂貴的價格,又是親眼所見親手觸摸,感受到玻璃的硬實通透確實如窗紙不能比的,裝上它不需要擔心窗紙容易被雨雪打溼浸透漚爛了。

    尤其店鋪推出了一系列的優惠,凡在鋪子裏購買玻璃,只要是購買便派專人上門安裝,不收安裝費。

    還不止,但凡在開業前五日來鋪購買玻璃的還免費贈送一個琉璃盤子,盤子雖然構造簡單,也沒有商鋪琉璃飾品那麼精緻,可畢竟是琉璃呀。

    底層老百姓是不怎麼清楚琉璃的價格,但也能從圍觀者的對話中知道這盤子是好東西,再說白送的東西誰不想要。

    更別說本就知道琉璃價值的人羣了,於是乎就衝着這個盤子有很多人就心動了,立刻有了興趣。

    尤其是各大書院,學堂以及讀書人,都第一時間察覺到了玻璃的好處,明亮光線好,利於學習。

    最重要的是,這是與琉璃用同種材料製造出來的,看着就上檔次。

    讀書人嘛本就附庸風雅,有些還極爲攀比,很快就跟風似的你裝我也裝,就連書院學堂也是。

    能在書院讀起書的,除了少數的寒門學子,大多都是家境殷實的,家裏換幾塊玻璃還是能換起的。

    幾乎是一日之內雲州城內就興起了一股玻璃風。

    齊家商鋪也是忙的底朝天,光是外跑的夥計就請了幾十個,幾乎從早到晚忙的是腳不佔地,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安裝玻璃。

    僅僅用了半月,故意庫存了一個月的玻璃一售而清,要不是緊急都從作坊裏調來了一批,根本就接不上趟了。

    因此,琉璃作坊裏十個玻璃池窯同時開爐,爲此又專門請了一批長工,白日黑夜加班加點,才堪堪滿足了商鋪的需求。

    而後,果斷又加蓋了幾十座池窯。

    也幸虧當時作坊建的寬大,廠房多,不然哪裏有地方建玻璃池窯。

    池窯建出來了,也就意味着工人的增加,緊接着又是大批量的招呼。

    最初是周邊的幾個村子,後來延續到周圍幾十裏的村子。

    由於凌神醫的關係,梨花村也得知了古氏作坊招工的消息,在古蘭的刻意關照下,錄取了不少人。

    可以說古蘭在無心插柳之下養活了周邊不少村子的人,尤其是比較偏遠的梨花村和他周圍的幾個村子,大大改善了那裏的生活水平,只要一提起古東家,這裏的村民們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當然更感激的還有凌神醫,如果不是凌神醫的關係,他們哪裏又能知道古東家這裏招人,又如何能獲得這麼好的工作,大家心裏都明白着呢。

    與琉璃作坊的熱火朝天相比,酒坊就顯得平靜多了,大家有條不紊的工作着,每日的除了釀酒就是釀酒,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已經有不少酒入窖了。

    不僅如此,同時還兼顧着葡萄酒,果酒的釀造。

    確切說是在酒廠初建成不足半月後就開始着手果酒的釀造,最多的也便是葡萄酒。

    爲此還專門製作的一批用作釀葡萄酒的櫟木桶也就是橡木桶,在這裏叫做櫟樹。

    本來古蘭是想製作出一批玻璃罐用作釀葡萄酒的器具,但想到橡木桶釀造出來的葡萄酒口感更好,便本着試試的心態在村後屬於自己的林子裏尋找橡木。

    意料之外運氣還不錯,不僅在林子裏找到了幾個,還在後山上也找到了幾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