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組建了最強劍客集團 >第113章 青登,你又花心了哦?休息一下吧!【4500】
    翌日——

    文久三年(1863),2月24日,清晨——

    京都,壬生鄉,毗鄰新選組駐所的某條街道——

    天氣晴好。

    擡頭一看,蒼穹頂端淌下淡淡的金光,這金光一半兒透明,一半兒熠熠生輝。

    “唔……天氣真好!”

    木下舞迎着陽光,用力地伸了個懶腰,她的那身紅衣在暖陽的照耀下更顯鮮豔。

    “阿舞,你似乎很高興啊?”

    木下舞側過螓首,一臉興奮地看着與她並肩同行的青登:

    “那當然了,我好久沒有與你一起外出了!”

    說着,她輕移蓮足,站得離青登更近了一些,她的肩頭都快捱上青登的臂膀了——20cm+的身高差,使得木下舞即使是踮起腳尖,也很難與青登互碰肩頭。

    只有在與青登獨處的時候,她纔會暫時擺脫內向、怕生、易怯的困擾,展現出天真爛漫、乖順可人的模樣。

    望着木下舞的燦爛笑顏,青登先是莞爾,然後換上嚴肅的表情:

    “阿舞,我有點後悔帶你出來了。”

    木下舞愣住了。

    “爲什麼?”

    “有這麼漂亮的少女相隨,很受矚目啊,我們搞不好前腳剛進鬧市,後腳就因太受關注而暴露身份了。”

    說實話,此話剛一出口,青登便感到衣裳下的肌膚爭相隆起雞皮疙瘩。

    真的是太肉麻了啊!

    這種尬得人頭皮發麻的土味情話,真虧我能說出口啊。

    這句話若是對着總司說,肯定會先聽見“哈哈哈”的用來緩解尷尬氛圍的乾笑聲,然後再聽見總司的相當禮貌的道謝聲。

    若是對着佐那子說,她會送你一股“不知該說些什麼”的無語眼神。

    可若是對着木下舞說……

    “唔唔……!”

    受到“特攻”的木下舞嚶嚀一聲,下意識地垂低螓首,藏起發紅的臉蛋,頭頂處似有若隱若現的熱氣飄出……久違的“蒸汽姬”。

    青登今日本計劃着獨自上街。

    然而……昨夜,在得知青登要再巡一趟京都市井,找尋可以賺大錢的商機後,木下舞不由分說地強行要求同行,大有一副“你不答應我,我就要與你斷絕情誼”的架勢。

    青登怎麼也拗不過她,只能無奈答應。

    今日的天空剛翻魚肚白的時候,二人便迅速地做好了外出準備。

    青登的穿扮沒啥好說的,非常普通的一身行頭——酒紅色的羽織、黑色的圍巾、白色的裏衣、黑色的袴,腰間僅佩着毗盧遮那和脅差。

    憑着“剿滅楠木組”的豐碩功績,青登在京都的知名度和威望大漲。

    然而,礙於信息傳播渠道有限,京都的絕大多數士民仍不知道青登的長相。

    儘管京都的市井間已廣泛散佈青登的畫像,但是……恕本尊直言:這些畫像實在是太醜了!完全沒有繪出應有的神韻!

    日本的傳統美術始終沒有點亮“人物畫”的技能樹。

    因此以日本畫的技法繪出的人物像,壓根兒就不能看。

    若能憑着這種嚴重失真的畫像來認出青登,那可真是活見鬼了。

    只不過,“仁王的腰間總佩着兩柄打刀”的這一信息,倒是廣爲流傳開來。

    這個特徵實在太明顯了。出於此故,爲了避免被人認出,徒惹不必要的麻煩,青登只能暫時委屈定鬼神,將它擱在冷冰冰的刀架上,只帶毗盧遮那出門。

    反觀木下舞……她則是好生地打扮了一番。

    俏臉上略施粉黛;身穿一襲繡有精緻花紋的大紅色振袖;鵝黃色的腰帶包住沒有半點贅肉的柳腰,撐起沉甸甸的南半球;裹着雪白布襪的一雙玲瓏玉足輕踩精緻的紅紐木屐。

    看樣子,她似乎是把今日的外出視作是與青登的久違的約會了。

    雖然今日的出行並非是去玩耍的,而是來做調研、辦正事的……但順便陪木下舞遊玩片刻,亦爲不錯的選擇。

    數天前與佐那子同行,今日有木下舞相伴……這不正是青登所期盼的“大家庭式生活”嗎?

    在暫且按捺住被青登的“土味情話”激起的害羞情緒後,木下舞開口問道:

    “青登,我們現在先去哪兒呢?”

    青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洛中’沒有什麼好逛的,舉目望去,不是富商的豪宅就是貴人的深院,所以直接去‘洛外’吧。”

    在京都,人們常用“洛中”與“洛外”區分京都的區域。

    這二者並非正式的行政區域,沒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只是民間的慣用稱謂。

    恆武天皇(737—806)遷都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後,參照唐朝的長安與洛陽,開始建設新都城。

    右京借鑑長安城的設計,稱爲“長安”。左京借鑑洛陽城的設計,稱爲“洛陽”。

    後來,“長安”逐漸衰落,人們紛紛遷往“洛陽”。由此,“洛陽”稱爲京都的中心。

    隨着“長安”被“洛陽”替代,人們便用“洛陽”稱呼整座京都城,左京改稱“洛中”,“洛中”以外的京都地區則稱“洛外”。

    到了戰國時代末期,豐臣秀吉(1537—1598)掌握政權後,爲重振京都,開始大力改造都城。

    他命人修築城牆“御土居”,環繞整個京都,將御土居以內的區域命名爲“洛中”,以外的則爲“洛外”——這便是今日京都的“洛中”與“洛外”。

    “洛中”北起上賀茂,南至東寺,西臨紙屋川,東達鴨川。

    在京都有這樣的說法:只有“洛中”纔是真正的京都,“洛外”不能代表京都。

    從中可看出:京都人真的很愛搞地域歧視!

    不僅歧視外地人,就連本地人也要劃分出個高低貴賤、三六九等出來。

    壬生鄉恰好位處“洛中”,從此地出發前往“洛外”,需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距離。

    多虧了數天前的古牧夫婦的熱心帶路和詳細介紹,青登對京都及其周邊地帶的境況,已有一個大體的認知。

    因此,在拔足啓程後,他便毫不躊躇地領着木下舞筆直南下。

    他的目標很明確——人煙阜盛、商貿業業發達的伏見!

    伏見:位於京都的南部,此地對德川家族來說有着極其特殊的意義。

    在平安時代,伏見地區乃京都貴族的別莊。

    到了16世紀末,豐臣秀吉晚年在此建立了伏見城,此後開始以城下町的形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