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魏卿 >第九十一章 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魏帝曹叡太和四年,時值初春正月,萬物始新、百草豐茂,一切都煥發着勃勃的生機。

    洛陽東郊的九華臺,也是數年前文皇帝親自敕命新建的,此九華臺雖不是甚高,也並無許多紛繁華麗的奇思巧構,但卻氣象宏闊、且湛然一新,仔細端詳過後,竟還會讓人看到幾分鄴都銅雀臺的風采。

    今日的九華臺,也與往日有所不同。臺上,此刻衆賓團座、鼓瑟齊鳴,端的一幅熱鬧場景。

    因爲,今日此時此地舉行着的,乃是夏侯氏昌陵侯一脈嫡子的加冠成人禮。

    曹氏與夏侯氏兩家宗族長輩們,此時都按位次,坐南面北,坐於堂階之下。

    昔日的兩個少年,此刻正在舉行着他們的冠禮。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介爾景福。……”

    兩位正賓從西階下沐手之後,從階上有司手中,各取過一頂緇布冠,緩慢而又莊重的將之加在了夏侯玄、曹羲二人精心梳理過的的頂發上,玄、羲二人也是神情肅穆,一臉莊嚴的跪受着正賓的加冠儀式。

    古人之加冠大典,不僅僅象徵着一個人的成年,而且還意味着從今而後,成人者將會獲得許多新的權利、相應的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戴上方纔這頂緇布冠以後,便代表了加冠之人,也就是夏侯玄與曹羲二人,從此擁有了參政、治人之權。

    這項儀式也沒有到此而止,在肅穆典雅的大雅樂曲聲中,二人緩步步入後堂,脫下了原本身穿的采衣,換上了與方纔所加的緇布冠相配的玄端服。

    這身玄端服配上頭頂的緇布冠後,夏侯玄與曹羲兩人的少年氣也似乎隨之一斂,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加成熟穩重的貴族士人風骨。

    二人整理好了衣冠服飾之後,這才莊重緩慢的走出了後堂,向前來觀禮的族中長輩、以及親朋賓客們答謝行禮。

    主持冠禮的兩名正賓,再次沐手之後,這才取過了兩頂白鹿皮所縫製編綴而成的、類似武人頭胄的皮弁,繼續開始了接下來的儀式:

    “吉月令辰,乃由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禮讚結束之後,兩位正賓又爲兩個即將成年的青年公子,加上了這頂皮弁。

    這種皮弁帽,是用白鹿皮製成的,白色爲五行中的西方正色,代表了肅殺之氣、兵戈之意。,戴上了它,自然也就代表着加冠者有了刑殺之權、也相應的有了服兵役之責。

    夏侯玄、曹羲兩人再次進入後堂,然後換好了與頂上皮弁相配的爵弁服,此爵弁服,與二人頭戴的白色皮冠相配,其色也爲白色,且此衣服腰間還綴有帶褶皺的下裳,繫有同樣爲白色的蔽膝服飾。

    換好爵弁服飾之後,兩人再次步出後堂,繼續進行接下來的加冠儀式。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耈無疆,受天之慶。……”

    此時,兩名正賓將那最具尊榮的,代表着加冠者從此具有祭祀廟堂之權的爵弁,莊嚴而小心翼翼的加在了夏侯玄、曹羲兩人的頭上。

    二人再次入堂,換上了與爵弁相配的薰裳,穿上了赤黃色的蔽膝。

    黃色代表中央之土,土德最爲尊崇,因而也是這三次加冠中最爲神聖、最爲重要的一次。

    夏侯玄與曹羲二人再次出了後堂,向衆位來賓敬了禮酒。冠禮的禮儀程序也就終於完成了一大半。

    兩人完成三次加冠之後,按照冠禮禮儀,各自帶上了一塊乾肉,從西階下了正堂,在贊者的接引下來到了東牆之畔,接着,二人又從北頭的闈門走了出來,二人面朝北方,在此地拜見了各自的母親,並完成了獻乾肉之禮儀。

    冠禮到了此時,就到了最爲重要的時刻。

    此時也就是正賓爲二人取“字”的時候了。

    加冠取字之後,原來的名就只能用於自稱了,從此以後,除了自己的君父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直呼自己的大名,只能稱呼自己的表字,以示對自己的尊敬。

    曹、夏二人拜見母親回來後,則按照禮儀面朝於南,在西階的東邊肅穆站立,兩位正賓臉色莊嚴肅穆,爲眼前的兩位加冠者致上了最後的祝辭:

    “泰,初始也,元氣始萌,謂之泰初,言其氣廣大,能爲萬物之始本,玄兒,我便爲你取字,泰初。

    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羲兒,我便爲你取字,昭叔。”[注1]

    【注1:夏侯玄字泰初,曹羲字昭叔。】

    由正賓取字之後,夏侯玄、曹羲兩人,便算是真真正正的成年士人了。

    取字之儀式結束之後,二人又去拜見了前來觀禮的各家本族的兄弟姑姊,最後,二人身着着一身禮服,帶着各類禮品,拜見了各自的宗族長輩,兩家家族的主人也向來賓敬了禮酒,贈送了禮品,以表示本族的謝意。

    經過了這繁複而又莊嚴的儀式之後,兩人才算是真正的長大成人了。

    兩家宗族長輩看着他們家族中的兩個後起之秀,也盡皆是一臉欣慰之情。

    ――

    皇城內城。

    自文皇帝駕崩之後,即位的新天子曹叡再次改建了洛陽皇城,而原先作爲議政朝會之用的建始殿,也被新建造的太極殿所取代。

    太極殿內,朝堂之上,文武百官此時按照着各自的班次,嚴謹有序、恭恭敬敬的肅立在各自的位置上。

    而端坐於皇位之上的魏帝曹叡,此時一臉的沉毅,威嚴,與數年之前相比,此時的他給人一種神祕莫測的感覺,更加的不可侵犯。

    經過幾年時光的打磨歷練,他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皇長子了。

    如今的他,眼瞳中已經充滿了屬於帝王的那種神祕莫測的顏色,這是一種叫人猜不透,看不穿的顏色,無論是誰,看到這樣的眼神,一定會有一種想要瑟瑟發抖的衝動。

    自從三年前,曹叡登基爲帝,大赦天下、進封百官之後開始,上天似乎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它對這位年輕魏帝的考驗。

    年輕的天子似乎是想起了一些往事,他的嘴角依舊掛着一絲自信而又神祕莫測的微笑。

    【往事依稀】:

    黃初七年八月,這是一個無比炎熱的夏天。

    這一年,也是蜀漢後主劉禪的建興四年、吳王孫權的黃武五年。

    吳主孫權聽聞文皇帝曹丕駕崩,而新任天子又是個籍籍無名的弱冠少年,覺得這是一次北上逐鹿的絕佳時機,因此親自率領數萬大軍急攻江夏。情勢危急、軍心浮動,江夏太守文聘文仲業一面堅守江夏,一面急忙向朝廷求援。

    先帝新崩、新皇初立,此時正是大魏百廢待興的關鍵時刻,二十歲的天子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住,曹叡在廷議之後,果斷派遣威望頗高的治書侍御史荀禹,前去江夏前線犒慰三軍,並傳令守軍,若戰事有變,皇帝陛下將親自來江夏,與諸軍並肩作戰。

    江夏守軍得知此消息,軍心大振,吳王孫權久攻不下、進不能進,數月之後,只能撤退。

    曹叡與滿朝文武這才鬆了一口氣,可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孫權又耍了一手回馬花槍。

    數日之後,辛巳日,東吳名將諸葛瑾、張霸率領數萬大軍,又來進犯襄陽,這一回曹叡有些坐不住了。他這才意識到,如若不給東吳一點顏色瞧瞧,只怕自己這個新天子就無法做的安心。

    再次廷議之後,他果斷的做出了另一個決定,那就是調動先帝留給他的四名顧命大臣,司馬懿、曹真、曹休等名將親自上陣。曹叡明白,自己新登基不久,此次如若不能一舉破敵,那麼國內文臣武將、萬家百姓一定會對自己這個皇帝失望,如此一來,處境將會十分不利。

    而他派遣這些顧命大臣親自上陣,正是他的聰明之處。因爲自己固然是第一次做皇帝,司馬懿、曹真、曹休等人也是第一次做顧命大臣,無論是誰,對自己的名聲與威望都十分在意,因此,這一戰,曹叡將自己與四名顧命大臣牢牢的綁在了一起。

    就這樣,鎮軍大將軍陳羣負責後方的糧草調度,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則率領一軍親自前往襄陽討伐吳賊。

    對於吳王孫權來說,此役成敗意味着他自己能否真正的逐鹿中原,繼而問鼎天下。

    對於魏帝曹叡來說,此役成敗決定了自己皇位的穩固與否、山河的安寧與否。

    而對於兩國的百姓來說,這一站的成敗則意味着近十年來的安平和樂與否,如若戰勝,兒郎們就會安然歸來,朝廷所徵繳的軍費就沒有白費,不僅如此,還可以得到戰利品的補償。如若戰敗,自然只能是雪上加霜。

    就這樣,全天下的目光,皆被吸引到了荊州襄陽這座重鎮。

    此一役,司馬懿自然也是不敢鬆懈,他大展威風,不僅大破了諸葛瑾的主力,而且還陣斬了吳將張霸。

    而徵東大將軍曹休,則積極配合司馬懿策應追擊攔截吳軍的潰敗殘部,不久,曹休又破其別將於尋陽,吳軍大敗,只能倉皇撤退。

    經此一役之後,滿朝文武、天下萬民這纔對他們的新天子充滿了信心。

    想到此處,已然二十六七歲、早已成熟穩重過於先帝、原本不輕易展露情緒的天子,還是不禁露出了一絲得意的微笑。

    稍一愣神,他又想起了當年剛剛大勝之後發生的事情。

    畢竟,當年發生的事情,遠遠不止這些;而上蒼的考驗,也並沒有就這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