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田園空間:傾城嫡女玲瓏 >572 爲李秦造聲勢 瓏泉易容祕遊(一)
    李秦激動的大笑三聲,雙手扶起胡和魯,道:“俺去向陛下爲你請旨,冊封你爲郡王,將烏城裏的一座王府賜給你做郡王府,你可將你的孃親接過來好生孝敬。”

    謝玲瓏讓三男進入觀世音菩薩殿跪拜許願。

    小白三男進去之後,指揮兩隻穿山甲在殿門前西邊角落迅速挖開直徑十丈方圓的大石板,露出下面的土壤,挖出三個大坑。

    謝玲瓏從空間取出三株閃放銀光的紫色靈竹,小白施法術將靈竹移植到坑裏,灑上適當靈水。

    靈穿山甲把土壤填滿坑,又將堆積在一旁的大石塊砸成小塊,在靈竹周邊砌了一個高半丈的護臺。

    小白用一塊大石做了一塊高三尺、寬一尺半的石碑,石碑上面用黑色閃紫光的靈石晶粉沫寫了醒目的三個字“結義竹”,立在靈竹下面、護臺的正中央。

    謝玲瓏從空間裏放出三隻神峻奇異漂亮的靈白鷹,讓它們駐守靈竹。靈白鷹體型比靈黑雕小一倍,比靈白雕少兩倍,在天空飛翔,飄逸俊美,正好與靈紫竹相配。

    一個時辰之後,和原主持講經結束。

    那日鬆緊急稟報朝魯主持,衆僧、香客們海潮般涌至觀世音菩薩殿前的院子,見到天下獨一無二的三株杆、葉、枝通體紫色高達十丈的巨大靈竹,紛紛跪下膜拜。

    三隻靈白鷹展開雪白羽毛的雙翼,在靈竹上空低飛,俯視衆生,發出啾啾清亮的叫聲。突厥人最喜歡飛鷹。靈鷹叫聲在香客們耳裏如同天籟,許多人亢奮驚喜的落淚。

    當日錫拉木林寺出現佛跡的事傳遍烏城,起初各種說法的都有,後來說法統一了。

    原來胡和魯在寺院出家,心裏還是牽掛着突厥的百姓。他聽到香客們議論,得知李秦是個勤政爲民的好太子,專爲突厥人謀好事。

    胡和魯斟酌許久,終於決定爲李秦還俗,輔佐他治理北寒之地。

    李秦感激胡和魯,兩人結爲異性兄弟。胡和魯年齡大,就當了乾哥哥。

    兩人請來那日松長老當見證人,在錫拉木林寺的觀世音菩薩殿許諾,放下平唐與突厥皇族的仇恨,一起爲北方的百姓萌福。

    豈料此事竟是感動了觀世音菩薩,菩薩派玉女賜下三株結義竹、三隻靈白鷹,祝福兩人的兄弟之情。今後菩薩將會庇佑北方的百姓,使得平唐、突厥人成爲一家人,相親相愛,都過上幸福日子。

    烏城的百姓紛紛去往錫拉木林寺觀看結義竹、靈白鷹,看過之後無不稱奇,內心震撼。

    胡和魯還是大皇子時,愛民如子,他的母族也是威望很高、名聲極好。當時突厥百姓都希望他當上皇帝,後來他竟是出了家,突厥被平唐攻打時,新帝三番四次派大臣去勸他還俗,他都沒有同意。

    如今胡和魯竟是爲了輔佐李秦還俗,還跟李秦做了異性兄弟,得到了觀世音菩薩的賜福。

    烏城的突厥百姓們的心不由的仰慕李秦這位少年太子。

    緊接着兩日之後李秦派官兵下發誥文,公佈了七月初的會試時間、地點、考官姓名,胡和魯竟是爲主考官,伍榮、範齊、賀棟、呂方正爲考官。

    兩件大事在北方各城府以極快的速度傳開,一時間突厥的讀書人、香客激動無比。他們從中看到了平唐帝國的真誠,李秦視突厥百姓爲子民,自發的向同胞宣揚平唐人的善、包容、智慧。

    那些隱在暗中想要煽動突厥人造反的突厥達官貴人遭到同胞的蔑視、舉報。

    北方的幾十個城府不安定的因素消減。無數的突厥人向烏城錫拉木林寺行去,準備參加九月十九的觀世音生日佛典。

    六月的長安,酷熱無比,難得夜裏下了一場中雨,清晨天氣清爽。大明宮宣政殿文武百官退朝,李自原滿臉笑容回到德薰殿,直接去找和泉。

    李自原毫不掩飾喜悅,大笑幾聲,道:“你皇叔來信說,瓏娘剛到烏城便勸了胡和魯還俗,心甘情願輔佐小秦兒,只此一件事小秦兒便收穫無數民心。”

    和泉沉着臉站着低頭翻看諜報。

    當年和泉與謝玲瓏是準備等平唐佔領突厥,用胡和魯母族的人作爲要挾,迫使胡和魯做個傀儡王爺,用來安定突厥人的心。

    豈料胡和魯有個大智慧的好友那日松,給他出謀劃策,竟讓他出家避禍,還讓他勸母族一系全部遷居至天竺。

    如今和泉與謝玲瓏爲了發揮胡和魯的作用,幫助李秦得到民心,就想出這個計策。

    三株靈竹、靈白鷹是謝玲瓏對中間人那日松的謝禮。沒有那日松,胡和魯也不會同意還俗。至於菩薩被李秦、胡和魯感動,賜下結義竹、靈白鷹的傳言,是明王放出的風聲。

    李自原侃侃而談道:“瓏娘走一路,做一路的好事。李罡帶着族裏子弟到長安,跟朕說起瓏娘,感激涕零。北寒之地的十二個城府長史上奏摺,替民感激瓏娘送來過冬的糧食、棉服。姑姑給我寫信說,瓏娘給了她一個親手屠殺突厥鐵騎的機會。瓏娘真是我的大福星!”

    和泉放下手中諜報,道:“陛下,臣稍後啓程前往烏城。”他跟謝玲瓏定計勸胡和魯歸順,其中並沒有用到那日松這一環。他記得那日松只比謝玲瓏大一歲。

    李自原一怔,道:“你不是後日才離開長安,怎地提前了?”

    和泉蹙眉道:“若不是瑣事太多,臣三日前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