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重歸黃金年代 >第七百八十八章 潮縣能人
    一晃就到了1987年的2月下旬。

    春節過完,一切漸漸都恢復了正常,林宇航手上的工作也更忙了起來。

    去年年底,林宇航就和班子的同志對潮縣經濟工作進行了彙報和討論,並且提出了根據潮縣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潮縣地方特色爲主的產業結構,從而促進經濟發展,同時建立本地的開放區,對外招商引資。

    林宇航的想法得到了班子同志們的認同,並且在很大部分上給予了支持。

    一月份,經上級批准,潮縣開發區項目成立,林宇航親自擔任組長,副組長由班子的另外兩位同志擔任,同時還從各縣局單位抽調精兵強將加強力量。

    目前手上最重要的工作除去開放區和其他產業外,第一個項目就是潮縣的皮革製品。

    之前林宇航對潮縣皮革製品不是很瞭解,在和宋援朝溝通後,他回到潮縣進一步進行了調研,這才發現潮縣皮革製品並非像他想象的那樣沒有基礎,反而早在1926年時候,潮縣就有皮革製品生產了。

    潮縣製革廠在1926年成立,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家現代工業意義的皮革製造廠,主要的產品大部分供應滬海市場,甚至還有不少出口。

    當年的潮縣製革廠名氣可不小,潮縣當地還出現了不少個人性質的皮革製作私人工坊,在1950年前後這些產業達到了一個高峯,1956年時,由於公私合營的緣故,潮縣製革廠成爲了國有企業,同時把許多小作坊全部給兼併了。

    潮縣製革廠發展到現在規模不算小,全廠擁有173名職工幹部,這樣規模的製革廠雖然比不上滬海、燕京這些大城市的國有企業,但在潮縣本地來說卻非常不錯了。

    關鍵是技術力量和製革工藝,雖然在計劃經濟中製革廠逐步走了下坡路,但這些依舊保留着,直到現在,潮縣製革廠依舊擁有一大批工藝精湛的製革師,這讓林宇航極爲欣喜。

    欣喜是有的,問題也同樣存在。

    由於在改革開放後,潮縣製革廠並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再加上長期的計劃經濟導致企業管理上的僵化和思想落後,潮縣製革廠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基礎,卻沒把握住機會。

    市場開發後,國內整體經濟日新月異,有些羣體靠着自己的能力先富了起來,這些變化導致潮縣製革廠中有不少職工起了心思,逐漸有離開廠子自己乾的念頭。

    潮縣離滬海很近,相比內地城市,潮縣對於外面世界的信息來源更多,再加上潮縣人的頭腦靈活,想法多,膽子大,覺得在國有企業這麼幹下去沒有盼頭,再加上這些年國家已經有了允許私人註冊企業成立工廠的政策,一些有技術有能力也有渠道的人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己的想法。

    現在潮縣製革廠已經有幾個職工以停薪留職或長病假的理由自己出來單幹了,搞了作坊或者小廠,而且還乾的很不錯。

    由於這些人的起頭,就更讓潮縣製革廠的職工心思動了不少,換句話來說現在潮縣製革廠外面看起來有模有樣,實際上卻已人心渙散,全廠上下除了一些臨近退休混日子,又或者沒有進取心的人外,許多人都有了學着之前離開的幾個人方式,拉出去自己乾的念頭。

    邱建軍是製革廠的老人,早在他爺爺一代就在製革廠工作了,不過當年是跟着老闆幹,到了他父親那輩製革廠成了國有企業,端上了鐵飯碗,等到他進廠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代初的時候了。

    邱建軍的製革手藝是祖傳的,他爺爺是當年製革廠的大師傅,他父親還當過製革廠的副廠長,現在老爺子已經退下來了,邱建軍如今是製革廠的技術科科長,主要負責廠裏的技術工作。

    整個製革廠,除了幾個臨近退休的老製革師傅外,就數邱建軍的製革手藝最好了,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廠裏對他極爲重用,把他從普通工人一步步提拔到了技術員,後來又擔任了技術科科長。

    再加上邱建軍一家三代都在製革廠工作,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未來邱建軍和父輩祖輩一樣走上廠領導的崗位極有可能。

    可是,這兩年廠裏的情況變化很大,隨着改革開放的影響,人們的心思越來越活,尤其是當有些老職工離廠出去單幹,短短半年靠着自己的手藝就賺到了普通工人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收入時,人心產生了變化。

    就像邱建軍,雖然是技術科的科長,可他一個月的工資加獎金也不過才70多元,相比普通人來說雖然不錯,可和那些賺到大錢的老同事相比,邱建軍這點工資簡直不值一提。

    因爲邱建軍的技術是有目共睹的,挖他的人自然也不少。比如一傢俬人小製革廠就承諾,只要邱建軍肯去他那邊幹,一個月就能給他開500元的工資,這一個月的公司能頂得上邱建軍大半年的收入,邱建軍怎麼能不動心。

    可是,對於製革廠,邱建軍還是有深厚感情的,再加上他不是普通職工,是廠裏的技術科長,如果他也離開製革廠,先不說影響會多壞,而且還會給廠裏帶來很大的損失。

    思來想去,邱建軍抵住了誘惑,拒絕了對方的邀請,依舊留了下來。他這種的作爲讓別人無法理解,甚至有人私下嘲笑邱建軍傻,有賺大錢的機會還留在廠裏幹嘛呢?

    別說外人這樣了,就連邱建軍的老婆也私下埋怨過他,這麼好的機會人家求之不得呢,他反而往外推,實在是不明白他腦子裏究竟是怎麼想的。

    這一天,邱建軍準時下班,推着自行車剛出了廠大門,就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浩強?你怎麼在這?”扭頭一看,一個熟悉的身影在不遠處衝他招手,邱建軍連忙推車走了過去。

    “我是特意來找你的。”邵浩強樂呵呵地說道,同時問:“你下班沒事吧?走!我請你喝酒去。”

    “行呀!我們可是好久沒在一起喝酒了,你等會,我給家裏打個電話讓電話亭那邊傳句話,你嫂子的脾氣你知道,招呼都不打一個就去喝酒,她非得傻乎乎地等我到半夜都不喫飯呢。”邱建軍笑着解釋了一句,接着把車在原地停好,然後小跑着往廠門衛室那邊去了,過了片刻後打完電話的他轉了回來。

    “走!”扶着車,邱建軍說道,邵浩強答應一聲,兩人推車快跑了兩步,右腳一跨就上了車,騎着朝遠處而去。

    半小時後,兩人坐在潮縣的一傢俬人小酒館裏,邵浩強點了好幾個小菜,還要了一瓶好酒,見他還在琢磨着要點什麼,邱建軍連忙阻攔說實在是太多了,自己兄弟又沒外人弄這麼豐盛幹嘛,這些就足夠了。

    “那行,就先喫着,等不夠了再添。”邵浩強笑着答應道。

    “怎麼?你小子又發財了?”邱建軍遞了支菸給邵浩強,他們不僅是同學和同鄉,還是戰友。

    當年兩人一起上學,一起當兵,又一起回到地方。邱建軍因爲父輩的關係進了製革廠工作,最後子續父業,而邵浩強去了潮縣五交化公司工作。所謂的五交化,就是五金、交電和化工的統稱,這同樣也是一家國有企業。

    和平時喜歡專研技術的邱建軍不同,邵浩強從小腦子就活,而且膽子特別大,在五交化公司幹了不久,就找到了一條賺外快的路子,藉着自己的便利和潮縣離滬海近的優勢,在兩地幹起了收購和倒賣勞保用品的買賣。

    這個買賣說白了也簡單,由於滬海那邊大型國企多,尤其是他所在的五交化公司和這些大型國企有着業務聯繫,經常會到滬海那邊出差。藉着出差的機會,邵浩強就通過對方單位的關係私下收購職工們平時領取的勞保用品。

    這些大型國企的勞保用品都是單位免費發的,尤其是膠布鞋、袖套、手套這些消耗品,一般來說打個申請就能從後勤部門領到,許多人貪小便宜每次領都會多領一些,這在許多國企單位裏是非常常見的行爲。

    多領的勞保用品,都會拿回家自己用,可這些東西太多了也根本用不了,有些人家裏類似攢下來的東西堆的和小山一樣,手套都是一疊疊的,就連膠布鞋也是用麻袋裝着。

    邵浩強很聰明,從這上面看到了商機,他找到熟悉的人私下提出願意用錢購買這些他們用不着的多餘的勞保用品。對方一琢磨這倒不錯,反正東西太多放着也是浪費,能夠換錢誰不願意?哪怕就是便宜點賣了也不虧啊!

    就這樣,邵浩強用很便宜的價格從這些人手裏搞到了勞保用品,再把勞保用品弄回潮縣,然後在潮縣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給需要的人。

    一來二去,他在這個買賣上着實賺了不少錢,由於他做的小心隱祕,偷偷摸摸幹了幾年都沒被人注意。

    等到改革開放之後,邵浩強的膽子漸漸大了,市場風氣轉變後,他壯起膽子直接就在滬海那邊發展了更多的上線,親自跑了幾家新的單位拉攏了不少人,甚至還弄了兩輛三輪車僱人幫他拉貨,很快就成了當地有名的萬元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