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二百一十五章 朝鮮軍
    人是不停的成長的,將領也是一樣如此。

    游擊區就是一個孵化器。

    金州軍成軍五年,鎮江軍成軍三年,絕大部分將領都是從士兵中提拔起來的。

    勇勐,認字,機智等等。

    但是經驗無法憑空得來。

    如果說游擊戰之前,這些軍將指揮經驗,是比不上以前遼東將領的,能比的就是勇勐等。

    但是游擊戰以後。

    兩年的鍛鍊,金江軍的將領,不管是營總還是把總,都足以勝任。

    劉承敏,武震孟,朱秀不提。

    營總郭英,於志,陳宏,章毅,鄧興,李伯升,李齊,花眼,李勝虎,張薄,彭大海,陳玉。

    十二名從游擊區出來的營總,可以說不弱於大周的將領。

    而陳銳,湯平,廖榮克,陳凱武,趙勝等守將,守備,不管是前番參加大小各仗,還是幾年的經驗,也都大有提升。

    現在金江軍各部的指揮能力,包括小隊間的協作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

    金江軍十餘萬經歷過戰火,十萬游擊區成長的隊長,伍長和精兵。

    這纔是唐清安想要拉出來,和老奴來一場硬碰硬的底氣所在。

    爲了保證勝利。

    全軍近千門各色火炮,連金州城的紅夷大炮,同樣也運了出來。

    時代在發生變化。

    軍事戰術也在發生變化。

    唐清安要做的就是提速。

    金江軍的火器使用率之高,遠超其餘各軍,爲了保證火器的威力,因此費了大力氣修建戰車和金江騎兵,用來制衡蠻族騎兵。

    新金城。

    金江軍駐紮北城,東城,國內援軍駐紮西城,朝鮮援軍駐紮南城。

    國內援軍不提。

    朝鮮承襲大明制度,也是衛所制。

    朝鮮全國初期分爲五衛,分別是義興衛、龍驤衛、虎賁衛、忠左衛和忠武衛。

    平時爲民種田,戰時爲兵。

    所需要的的衣食兵器等物資都自給自足。

    幾百年下來,當然弊端叢生,訓練荒誕,士氣缺乏,當倭寇入侵時,各衛一觸即潰。

    有大周的幫助,打退倭寇後,朝鮮前國主設立訓練督監,招募訓練士兵。

    最開始由大周的將領負責訓練。

    而且又設立更多的部隊,如御營廳、守禦廳等。

    倭寇入侵時,大肆劫掠百姓,導致朝鮮各地義民涌起反抗。

    當時的朝鮮,爲了對付倭寇,把這些義軍頭領都給了官職,進行了大量收編。

    因此朝鮮國的軍力,不光是兵士數量,還是兵士戰鬥力都大幅度提升。

    可想要維持軍隊就需要良好的財政,而朝鮮又沒有改革,當然無力供應。

    慢慢的和大週一樣,幾十年後,欠餉是常有之事,特別是對義軍出身的軍隊更爲吝嗇。

    兩班權貴自己的利益都不夠分,常引起分裂互相攻奸,更何況這些百姓出身的將領。

    謝友成,陶傑,把朝鮮的情形,細緻的向將軍解釋了一番,唐清安結合自己知道的史料,有了不少的認知。

    “總之絕對不能信任朝鮮軍力,兩位是這個意思吧。”

    謝友成和陶傑連連頷首。

    見兩人如臨大敵,一臉的緊張,生怕自己不捨得朝鮮幾萬軍,把朝鮮軍當做正軍使用,內心就想笑。

    唐清安見過朝鮮軍隊的狀況,可以說和國內的軍戶無二,甚至比國內的軍戶還要慘。

    “將軍要把朝鮮軍隊調出來,穩定朝鮮局勢,朝鮮國主極其的贊同,才堅定的不顧非議,把朝鮮大軍派出。

    不管是將軍的主意,還是朝鮮國主的舉動,都十分的睿智。

    這非常時期,無論對咱們來說,還是對朝鮮國主來看,朝鮮是絕對不能亂的。

    如果這段時間,朝鮮不軌之人,見機作亂,我們無力去平復,而朝鮮國主更無力應對。

    恐怕朝鮮有反覆之事,不但朝鮮國主有危,也會引起我們的大禍。”

    陶傑認真的說道,唐清安則聽到仔細。

    “現在朝鮮軍來到了金州,我觀不少軍中將領,都打了主意,想要引朝鮮軍以爲戰力。

    可是朝鮮軍只能當做雜兵使,絕對不能當做正兵用,不然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拖累咱們。”

    見陶傑說的詳細,謝友成則沒有繼續說話。

    唐清安對陶傑的話,並沒有意見。

    其實他一早就知道朝鮮軍是指望不上的。

    爲什麼要調來朝鮮軍,除了排除朝鮮不穩定因素,更有他扼守朝鮮門戶,替朝鮮擋禍。

    如今大仗將起,不能只金江流血犧牲,朝鮮也必須出力,也必須出血。

    不可能讓朝鮮白佔他的便宜。

    “我聽說朝鮮原來幾部義軍還是有些戰鬥力的,難道如今也一點也不中用了嗎。”

    唐清安笑道。

    陶傑臉色猶豫了起來,朝鮮的局勢,現在由陶傑負責。

    陶傑沒有立刻回答將軍,而謝友成不想搶陶傑的功勞,因此也沒有說話,安靜了下來。

    “朝鮮軍裏如今有數部原義軍的部隊,兵甲不齊,士兵缺餉,到底戰力如何,我也不敢說。”

    聞言。

    唐清安沉吟了起來。

    如果按照史料的話,朝鮮原義軍出身的部隊,雖然過了幾十年,還是有些戰鬥力的。

    因爲這些義民出身的將領,知道他們的根基是什麼。

    他們的後代,從小受到兩班貴族的打壓,同樣具有危機意識,因此也對軍隊極其重視。

    可因爲缺糧,缺餉,甚至軍田也缺,導致戰鬥力無法發揮出來。

    “是哪幾部,我先見一見吧。”

    將軍雖然問的不清,陶傑明白將軍的意思。

    “盧順義,高金權,柳以全三部。”

    “士兵都有多少人?”

    “盧順義部三千人,高金權部兩千餘人,柳以全部兩千餘人。”

    “派人去召來。”

    隨着將軍的話,門外的幾名親衛立刻領命而去。

    城西。

    朝鮮軍的駐地。

    分爲了三塊。

    駐守鎮江的五千朝鮮軍,受到鎮江將領訓練管理兩年,又有充足的口糧。

    不但士氣遠強於朝鮮軍,而且又很信任金江軍,兩軍之間並沒有隔閡。

    陳凱武駐守鎮江多年,在五千朝鮮兵中威望甚高,因此調來率領這五千朝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