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歸黃金年代 >第二百零一章 姜老
    姜老和王同志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兩人身上的官味很濃,要問宋援朝是怎麼看出來的,當然是因爲經驗了。

    前世的時候宋援朝是電信部門的中層幹部,平常接待上級領導和地方上的領導的工作沒少幹,再加上滬海的級別原本就高,見的大領導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經驗。

    再加上姜老的穿着雖然看起來和普通老人差不多,可身上的那種久居人上的氣質和舉止卻是很明顯的。而那位王同志就更容易分辨了,從他陪同姜老身邊熟練的端茶倒水的舉動來看,這位王同志恐怕是姜老的祕書或者下屬。

    此外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所在的位置,這可是軟臥包廂。

    如果沒點身份哪裏能搞到軟臥包廂的車票?宋援朝雖然心裏確定了對方官員的身份,卻羊作不知,畢竟出門在外有些事能少打聽就少打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他們的包廂四個牀鋪,但最終就只有他們三人,另外一個鋪直到火車緩緩開出站臺依舊沒有人來。

    這也是正常的,軟臥包廂通常不會客滿,像宋援朝所在的包廂進了三個人已經算多了,一般來說只有兩個甚至一個人的也不是沒有,畢竟這個時代軟臥不是人人能坐的。

    宋援朝的鋪位在靠窗的左邊,靠窗的右邊是姜老和王同志的鋪位,原本宋援朝來的時候姜老和王同志都坐在靠窗的牀鋪這,等宋援朝一到原本坐在宋援朝牀鋪上的王同志主動讓出了位置,轉而坐到了姜老身邊。

    整理了下行李,宋援朝拿着水杯去車廂連接處接了杯熱水,回來後向姜老和王同志點點頭,然後在自己的牀鋪坐下,拿出一本書看了起來。

    看了沒一會兒,對面抽菸的姜老突然問了一句:“小宋,你在大學學的是政治?”

    宋援朝一愣,接着就明白過來姜老所指,他笑着放下手裏的書道:“我讀的是經濟,不過經濟學許多方面和政治不分家,所以這類書也是必修的。”

    姜老恍然大悟,怪不得他看宋援朝在看政治類書籍呢,原來如此。

    就着這個話題兩人聊了起來,先是聊宋援朝在學校裏的那些課程什麼的,接着就漸漸說到了政治和經濟的聯繫,隨後又慢慢提起了目前改革開放。

    雖然改革開放早在前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但是真正實施卻是從去年開始。尤其是去年國慶節之後,國家放開了個體經濟的限制,使得整個市場從原來的一潭死水開始活了起來。

    現在,國內的經濟已經開始啓動,各行各業無不煥發新生。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更是如此,相比滯後的內陸地區,農場包產到戶已經在許多地方落實,而沿海各大城市更是每天都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

    “這次來燕京和上回完全不同,燕京城裏比以往熱鬧了許多,市面上的商品也比幾年前更豐富了不少,實在是讓人大開眼界呀。”姜老不由得感慨道。

    “您說的沒錯,除了這些外燕京城裏還出現了許多新鮮玩意。”王同志在一旁插了句話。

    原本這句話是附和,可姜老一聽臉色有些沉了下來:“那些東西就不用說了,都是不知道從哪裏來的糟粕。好好的褲子弄這麼大的褲管,還有那些墨鏡,花裏胡哨的襯衣,對了!還有錄音機,都放的是些什麼靡靡之音!”

    對於姜老的這番評論宋援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並沒有說什麼。姜老這人一看就是那種原則性很強的老同志,像他這樣的老同志對於新鮮事物的排斥是很自然的。

    實際上同樣如此,八十年代初,當喇叭褲、花襯衣、牛仔褲牛仔服還有麥克鏡、四喇叭錄音機大肆流行開始後,社會上對於這些由資本主義社會傳來的糟粕批判的聲音不少。

    這些東西在年輕人的眼裏是新潮和流行的代名詞,可在許多有傳統觀念的人眼裏不僅是糟粕,更是毒害青年的垃圾。

    這兩種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碰撞,從而也帶來了許多矛盾。由此而產生的激烈辯論和問題一直持續了好幾年,直到八十年代後期這才因爲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形成的思想上的變化慢慢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姜老的觀點代表着不少人的看法,屬於“保守派”的一類。但對於姜老的看法,宋援朝卻不做任何評論,因爲他知道這樣的討論是毫無意義的,時間纔會證明一切,何況他和姜老只是萍水相逢,更不便在這個問題上多說什麼。

    批判了幾句後,姜老見宋援朝微笑不語,也就沒有了繼續說這個話題的想法,轉而說起了改革開放對市場經濟的變化。

    對此,宋援朝謹慎小心地回答了些姜老的一些問題,爲了避免言多有失,宋援朝在對改革開放保持贊同的態度上根據經濟學和政治學相結合的觀點進行討論,而且許多話僅僅只是點到爲止,可正是因爲宋援朝這樣的謹慎態度,反而讓姜老對他另眼相看,覺得這個年輕人不僅在理論上有水平,而且在思想上也比普通年輕人穩重許多。

    “小宋呀,畢業後有什麼打算?”聊了一個多小時,姜老笑眯眯地問。

    “我暑假後才大二,離畢業還有三年呢,這個事現在談有些爲時過早。”宋援朝如此回答道。

    “這事說早也早,說不早其實也不早。”姜老和顏悅色道:“年輕人對未來有一個規劃是一件好事,只有先有了規劃接下來才能按照這個規劃奮鬥,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姜老您說的很對,不過現在不比從前了,選擇的面要比以前更廣些,如果這個時候就把規劃確定下來反而會有些草率,倒不如趁在大學的時候多學習,多看看,讓自己的眼界更寬一些,等到了大三甚至大四的時候再仔細考慮也不算遲。”

    宋援朝微笑着回答,他這樣的回答讓姜老微微頷首,覺得宋援朝考慮問題不驕不躁,是一個好苗子。

    由燕京至春城的火車要開兩天三夜,也就是要到宋援朝上車後的第三天的午夜才能到達。

    長途的旅程,狹小的軟臥包間,哪怕宋援朝其實心裏並不想和姜老聊太多卻也避免不了對方主動找自己談話。

    在談話過程中,宋援朝發現姜老的思維跳躍很快,或許前一個話題還在聊改革開放的利弊,後一個話題就跳到了東西方文化差異上去了。

    雖然在談話過程中宋援朝一直告戒並剋制自己,對於這個算得上是陌生人的姜老有些話不比和林道遠之間那樣聊天隨意,所以宋援朝基本是聽的多說的少,可時間長了宋援朝也不免會有鬆懈,下意識也會脫口說出一些自己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往往讓姜老眼前頓時一亮,隨後就對宋援朝追問不休。

    這兩天三夜裏,宋援朝有些受夠了姜老的“折磨”,何況這個老人精神特別好,人老後睡眠時間本來很少,一天就睡四五小時的姜老醒來後就會找上宋援朝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半天時間。

    這可苦了宋援朝了,他是年輕人每天起碼八小時睡眠,再加上又是在火車上,睡眠本來就淺,宋援朝本來就沒能休息好,許多時候被姜老拉着一聊就是幾個小時,對於有些問題姜老還會反覆追問不休,逼得宋援朝無奈絞盡腦汁回答,實在是讓他喫不消。

    幸虧再漫長的旅途終究也有盡頭,當火車緩緩在春城站停下後,他們的旅途也到了終點。

    “小宋呀,以後等畢業了可以考慮下來西南工作,春城是個好地方,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會大有所爲的。”揹着自己的行禮幫忙提着姜老的一些東西,宋援朝和姜老、王同志三人下了車廂,站在站臺上告別時姜老還不忘記之前和宋援朝提過的話。

    “謝謝姜老,我會認真考慮的。”宋援朝微笑着點頭,正當姜老繼續想和宋援朝說什麼的時候,站臺那邊有幾個人快步朝着姜老和宋援朝他們這邊走來,王同志見後連忙在姜老耳邊說了一句,姜老朝那方向看了一眼,點了點頭。

    “好了,這一路我們能在一個車廂聊到到站也算是緣分,小宋,我們有機會再見!”說着,姜老向宋援朝伸出手,宋援朝不亢不卑地和姜老握了握手,等鬆口後,姜老衝宋援朝笑笑後轉身朝着來接自己的那幾人走去,而這時候王同志和宋援朝打了聲招呼,跟着姜老離去。

    “好傢伙,這可算走了……。”看着姜老他們離去,宋援朝心裏不由得鬆了口氣,這兩天可累壞自己的,試想每天要和姜老這樣的一個老人聊天談話,而且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話題牽涉極廣,甚至有些非常敏感,宋援朝回答每一個問題都要在腦海中反覆轉上一圈纔開口,這樣能不累人麼?

    姜老這麼一走,宋援朝整個人輕鬆了不少,他看看左右,這時候站臺的旅客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宋援朝揹着行李順着指示牌方向朝出站口走去,片刻後從出站口離開了車站。

    現在是半夜十點多了,車站外的公交車早就結束了,遠處黑漆漆的一片,一時間宋援朝不知道去哪裏。想了想後他覺得還是問問附近的車站人員,按理說火車站邊上都有旅館,今天太晚隨便先找一家住下,等明天天亮再說。

    可正當宋援朝準備轉身找人詢問的時候,一輛212打着大燈就徑直開了過來,一個剎車,直接在宋援朝面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