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一百九十五章約法三章
    聽到約法三章幾個字,應旭眉頭一皺,果然這祕方不是那麼好拿的。

    “練鋼法愚只取一成利。”楊安玄道。

    應浩臉色喜色一閃,原本以爲楊主簿至少會要三成利,這一成利不算多,甚至算得上很薄。

    按照此術鍊鐵既快又好,能提升十倍產量,一年得利將在千金以上,這是暴利。

    利用此術,可以擠垮其他競爭對手,獨霸棠溪,甚至有機會稱雄汝南,乃至全國、胡地。光想一想,應浩就覺得渾身發緊,激動不已。

    應旭盯着楊安玄道:“楊主簿,太薄,應家不佔這個便宜。”

    略一思忖,應旭道:“應家願給五成利。”

    五成利,應浩差點跳起來,家主給得太多了。

    楊安玄笑着搖搖頭,道:“應公慷慨愚早就知道,應公且等愚把話講完。”

    “除了一成利外,愚還要應家提供人手,每年替愚打造鋼刀八百、槍頭八百、箭頭一萬枚,這些東西要應家出料出力。應家只管打造鋼刀,淬火由愚的人來完成。”楊安玄道。

    應浩在心中估算了一下,要按以前的方法打造鋼刀至少要經三十鍛,八百把鋼刀所需的人力太多,幾無可能。

    按照楊安玄所授的練鋼法,一天也能練出十幾把刀來,這些材料以及人力所耗,加上楊安玄所要的一成利,算起來大概在三成利左右。

    應浩以目示意應旭,可以答應下來。

    應旭沒有急着點頭,楊安玄再次提及淬火,看來確實有祕方。

    “這淬火祕方楊主簿可否一併告之?”應旭問道。

    楊安玄搖搖頭,道:“且等以後再說。”

    應旭沒有繼續糾纏,道:“方纔楊主簿說約法三章,一成利爲其一,替郡軍煉兵爲二,還有一條請楊主簿繼續說。”

    “其三,愚讓人淬火打造的軍械僅供郡軍使用,每把刀槍都要有編號,絕不容流於外間。”楊安玄繼續道:“愚會派二十名郡軍駐守,可能會有所不便,還望應家多多體諒。”

    聽楊安玄的話是篤定他淬火後的兵器比自家要好了,應旭頗爲好奇,道:“楊主簿買下的鋪子離應家不遠,應家索性將制好的粗胚運至那裏鍛造,淬火置於屋內,郡軍只需駐守那裏,便可保守祕密。”

    楊安玄想了想,一時也沒有什麼萬全之策,能保住一時算一時。

    “對外只說是應家得了新法,便宜麻煩都由應家承擔。”楊安玄道。

    應浩眉開眼笑起來,新的練鋼法以應氏命名,當留於史冊,自己身爲應家鐵業管事,說不定也會留名青史。

    應旭思索片刻,道:“楊主簿所說的三點,老夫答應下來。老夫很好奇,按楊主簿所說祕方淬出來的刀劍會是怎樣鋒利?”

    楊安玄笑道:“這有何難,應公命人打造幾件刀胚,咱們前去試試便知。”

    兩個時辰後,兩把新鑄的砍刀擺在應旭面前。應旭拿起刀,見刀身並不起眼,問道:“經過幾鑄?”

    得知僅爲五鑄後,應旭並不看好。來到試鋒的鐵條前,手起刀落,拇指粗的鐵條應刀而斷。

    好快,應旭眼神一亮,“咔、咔、咔”,飛快地揮動手中刀,鐵條如同脆竹般應刀而斷。

    一口氣連斬了三十多下,數尺長的鐵條變成了寸許長的小段,應旭再看刀鋒,居然損傷不大。

    “好刀”,應旭高聲叫道:“比起百鍛寶刀只差了賣像,真乃寶刀也。楊主簿,你用什麼水淬鋒?”

    應浩在一旁也傻了眼,這淬出來的刀夠堅、夠韌、夠硬。自己的刀即便百鍛砍鐵,也會出現裂痕,哪像這柄刀只需回爐再敲打幾下便又復新。

    楊安玄拿起另一把刀,笑道:“此刀數宿能成,倒可取個名字,宿鐵刀。”宿鐵刀,這個刀名算是對綦毋懷文的紀念。

    應旭慨嘆道:“此刀一出,誰與爭鋒。”

    操刀制錦,楊安玄心中涌起豪情,有了宿鐵刀,自己逐鹿天下總算有了分底氣。

    …………

    荊州江陵,王恭的信使見到了刺史殷仲堪。

    信中王恭再度邀請殷仲堪起兵討伐司馬尚之兄弟和王愉,只是這次討伐集團中多了庾楷。

    說實話,殷仲堪對舉兵並不在意,去年舉兵他並未有撈到什麼實至的好處,反而朝庭對他增加了忌憚戒備。

    至於庾楷,以前與自己作對,與他共同起兵,殷仲堪露出不屑之意。

    安排信使前去歇息,殷仲堪吩咐道:“請楊司馬和楊校尉前來議事。”

    楊家三兄弟齊聚江陵,荊州數萬軍馬有了統率,州軍在楊佺期的操練下,戰力大增。

    殷仲堪藉助楊佺期兄弟將荊州兵馬掌控在手中,終於有了與桓玄抗爭的能力,在桓玄面前說話也自信了幾分。

    片刻功夫,楊佺期和南蠻校尉楊廣到來。屏退左右,殷仲堪將王恭的信拿了出來,詢問楊佺期的看法。

    殷仲堪對楊家兄弟確實厚待,他自知沒有統兵才能,桓玄信不過,唯有籠絡住楊佺期,才能保住荊州安穩。

    孝武帝逝後,殷仲堪自知作爲先帝親信的他不爲掌權的會稽王所喜,深恐司馬道子以朝庭的名義召他入京爲官。

    嘗過外鎮的權勢後,殷仲堪怎麼甘心進京做個富貴閒人,所以去年王恭邀他起兵,殷仲堪舉軍響應。

    討伐以王國寶被誅收場,殷仲堪知道自己得罪了會稽王,再無回頭路,若是進京便成魚肉,唯有全力經營荊州,以待時變。

    得民心者得天下,殷仲堪對治下百姓十分仁厚,修橋治水、賑濟災荒,甚至親自診脈,爲貧苦者治病,在荊州的聲譽不錯。

    然而再怎麼做根基還是尚淺,桓家在荊州經營數十年,門生故吏遍佈,百姓受惠甚多,對桓家十分擁戴。

    當桓玄向朝庭奏疏外任,殷仲堪十分歡喜,樂見其成。

    可是朝庭下旨讓桓玄爲廣州刺史,卻不見其動身,數次試探後,殷仲堪清楚桓玄是不想失去荊州根基。

    一山難容二虎,將來萬一有變如何抵禦桓玄,殷仲堪苦思無策,於是向楊佺期提出結親。

    雖然楊家自視甚高,但淪爲四品兵家子是不爭的事實,殷仲堪求親目的是爲加強殷楊兩家的關係,萬一有變楊家人才會全力相助。

    誰料楊佺期以其嫡女尚幼爲由,暫時將親事耽置,殷仲堪當然不會做出以嫡子迎娶庶女的決定。

    楊佺期看罷王恭相邀起兵的信,眼神一亮,自三弟和次子來到江陵後,楊佺期說動殷仲堪,讓楊思平坐鎮巴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