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軍師聯盟 >第315章 司徒盧植,正式上線!惡來典韋,何去何從?
    “辯爺,郭嘉、荀彧的建議是值得參考的,咱們選擇評委團的目的,是要平衡古今文經學者的力量,鄭玄、司馬徽固然是兼修,但有盧植、楊彪這樣的人,同樣可以。”

    劉辨又豈能不知,軍師聯盟一直強調評委團的選擇標準,便是要平衡各方力量,既然這樣的話,增加一部分非古今兼修,但頗具盛名的人,亦是可以考慮。

    楊彪!

    弘農楊氏,關西孔子。

    不論是其出身,還是在士林中的地位,都是超然的。

    盧植!

    范陽盧氏,馬融弟子,鄭玄同門。

    與太傅袁隗一起爲錄尚書事,輔政少帝劉辨。

    黃巾造反時,朝廷三大主力之一,功勳卓著,文武兼修。

    若不是其被董卓罷黜,離開朝廷,避世隱居,又豈能輪得到楊彪位列三公。

    劉辨沉思良久,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茲事體大,不容有失,不如先傳召二人入宮,朕過一遍眼,然後再做決定。”

    郭嘉、荀彧一揖:“理當如此。”

    “朱彤何在?”

    “在。”

    “速速傳召楊彪、盧植入宮。”

    “喏。”

    待朱彤離開後。

    劉辨簡單跟荀彧、郭嘉聊兩句後,便放其離開,各自回府工作。

    如今,司馬徽、戲賢已經開始交接工作,要不了多久,便要各自上任。

    再有一個半月,便要正式進入隆冬,年底之前,工作進度仍需抓緊。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盧植、楊彪齊齊入宮。

    二人趨步上前,欠身拱手:“臣楊彪(盧植),參見陛下。”

    劉辨擺手示意二人平身,目光旋即落在眼前這位略顯生疏,卻又有一絲熟悉的面孔上。

    但見,其人面容略顯清瘦,兩道劍眉倒拔沖天,一雙朗目炯炯有神,帶着一絲生人勿近的孤傲之氣,雖是簡單的皁巾束髮,緞面長袍,依舊難掩其儒雅氣質。

    “盧愛卿。”

    “臣在。”

    “你難道不知朕攜玉璽在南陽正位回宮了嗎?”

    “這......”

    盧植心頭微震,怯怯垂首,羞愧不已。

    劉辨則是開口暴擊:“莫非,你已經忘記朕了?”

    盧植惶恐,趕忙深躬一禮:“陛下,老臣......老臣豈敢吶!”

    “還是說......”

    劉辨完全不給盧植喘息之機,繼續言辭暴擊:“愛卿你瞧不上朕,覺得朕難以振興漢室,這才寧肯避世隱居,也不願來南陽尋朕。”

    盧植乾脆跪倒在地,俯首謝罪:“陛下,老臣愧對先帝囑託,望陛下治罪。”

    劉辨緩緩起身,繞過龍案,轉入殿中,親自將盧植攙扶起來:“盧愛卿,這些日子以來,朕可一直惦記着你呢!”

    “陛下—!”

    這一瞬,盧植再也忍不住了,兩行熱淚,不禁奪眶而出:“老臣知罪,望陛下責罰!”

    劉辨眼眶同樣有些紅潤:“朕自當要責罰你!從今以後,你便是朝廷的司徒了,朕再也不允許你離開朕半步,聽到沒有?”

    盧植感激涕淋,深躬一禮:“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信賴?”

    劉辨極其鄭重地道:“就憑你是盧植!憑你是大漢的功臣!彼時的朕,不能當家作主,雖知愛卿忠義,但亦無能爲力。”

    “可現在!”

    言至於此,劉辨聲音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朕可以親政做主,不受任何人束縛,似愛卿這樣德才兼備的忠臣,又豈能荒廢于山野。”

    此時此刻,盧植已然是涕淚橫流,感動不已:“老臣必爲朝廷效死命,絕不辜負陛下對老臣的信任。”

    劉辨大喜,鄭重點頭:“很好!朕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朕的期望。”

    何謂司徒?

    《左傳·昭公十七年》中記載:我高祖少皞(hào)擎之立也,風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祝鳩氏,司徒也。

    而在《周禮》中對司徒的記載,稱其爲地官,司徒的職權在於,掌管人民土地以及相關事項,諸如推行教化,徵發賦役等等。

    雖然,司徒具有大司徒、小司徒之分,但其相同之處,在於皆掌教化民衆,受天子之命教化安定民衆。

    普及教育,便是教化民衆!

    這一點,毋庸置疑。

    雖然,鄭玄、司馬徽在士林地位很高,經學造詣首屈一指,但畢竟缺少爲官經驗,讓他們幹具體事情還行,但是統領教化民衆之事,便有些力不從心了。

    然而盧植不同!

    其一:他原本便是漢末時代鴻儒,在士林界頗有地位,即便是鄭玄,也得尊稱他爲師兄,司馬徽得稱其爲前輩;

    其二:盧植深諳朝政體系,具有尚書、錄尚書事等爲官從政經驗,已經有資格位列三公,幫助皇帝分擔一部分壓力。

    綜上所述,將盧植提拔爲司徒,正合時宜。

    旋即。

    劉辨返回上首落座,待盧植平復心情後,方纔直奔主題:“想必二位已然明白,朕今日喚汝等前來,是爲何事。”

    楊彪揖了一揖:“如果臣猜得不錯,應該是爲古今文經之事。”

    劉辨頷首,點了點頭:“沒錯!自朕正位回宮以來,參與公車署考課者不計其數,爲朝廷甄選了大量人才,否則朝廷難有今日光景。”

    “不過,經學一事,素來有多種流派,不同問題,會有不同解讀,難以產生標準答案,更別提答案的公信力。”

    “正因如此。”

    簡單交代一下背景,劉辨順勢引入正題:“纔有了朕徵兆天下大儒入京,咱們趁着這個冬日,好好辯上一次,求同存異,出一份公認的經學模板。”

    “不知二位,以爲如何?”

    “理當如此!”

    盧植毫不猶豫地點點頭,拱手抱拳:“陛下,臣這些日子,雖然避世隱居,但同樣沒有閒着,而是博覽羣書,研習經學。”

    “臣與康成皆乃大儒馬融門下,康成古今兼修,至今已然大成,臣耽誤了數年,雖稍有落後,但亦覺古今兼修,方纔是儒學正道。”

    馬融原本便是古今兼修的鴻儒大家,鄭玄一心向學,同樣是古今兼修的集大成者,更是創出了鄭學,揚名天下。

    盧植深受這二人的影響,自然不再偏執於古文經學,而是要博採衆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纔能真正成爲儒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