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長城公主 >第3章 第3章後宮風波
    北魏皇帝拓跋燾站在姑臧東城頭,瞭望來時的方向,心中無限感慨,一幕幕往事浮現眼前。

    拓跋燾,字佛狸伐,道武帝天賜五年,出生於平城東宮,太宗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爲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南北朝時期的著名統帥。拓跋燾出生時,容貌體態與常人殊有不同,其祖父道武帝拓跋珪十分驚喜,高興地說:“將來能繼承我事業的,必定是這個孩子。”拓跋燾聰明大度、少年老成,十二歲便遠赴河套抗擊柔然(蠕蠕)騎兵,迫使柔然不敢輕易冒犯。泰常八年十一月初六日,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同年十一月初九日,拓跋燾繼位,成爲北魏第三位皇帝,是爲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繼位後重用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他善用騎兵,曾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等國,最終統一中國北方。

    此次拓跋燾親征北涼,與妹妹武威公主頗有干係。公元437年(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把妹妹武威公主嫁給北涼國君沮渠牧犍,派丞相宋繇前來進表致謝,並進獻黃金五百斤,良馬五百匹,誠意十足。然而武威公主下嫁北涼君主沮渠牧犍後,雖身爲皇后,卻受到冷落。沮渠牧犍不顧武威公主反對與他的嫂子李氏相通,而且,李氏與沮渠牧犍的阿姐合計下毒謀害武威公主。事與願違,李氏放的毒藥屬於慢性,並沒有危及到武威公主生命,武威公主喫後身體反應強烈,面黃肌瘦,猜到有人下毒,祕密派人通知阿兄拓跋燾。拓跋燾勃然大怒,立即派出解毒醫者乘坐驛站的馬車飛馳北涼救治,保住了武威公主性命。拓跋燾責令沮渠牧犍交出李氏,沮渠牧犍不肯,只是讓李氏離開姑臧遷居酒泉並賜給她很多財物。

    以前,北魏每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常常下詔命令沮渠牧犍派遣嚮導,護送北魏使者走出流沙大漠。北魏使者從西域返還到達武威,沮渠牧犍左右近臣有人告訴北魏使臣說:“我們大王聽到了柔然汗國的可汗妄言‘去年,魏國的天子親自來討伐我們,結果士兵和戰馬大多染上疫病而死,大軍大敗而回。我們生擒了他的長弟樂平王拓跋丕。’我們大王聽說後非常高興,在國內大肆宣傳。又聽說柔然汗國可汗派使臣出使西域各國並宣稱,‘現在魏國已經削弱,現在天下只有我們汗國最強大,如果再有魏國的使臣前來訪問,你們不要奉迎供給他們。’故此,西域各國對魏國頗有二心。”

    北魏使臣回國以後,把聽到的這些全部彙報給魏主拓跋燾。於是,拓跋燾派遣尚書賀多羅出使涼州,探察北涼國內虛實以及沮渠牧犍是否忠心。

    賀多羅回來向拓跋燾稟報:“沮渠牧犍雖然表面對大魏稱臣,但內心早已叛離!”

    拓跋燾聽完稟報,又想起妹妹武威公主受到的屈辱,怒火中燒,打算討伐北涼,便向司徒崔浩詢問對策,說:“朕意欲討伐北涼叛逆,愛卿以爲如何?”

    崔浩,字伯淵,生於東晉太元六年,小名桃簡,清河郡東武城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崔浩出身北方高門士族,其母親是西晉末期和後趙著名文學家盧諶的孫女,因此和范陽高門盧玄是表兄弟;崔浩本人及其弟崔恬之妻,皆爲太原高門郭逸之女,故其族連姻皆爲高門士族。其七世祖崔林,三國曹魏時官拜司空,封安陽鄉侯;曾祖崔悅,爲後趙石虎的司徒右長史;祖父崔潛,爲後燕黃門侍郎;其父崔宏,號稱冀州神童,北魏初官至吏部尚書、大人,獲賜爵白馬公。而崔浩比其父更有才華,文學經史、玄象陰陽、經義倫理、百家之言無不涉獵精研,時人無與比肩。崔浩未成年就爲直郎官,北魏天興年間,任給事祕書,轉任著作郎。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因其工於書法,讓他經常跟隨左右。崔浩長相如美婦,自比張良,曾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帝,官至司徒,是太武帝拓跋燾最重要的謀臣,對北魏統一北方做出了傑出貢獻。崔浩曾多次力排衆議,根據天、人判斷時機,使太武帝得以成功消滅胡夏、北涼並出擊柔然(蠕蠕),這一系列軍事行動使北魏得以統一中國北方,並大大降低了來自北境的威脅。特別是滅亡北涼,使北魏打開了通往西域的商道。

    面對拓跋燾的諮詢,崔浩從容應答:“沮渠牧犍叛逆之心早已顯露無遺,不可不誅!朝廷軍隊以往北伐,雖說沒有取得大的勝利和收穫,實際上也沒有什麼損失。戰馬共三十萬匹,算起來在征途中死傷的不滿八千,平常每年羸老病亡的也不少於一萬匹。而遠方藉此說我們的國力衰耗殆盡,不可恢復。現在我軍出其不意,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必會驚駭,不知所措,我們一定可以擒獲敵人。”

    拓跋燾拍案叫好,“太好了!我也是這樣認爲的。”於是,召集公卿在西堂商議。

    弘農王奚斤上奏說:“沮渠牧犍是西方邊陲下屬小國,雖然對我們不太甘心臣服,但是自從繼承父位以來,每年進貢從未間斷。朝廷也把他作爲一個藩臣對待,下嫁公主給他爲妻。如今,他的罪行還未彰顯,應該加以寬宥。我國最近剛剛征伐蠕蠕歸來,兵馬疲憊,不能再大舉興兵征討了!而且聽說,北涼的土地鹽鹼貧瘠,難得水草。我們大軍兵臨城下,他們一定固守城池。大軍久攻不克,荒郊野外也沒有什麼可劫掠,這是個危險的策略!”

    朝堂上三十餘人都附議弘農王奚斤的奏言。

    當初,崔浩很厭惡尚書李順。李順曾經往返十二次出使北涼,拓跋燾認爲李順有才能,對其欣賞有加。李順出使北涼期間,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多次與李順一起遊樂歡宴。沮渠蒙遜常對羣臣下屬說一些驕傲怠慢北魏的大話,害怕李順透漏給北魏朝廷,就以金銀財寶贈送李順,李順也就替他隱瞞。崔浩聽說這些後,就祕密報告給拓跋燾,但拓跋燾沒有相信。

    這次商議討伐北涼時,李順和古弼都說:“從溫圉水以西直到姑臧,遍地都是枯石,絕對沒有水草。當地人說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天有積雪,深達一丈有餘。春、夏兩季,積雪消融後從山上流下來,形成河流,當地居民引雪水灌溉農田。如果涼州人聽說我們大軍開到,一定會掘開渠口,讓水流盡,我軍的人馬就無水可用。姑臧城方圓百里之內,土地因缺水寸草不生,我軍人馬飢渴,難以久留。奚斤等衆卿的意見是正確的。”

    拓跋燾於是讓崔浩和奚斤辯論,而自己轉身離開,衆人再沒有別的話可說,只是聲稱“涼州沒有水草”。

    崔浩辯論稱:“《漢書地理志》中講道,‘涼州的畜產,天下最爲富饒。’如果沒有水草,牲畜怎能繁衍生存?另外,漢朝絕不會在沒有水草的土地上興築城郭,設置郡縣。況且高山冰雪融化以後,只能浸溼和收斂塵土,怎麼能夠通渠灌溉農田?這種話實在是欺瞞真相、荒謬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