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二百零九章禍起三吳
    天師道,又名五斗米道,由張魯父子發起,在巴蜀、漢中一帶流傳。張魯降曹操,五斗米道開始流傳進河北。曹操和曹丕都重視五斗米道,利用其宣傳“漢將終,魏當受命於命”,爲曹魏禪代進行思想宣傳。

    司馬炎代魏立晉,開始提倡忠孝治國,打壓五斗米道。然而不久,八王之亂爆發,永嘉南渡,天下動盪不安,天師道(五斗米道)在江南一帶廣爲流傳,士族中王羲之、謝道韞這樣名字中帶“之”、“道”的,多半中天師道信衆。

    天師道在民間信衆很多,朝庭爲了拉攏民心,轉而扶持天師道,朝中大臣紛紛拜天師道首杜子恭爲師,杜子恭死後,傳道首給孫泰。孫泰是琅琊人,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永嘉年間隨朝庭南渡後,孫泰拜杜子恭爲師,得傳道術。

    孫泰深知要讓天師道發展,必須交結朝中大臣。與時任廷尉的王雅交好,朝中一批大臣師事之。

    太元十八年(393年),王珣怕天師道威脅皇權,力勸孝武帝將孫泰放逐廣州。哪料廣州刺史王懷之也是天師道信徒,徵召孫泰爲鬱林太守,天師道在交廣地區得到發展。

    太元二十年,少傅王雅建議孝武帝召回孫泰,先後出任徐州主簿、輔國將軍、新安太守,不到十年時間,天師道藉助士族的推動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王恭兵敗身死,孫泰卻不肯息兵,依舊招聚人馬,聚資億萬。有識之士皆感覺孫泰存心不軌,只是障於他與中領軍司馬元顯關係密切,沒有人向朝庭舉報。

    會稽內史謝輶(謝石第四子)發覺情況不妙,向朝庭舉報孫泰有謀反之心。司馬道子接到奏報時,正值殷、桓、楊三家在潯陽會盟,司馬道子生恐後方不安,所以答應了荊州軍的條件,全力對付孫泰。

    司馬道子知道兒子司馬元顯與孫泰交往甚密,讓其寫信給孫泰,聲稱讓他進京爲天子講道。

    司馬元顯心有不願,卻不能違逆父王,只得依命寫信。接到司馬元顯的信,孫泰不覺有僞,帶着兒子進京,準備向會稽王父子講授長生不老之術,謀取國師之位。

    成爲國師的想法來自三年多前北方道士寇謙之來訪,交談中孫泰得知寇謙之有意成爲帝王師,讓天師道成爲國教,這讓孫泰亦感動心。

    司馬元顯的信中隱約提及,其父會稽王對長生之道很感興趣,孫泰精心準備了一番,準備打動這位朝庭的實際掌權者,讓天師道成爲國教,作爲教首的他順理成章地成爲國師,起兵造反一事暫且放下。

    十二月二十日進京,孫泰父子七人直接被關入廷尉;十二月二十二日,孫泰與其六子被斬於市。前新安太守杜炯是天師道信徒,率天師道信徒在京口叛亂,被中領軍司馬元顯率軍平滅。

    孫泰兄子孫恩得到叔父被殺的消息,連忙逃入海島(1)。天師道信徒認爲孫泰是“蟬蛻登仙”,有不少信徒前往海島中追隨孫恩,孫恩聚集數百人,伺機復仇。

    三吳士族傻了眼,這一次又押錯了寶,生怕迎來朝庭又一輪清算。

    商議之後,派人帶了重禮前往京城,先是找到司馬元顯的愛姬王異,通過王異向司馬元顯獻上重禮,表示效忠之意。

    司馬元顯收了禮,加上王異吹了枕頭風,馬上就要過年,便沒有再提清算三吳之事。

    …………

    新息城,處處張燈結綵,準備熱熱鬧鬧過大年。

    來汝南一年,楊安玄幾乎沒有歇息的時候,先是忙着賑災,巡視屬縣;接着南下平叛,回到新息城後又實施各種謀劃,前幾日才送走齊家前往燕國的商隊……

    去年楊安玄是帶着張鋒到軍營裏過年,今年就不同了。趙田的妻子田氏帶着女兒趙萱、張鋒的娘孫氏,還有剛成親的丁實和石草也跟着來了新息。

    趙田見了女兒眉開眼笑,一晃數年沒見,小丫頭高了一大截,讓趙田既欣慰又感愧疚。楊安玄放了他兩天假,讓他安心做好女兒奴,陪女兒逛街買東西。

    孫氏風風火火地張羅過年之事,清掃庭院、除舊佈新、準備食材等等。張鋒見了娘,開心得不得了,以後娘便不會再離開了。

    楊安玄問了問丁實和石草的情況,得知丁、石兩家在京口接下了麪館生意,兩家人都知道家族興旺的根源在楊安玄身上,不能淡了與主家的聯繫,商議之後便讓丁實和石草前來聽用。

    楊安玄一直感覺身邊缺家用的人手,這一下子算是補齊了,內務交給孫氏打理,讓石草幫附,外事交給丁實,需要什麼人手,讓他們自行做主僱傭。

    最開心的要算張鋒,他笑得合不攏嘴,一來娘回來了,二來總算得了解脫,不用再替楊安玄辦理瑣事,有時間能多往軍營跑跑,陰大哥上次說教他槍法,都只得空去了一兩回。

    楊安玄把汝南當成基業,允許成家的軍兵把家眷接來汝南,並根據官府給流民落籍的政策,分配每丁四十畝農田、二十畝桑田。

    汝南經歷戰亂,荒蕪的田地很多,楊安玄與辛何測算過,來個幾萬戶都能輕鬆安排。

    對於麾下的軍兵,楊安玄自然格外照顧,每戶給牛一頭,這錢從搶得庾楷的私產中出。馮援市義,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楊安玄收到父親的信,讓他年後回一趟襄陽,爲他舉辦加冠禮。

    算起來去年楊安玄年滿二十,只是楊佺期忙於打仗,沒心替他操辦。

    楊安玄也想與父親進行一次深淡,烈火烹油,楊家就要大難臨頭,於情於理,自己都應提醒一番,並做些安排。

    年後郗恢會前往京城任尚書,自己要護送他進京,讓他免遭殷仲堪的毒手。

    鞭炮聲在府衙的宅院內響起,鞭炮聲從府衙傳至街市,傳遍新息城,乃至整個汝南郡。

    楊安玄站在檐下,傾聽着這滿是喜悅的聲響,迎接隆安三年(399年)的到來。

    作爲太守,正月初一卯時楊安玄穿着新衣來到大堂,接受府中官吏朝賀,共慶三元之始,又到淮水河邊稱量河水,祈求豐年。

    接受官吏拜年,前往軍營拜年,與士紳飲宴,與商賈歡聚,與百姓共樂,歌舞昇平。

    正月初六,十餘匹快馬帶着四輛馬車出西門奔往襄陽城。從新息到襄陽城僅有前往洛陽的一半路程,正月初十楊安玄便來到了襄陽城。

    楊佺期看着龍驤虎步而來的兒子,既是欣慰又是感嘆,吾家子可謂英雄。

    楊安玄恭恭敬敬地向父親施禮,又向兩旁的三叔、大哥等家人施禮。族人之中大伯楊廣是南蠻校尉,住在江陵,不在襄陽城。

    楊安深看着楊安玄有些不自在,三弟如此優秀讓他這個大哥毫無光彩。

    何氏不止一次地在他耳邊嘀咕,他是嫡長子,楊家家業要由他來繼承,何況楊家有了長孫,這家主的位置可不能被楊安玄得了去。

    數年前楊安深根本沒有此憂,他是嫡長子,安遠是庶子不可能威脅到他,三弟不爲父親和大伯所喜,楊家家業肯定是自己的。

    哪料數年過去,情形逆轉,安遠成了橫野將軍,白石壘一戰深得父親嘉許,有意將族軍歸他統率。

    三弟更是風生水起,年方弱冠便成了汝南太守,楊安深擔心之餘又有些心中發酸,怕是楊家這份家業沒有放在他的眼中。

    反觀自己,納何氏爲妾惡了父親,要不是邵兒討了父母的歡心,自己在族中的地位堪憂。

    去年三弟派趙田來族中籌糧,自己鬼使神差般勸父親族中要積糧應變,結果父親只給了萬石粟米,說不定安玄對自己生出誤會。

    看到楊安玄施禮,楊安深忙雙手相扶,看看個頭已然超過自己的三弟,心中感慨萬千,嘆道:“三弟,一別有年,你我兄弟都有些生疏了,今夜不醉不休。”

    楊安玄笑笑,道:“弟自當相陪。”

    大堂內一家人寒喧說笑,其樂融融。得知三哥來了,楊湫高興地跑來,在堂外探頭探腦地張望,被楊安玄瞥見。

    楊安玄笑着招手道:“湫兒,見了三哥怎麼不進來行禮。”

    內堂雖是族人,楊湫過年已經十三歲了,算是成年女子,平日袁氏教導她規矩,所以楊湫雖然心切看到三哥,卻不再像兒時那樣直闖了。

    看到三哥,楊湫滿心歡喜,剛想開口,卻鼻子一酸,眼淚撲撲簌簌地落了下來。

    楊佺期看到女兒,對楊安玄揮手道:“去見過你娘。年前說要回家,你娘一天三次在我耳邊唸叨,不得安寧。”

    楊安玄告退,來到堂外看到淚眼朦朧的妹子,微笑道:“湫兒長成大姑娘了,怎麼還動不動哭鼻子。”

    “三哥”,楊湫抑住撲入楊安玄懷中的衝動,斂身行禮。

    楊安玄伸手輕輕揉了一下楊湫的頭髮,感慨道:“是大姑娘了,三哥再不能亂揉你的頭髮了。”

    一句話,惹得楊湫淚如泉涌。楊安玄忙道:“湫兒莫哭,愚從汝南給你帶了好多禮物,晚間拿給你。”

    楊湫抹抹淚,扁着嘴道:“你寄來的東西不是喫的就是玩的,還當奴是小孩呢。快點走,娘都等急了。”

    看着前面領路的湫兒,楊安玄心中暗歎,妹子確實長大了,再過上幾年,吾要替湫兒尋個英雄人物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