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揚鋒漢起 >第五百零六章開科取士
    大成殿內,密密麻麻地擺放着三百張案几,餘應坐在席上,奮筆疾書。

    原本準備三四千人應試,學宮內的學舍夠用,哪料來了八千試子,便不得不將大成殿、講堂、空餘的藏書屋甚至連大成門外兩側的廂房都騰出來做了考場,這才勉強將考生安排下。

    司馬珍之在楊安玄的陪同下,帶着祠部和吏部官員前來巡場,這些天朝廷官員受到楊安玄的熱情款待,每人都收到一份豐厚的禮物,楊安玄還專門讓人帶他們到西市以半價購物。

    整日裏遊山玩水,美酒佳餚、歌舞彈唱相伴,讓這些人樂不思蜀,科舉如何操辦隨楊安玄說了算。

    司馬珍之走馬觀花,隨意走了一圈,道:“雍公行事穩妥,秩序井然。今日勾欄上演《滿堂春》最後三折,孤可不能錯過。科舉之事有雍公主持,孤甚爲放心。”

    “王爺,愚與你同去”,附和聲不斷。即便有人想留下,看到雍公似笑非笑的面容,也一併離開。

    送走司馬珍之,楊安玄與郭高、孔懿等人再從每間考房走過,看着考房內擁擠的狀況,嘆道:“等明年愚要興建專門的考場,要足夠容納一萬以上的考生同時參試。”

    郭高心潮澎湃,道:“如此盛舉,亙古未見,愚得躋身其中,何其幸也。”

    身旁孔懿、王志等人紛紛點頭微笑,與有榮焉。

    八千一百四十七人應試,分爲三場,明經、策論和雜文,第一場明經。從《詩》、《書》、《禮》、《易》和《春秋》中各取十題,或補空或釋義,題目是孔懿、郭高等人所出,雖然這些大儒也有弟子在參試之列,楊安玄對他們還是很信任。

    即便有人詢私,楊安玄也不會追究,就當是給這些大儒隱形的福利吧。

    八千多份試題,早在半個月前就開始雕版刻印,雕版印刷的工匠要等明經試過之後才能放出,以保證不泄祕。

    餘應放下筆,看着寫滿字跡的試卷,再重頭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才鬆了口氣,擡起頭打量了一下四周。

    四旁諸人或筆走如飛,或擰眉思索,有人喜笑顏開,有人愁眉苦臉,餘應微微一笑,心中滿是自豪,這些年五更起三更眠的苦讀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迴應。

    按事先交待餘應舉手示意,有巡場的小吏上前收卷,誰不認識雍公身邊的書令吏,不便出聲笑着點頭爲禮。餘應揖了一禮,在衆人驚詫的目光中,緩步離開考場。

    考場外廣場,有不少學宮的師長在等待弟子出場。孔鮮揹着手來回踱步,不時地擡頭望一下大成殿,他的弟子餘應就在裏面應試,身爲師長孔鮮也緊張。

    餘應是他所收的第一個弟子,八千多人應試若能名列前茅作爲師長亦顏面有光,作爲聖人後裔,孔鮮對餘應的成績無比重視,期盼餘應能一舉成名。

    孔懿考問過餘應後說此子天資聰穎,取中不難,但八千多人應試,天下讀書人多聚於此,孔鮮聽楊安玄之意十取其一,這難度可不小。

    見餘應第一個走出,孔鮮心中一沉,平日這孩子很穩重,今天怎麼這麼快就交卷出來了。

    看到老師站在廣場上,餘應忙快步上前施禮,孔鮮板着臉問道:“怎麼這麼快就出來了,都做完了?”

    “稟先生,都做完了。”餘應小聲應道。

    看到四周望來的目光,孔鮮拉着餘應來到一處無人處,輕聲問道:“五十題都做了,可有不會的?”

    “都做了。”餘應自信地微笑道。

    孔鮮看到餘應的笑容,也不再追問,欣慰地點點頭,道:“甚好,明日策試,重中之重,好生回去準備吧。”

    餘應深深一躬,從容轉身離去。

    明經試從辰正到午初,一個半時辰時間。結束的鼓聲響過,八千多考生魚貫離場,交頭接耳的議論,有人急着回去翻書,有人爭得面紅耳赤,還有人頓足捶胸懊惱,也有人興高采烈吹噓。

    楊安玄看着考場衆生相,臉上露出得意的微笑,想起唐太宗那句著名的話來,輕聲念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第二日策試,同樣由孔懿、郭高等人加上王鎮惡、辛何等人出題,十道策試有治政、水利、助農、興學、營利、斷案、撫民以及軍事多個方面,每人只需挑自己所長的兩題回答即可。

    拿到策試題餘應分感慶幸,若是一味在學庠苦讀,他定然只會紙上誇誇其談,而跟在主公楊安玄身邊這麼久,幫着打理往來信件文書,他學會了許多東西;跟着主公視察各地民情,走過司、兗之地,餘應此時深刻地體會到主公所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

    胸中似有萬言要噴涌而出,餘應垂下手,在袖中努力握緊拳頭,深呼吸平抑一下心情。

    耳旁傳來低低的抱怨聲,“這都是什麼策試,愚一個讀書人哪知如何農商之事,更不用說軍事”、“唉,這策論分明爲那些做過官吏的人所設”、“豈有此理,這些細務自可交待屬下經辦,何用親力親爲,只需無爲而治即可”……

    誠然,像杜強、魏宗這樣曾做過官吏的人,這些策試題他們得心應手,下筆如飛。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策試讓他們無所適從,一個半時辰的考試時間多數人在抓耳撓腮中渡過,等到交卷的鼓聲響起,看着塗抹了幾行的試卷,不得不悻悻起身。

    興奮的議論聲換成了唉聲嘆氣聲,抱怨怒罵聲此起彼伏,那些考得好的人心中有數,默默幢憬;也有人體會到自身不足,想到三年後再試一定要多識些實務,爭取能脫穎而出。

    第三場是一詩一賦,這回出題權交給了楊安玄,包括孔懿在內都認爲楊安玄詩賦驚才絕豔,雖然近些年未見新作,但足以稱爲大家。楊安玄當場欣然寫下試題,詩爲春景,賦爲秋別。

    第三場讓不少沮喪的考生找回了自信,盡心將詩賦寫得花團錦簇,雍公當年便以詩賦聞名於世,若自己的詩賦能得他賞識,前面兩場考得不好亦不要緊。

    三場試罷,歡欣也好,沮喪也罷,都在期待着半個月後成績的公佈,絕大多數人希望通過這次應試改變自己的命運。

    八千多份試卷,除了學宮中未參試的教師,楊安玄還有雍公府中抽調了不少官吏,組成了一百八十人的閱卷團隊。明經五十題,只要看看是否答對便可,對閱卷者要求不高。

    爲加快效率,楊安玄將十人分爲一組,每人只閱五題,百份試卷閱罷便相互交換,共百人。估計十人一天至少能看百份,百人便是千份,有個八九天便能閱完,剩下的時間可以登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