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王的野望
    “東藩要人口,南藩也要人口,現在連北藩和西藩也要人口,看來國內的百姓越來越受歡迎啊。”

    唐清安坐在桉臺後,看着手裏的奏疏,突然間覺得有些有趣。

    一隻溫柔的手搭在唐清安的肩膀上,輕輕的揉捏。

    只穿着肚兜的王熙鳳,滿眼迷離的趴在唐清安後背,緊緊的貼着唐清安。

    感受到背後的軟意,唐清安忍不住撫摸白蔥花似的手指。

    什麼羞恥,王熙鳳都拋之腦後。

    眼前是全天下最有權力的男人,而且孔武有力,最爲盛氣凌人的王熙鳳,爲自己能迷倒皇帝而感到興奮。

    唐清安伸出左手摸索,右手拿奏疏。王熙鳳則出動靠上去,方便唐清安的動作。

    名不正言不順,但這種滋味的確更誘人。

    “疼。”

    不知不覺間,唐清安下手重了點,王熙鳳嬌滴滴的在唐清安耳邊哈氣。

    “鳳丫頭。”唐清安忍不住轉過頭。

    “好大大。”

    王熙鳳順勢依到唐清安的懷中。

    “奴好看嗎?”

    掀開自己的肚兜,王熙鳳紅脣輕輕微張。

    ……

    “從今日起,紫禁城不再招收太監。”

    “原皇城太監,安置到莊田養老。”

    “解散十二監,四司。”

    “設立皇家內務府。”

    “設立皇家祕書處。”

    “設立皇家事務府。”

    “設立女官。”

    “設立女執事。”

    “設立女總管。”

    “皇子皇孫到北京軍官學校讀書。”

    “建立皇家衛隊。”

    “建立皇家親軍。”

    “施行一夫一妻制度,廢除納妾。”

    ……

    唐清安現在有十幾個子女,以後就是十幾支。

    如果這樣都能斷絕血脈,那就順應天命吧。

    幾百年後。

    皇權也該消失了。

    同時。

    一夫一妻制度,還能消減貴族的繁衍。

    至於普通百姓。

    他們本來就是一夫一妻。

    “關於移民人口到藩國,是有利於國內民生經濟的。”

    文華殿。

    內閣關於是否移民人口藩國之事,產生了激烈的爭執。

    說來說去。

    還是擔心藩王的實力國強,會對國內造成威脅。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無所謂,就怕像晉朝的八王之亂,敗壞了國家。

    “藩國與國內相隔數千裏,地廣人稀,如果這都能對國內造成威脅,說明國內製度不堪。”

    唐清安不置可否。

    西伯利亞有多寒冷,人口才多少。

    九州國還要面對日本本土的形勢,更不可能抽身國內。

    至於呂宋和麻那裏。

    更是數千裏之遙遠,想要威脅國內,至少要在海軍方面強過大順帝國。

    以大順國如今的體量,可謂是天方夜譚。

    海軍還不是陸軍,能有各種奇蹟,純粹比的是國力。

    至於西疆。

    後世的人口,經過國家大移民,也才只有三百餘萬而已,而且路途艱難。

    想以四藩動搖中國,各方面條件都極難滿足。

    但是割據的風險是有的。

    不過那時候,唐清安也所無所謂了。

    雞蛋不放到一個籃子裏。

    當四個藩國裏全部是漢人人口的時候,反而對中華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經久不衰。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還要大力的推動。

    “如果一戶百姓現在有田五十畝,生了三個孩子,分家後就是一家十餘畝。”

    唐清安慢條斯理的說道。

    作爲開國之君主,文治武功超凡,他的底氣太足,沒有人能放在他的眼裏。

    “三代之後,這戶富裕的百姓,就會淪爲貧民。”

    人口的增長,而田畝沒有變化,也沒有新的產業吸引過剩的人口,那麼人口增長帶來的不是實力。

    不但會降低經濟水平,減少內需,大量的貧困人口,也會導致積弊的產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輪作,爲人均增產了九十斤,讓人口的增加帶來了實力。

    但這還是不夠的。

    至少唐清安不滿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順至少五十年內沒有憂慮。

    不過他喊出的可是國強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畝,因此設立四藩。

    開始推動煤礦業發展工業,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業。

    三個兒子。

    一個留在當地,一個去加入其它產業,一個去外藩種地,這纔是長久的治國之道。

    人口擴充了三倍,才能讓國家的實力也隨之增長。

    否則只增長人口,只會讓國家越來越弱。

    唐清安舉得例子,說服了內閣。

    而且內閣也反對不了眼前的皇帝。

    他的威信太高了。

    ……

    百姓們故土難離,很多人不願離開家鄉出去闖蕩。

    那麼怎麼解決呢?

    強制的手段並不好,反而會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誘惑,纔是最好的。

    利是不變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戶分田五十畝,三年不繳稅,由藩國提供耕牛,糧種,農具。”

    】

    同時。

    各地官府都在宣傳去藩地的好處。

    不過老百姓不是傻子。

    就說清朝的統治者吧。

    他們入關後,反而把寧古塔當做了流放地,成爲對犯人最嚴厲的處罰之一。

    非常可笑。

    所以老百姓不願意去藩國。

    以前投奔金江鎮是爲了活命,現在國內政治清明,歲月太平,至於唐清安舉例的三兄弟分家的後患,也要等十幾二十幾年纔會初顯。

    沒辦法,各個藩國爲了吸引人口,加大了條件。

    五十畝變成了百畝,甚至兩百畝。

    西藩和北藩最沒有人願意去,最後提出只要能開墾的過來,開墾多少田畝就是多少。

    如此也沒有多大效果。

    東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九州國人口空曠,土地卻盡是熟地,只需要好好耕種就能有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