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從靖康開始 >第一百四十一章 臣沒笑
    李敬除了是樞密院副使,他還兼任這山東東路的宣撫使。

    在登州馬不停蹄的看巡視了一圈船廠,蒸汽機廠,冶煉廠,鐵礦。

    又去膠州灣和日照等地看了看轉了一圈看夏收。

    趙玉盤寸步不離的跟着李敬,趙纓絡母親早已經去世,同母的姐妹趙金兒,趙多富又忙瘋了,乾脆跟着大姐一起陪着李敬周圍巡視。

    讓趙玉盤非常驚訝的是,去年底,李敬把遼國繳獲的耕牛,騾子,駑馬等牲口大量出借給各縣進行土地深耕同時用石灰和硫磺熬製石硫合劑稀釋以後噴灑。

    這些藥水連錢都沒有收農民的,全部由官府支出。

    在普及動員,運輸上,不管是各縣縣丞,還是縣屬官,各地民意代表,都爲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今年的病蟲害不僅來的晚,也比往年至少少了七成。

    金燦燦的麥田正在收割,不管是忙碌的農民,還是一旁喝茶守着過稱的地主,一個個臉上都喜氣洋洋的。

    聽說李敬來了。

    各縣的父母官,帶着民意代表們,附近農民一擁而上。

    把李敬和兩個公主的車駕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李宣撫使,神人天授啊,不僅戰場上所向披靡,作爲父母官,你是這個!”

    “今年的大豐收,每畝至少多產了一百多斤,都是託李宣撫使的福氣!”

    “李宣撫使,去年那個深耕,潑撒石硫合劑的活,今年還幹不幹?”

    宋代,是農業社會。

    糧食豐收,就代表着社會穩定。

    雖然多收了三五斗,農民的日子未必可以過的更好。

    而宋朝每畝定額一斗的超低農稅,官府和朝廷在多收以後,也得不到實際的利益。

    但是糧價不貴,終究可以讓更多人活命。

    看着周圍人羣豎起的大拇指,熱情的捧着茶水。

    李敬不得不下馬。

    其實對於農藥化工,李敬也不是很懂。

    只知道這個是最容易製作的農藥,比較容易揮發,在揮發中殺菌殺蟲的低毒農藥,非常適合果樹和20度以下低溫時候使用。

    石硫合劑隔絕病疫不錯,對於部分害蟲也有效,但是對於蝗蟲,這玩意沒什麼效果。

    “各位父老鄉親,我是李敬,雖然昔日老師教了我很多種田的方式,可是我年紀小,不懂事啊,老師上午教的,中午就和墨水一起就着午飯吃了!”

    堂堂大宋戰神,居然提起了年少時候的糗事。

    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李敬一開口,周圍的人都笑噴了。

    趙玉盤和趙纓絡也扶着笑的花枝亂顫。

    “不過今年深耕,潑灑石硫合劑,我們取得了大豐收,明年完全可以再來一次,甚至在清明節溫度不燒苗的時候,給他加強一次。我老師給我說,戰亂,就極容易引發天災,今年河北,中原,荊湖已經出現了蝗災,這玩意可了不得,一旦成勢,鋪天蓋地,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更何況糧食,萬一飛到山東來,我們怎麼應對?”

    兩宋之交,人口銳減,戰亂只是一方面。

    宋朝的小冰河期,有統計說是宋初,有統計說是宋末。

    但是李敬感覺這個時代,冬天比後世跟冷,更艱難。

    得到的消息說岳陽樓下的洞庭湖上冬天都能結冰,波撼岳陽城變成了冰封岳陽城。

    你敢想。

    乾旱,洪水,蝗災,地震,瘟疫,時有發生,被寒潮逼迫的金人屢屢身不由己挑起戰亂,簡直無敵了。

    氣候條件比較好的山東,能多產糧食,就是對大宋最大的貢獻。

    等衆人笑過,李敬耐心的說。

    “我們家有幾個孵化雞蛋的雞苗廠在低價供應雞苗,我希望各位多買一些,也希望各位能把雞蛋都送去,多養雞,蝗蟲那東西,人喫着雖然噁心,可是雞不嫌棄,夏收以後,把雞放到地裏清理一些本地的蝗蟲,災害來臨的時候,就撲殺養雞.....這雞的糞便還跟其他牲畜不一樣,富含磷肥,可以健壯小麥等作物的植株,完全可以發酵滅菌以後還田。”

    這宣撫使公開推銷自家生意。

    趙玉盤和趙纓絡的表情都有些怪異。

    尤其是趙玉盤,她知道柔嘉公主喜歡喫蒸的雞蛋羹。

    都不知道怎麼說李敬了。

    李敬只是感覺大宋在農業上淤積的人口太多。

    農村農忙的時候,忙不過來,農閒的時候,一羣人沒事幹,除了吩咐各地官員因地制宜,在農閒時候構築道路,興修水利,以工代賑。

    乾脆給他們找點事情做。

    眼看着衆人一口答應,紛紛叫好,久久不肯散去。

    李敬知道自己這趟轉悠,走不下去了。

    於是派遣身邊的親衛,三人一組,代替自己走完山東所有縣治,要查探各地在夏收以後,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動員,籌備情況。

    回到海邊乾脆去了膠東船廠。

    跟劉滿江一起到造船工地視察各種程序,質量管理,兩人對於現有的木材原料瓶頸,技術瓶頸做了一些探討。

    劉滿江也明白,現有的船隻根本無法滿足大宋未來的需求。

    膠東船廠要隨時做好擴建的準備。

    總體上,膠東的情況還是令李敬比較滿意的。

    勤王之戰,河東之戰,部分傷兵,老兵復原到宣撫使任職,派到各地督導地方官員,在趙玉盤看來,就是一手妙旗。

    這些退役的老兵,還把自己當成靖字軍的一員,把宣撫使的命令當做軍令,督導地方不折不扣的執行。

    把礦場,各地農業,管理的井井有條。

    工廠也不甘示弱,各地管事害怕李敬退下來的傷兵告狀,嚴格執行着李敬當初制定的各種管理條例。

    重賞之下,工廠除了白天生產,也在推行夜校制度,工人在普及識字,也在進行技術學習。

    包括三司的鹽場,都醞釀着一股子力量,隨時準備擴張。

    總的來說,李敬這趟出來沒有罵人。

    等他回到登州的時候。

    陳卓已經把趙柔嘉登基的吉日報上來了。

    靖康三年十一月丙辰日,或者是靖康四年二月丙寅日。

    也不知道陳卓,周寧,黃燦是不是故意乾的,第一個吉時讓人想起二帝被逼出宮的日子,雖然靖康二年的十一月二帝被逼出宮是潤十一月,第二個吉時是完顏吳乞買宣佈廢黜二帝的日子。

    “來,來,來,李敬,看看,這陳卓黃燦周寧乾的這叫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