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六百六十四章:鄒應龍的尷尬處境
    嘉靖四十二年這個夏秋基本是鄒應龍過得最憋屈的半年了。

    巡案地方回來,到督查院卸了差事,居然就成了閒人一個了。

    是真字面意義的閒人。沒有升官就算了,連職司都沒給安排。唯一的好處是俸祿照常發放。連京官該有的冰敬炭敬都不曾被剋扣。

    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說徐璠這個小閣老還挺講究的,是個仁義的。

    因爲沒有藉機發難扳倒高翰文,自己這個曾經清流的翰林新星就如此冷落。如果是以前根據禮制,自己也想過來了。

    但自從接觸了新學,總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憑什麼要遵守這樣不合理的禮制。是師相的兒子就可以爲所欲爲嗎?

    再加上徐府那煙熏火燎的福壽膏氣息日漸加重。鄒應龍看着東南又有戰士,乾脆就主動請纓算了。死了也不算辱沒家門,活着回來也算是建功立業了。

    只是不知怎的,司禮監那邊遲遲沒有回覆,彷彿泥牛入海一般,兩個月過去了愣是一點泡沒冒。

    期間鄒應龍去見了見徐家三子徐瑛。事實上,徐瑛一來到北京駐京了江蘇會館,還打算整理好形象第二天進徐家,就被鄒應龍截胡了,堅定了闖出名堂再住進徐府的決心。期間,徐瑛這個聽勸的,愣是隻回家了兩次。第一次是來的次日去找徐階行禮,第二次則是前幾日高中狀元后回家謝親。

    做完這些鄒應龍自覺不再欠老師傢什麼了,就一直安心在家等聖旨。只要俸祿不斷,他就不帶一點慌的。

    賦閒的這半年,鄒應龍再次全身心投入了新學的學習上。期間還去請教過幾次宋應昌。只是自己畢竟是讀了三十年的孔孟之道,讓自己拋棄仁義,全然去研究新學的蠅營狗苟卻是實難做做到。

    只是到近幾日卻回過神來,這新學與儒學質的不同,還在於,儒學一開始就是如何用禮去分割天下利益的學問,而新學對分割利益卻是少有提及,唯一有的還是泰州學派聯合新學搞了個仁義指數。

    但仁義指數也只是結果而已,到底如何分配呢,依然是個黑箱。

    經過對新學一年多的接觸,鄒應龍可不認爲高翰文這種人物會忽略這一點。只是不知道爲什麼卻沒有寫出來。難道新學也有害怕的東西?

    鄒應龍多次往返於碼頭兵營匠戶農戶,對下面什麼狀況多少還是門清的。如果說禮制之下,世代佃戶。那新學之下世代幫工似乎也好不到哪兒去。

    這些日子,除了這些思考,仕林之間瘋傳的一篇打假古文尚書的文章也引起了鄒應龍的興趣。

    總體來說,除了鬱郁不得志,鄒應龍過得不算差了。只是一些小蓮茶莊的高消費項目上不去了而已。

    就在鄒應龍都打算乾脆潛心治學算了時,聖旨終於來了。

    還是陳洪親自來宣旨的,引得四面鄰居都側目猜疑當中這家院子犯了何事。

    “鄒大人,接旨吧。另外這是新科進士的名單,鄒大人得儘快挑好了知會翰林院一聲就行,有五個名額”

    陳洪是過來賣人情的。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撥人一個比一個清高不給面子,搞得陳洪現在也不得不禮賢下士直接出面來拉攏鄒應龍這種中層官員了。何況鄒應龍還是言官,這種人一旦拉攏立刻就是一大助力。

    只是鄒應龍似乎也是個不懂行情的,愣是沒半點表示。連送點銀子的行爲都沒有。就一句“領旨謝恩”了事。把陳洪搞得有些沒脾氣了。

    到出門,陳洪才緩過神來。此人能跟徐階這種好脾氣的鬧翻,那都是有原因的。自己算是給瞎子拋媚眼白跑一趟了。

    陳洪上轎前還用拂塵彈了彈身上的晦氣。

    最近半年馬車流行,還像陳洪這樣堅持傳統坐轎子的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