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七百八十一章:天命竟然在倭國?
    “回王爺殿下,小人是真這樣覺得啊”

    “那個縱向對比,是因爲草民也不知道橫向對比的資料,沒法進行橫向比較。橫向跟誰比,比泰西還是比周邊,沒法說的。之所以強調縱向,是因爲在培訓班裏接觸到了新學一項橫向評價法,叫同期相對成績評價,他們說這有可能得出跟縱向對比完全不同的結果。”

    這裏,張秀才意識到這次撰文不再是去天涯知道閣發帖,那裏的討論是需要用語嚴謹,好提前堵住辯論對手的挑刺。現在是政論,政論按照傳統只需要用朗朗上口的恢宏詞句贏得上面支持即可。一旦上面支持,就算漏洞百出也沒人敢多嘴多舌的。

    最典型的就是千古名篇《過秦論》,幾乎開篇第一句就不靠譜。秦孝公就以窺周室了嗎?就有併吞八荒之心了嗎?彷彿秦朝幾代帝王都是在堅守一個目標一樣。這但凡多問句真的嗎?立刻就能露餡。奈何人家就是朗朗上口,停不下來啊。自然沒人去多嘴指指點點。寫這個縱向對比四個字純屬多此一舉,這不是畫蛇添足是什麼。

    沒辦法,趕緊又把自己這五十兩銀子得來的便宜老師賣出去作保。

    就在這時,遠征倭國的嚴紹庭船隊即將返回上海港的消息傳來。

    之前定在那裏思考的裕王一下子被太監的報信驚醒,問道“就與倭國對比呢?”

    只是這話一說出來,就後悔了。

    “刪掉這個縱向對比四字,該怎麼說,你當是明白,趕緊去呂公公那裏交差吧。”

    沒讓張秀說出來,裕王好險就把人攆出去了。

    大明這十來年的靖倭,倭國的資料還是知道的。特別是近兩年深入倭國帶回了不少資料。要是真對比,漢朝時,倭國怕是還在茹毛飲血吧,唐朝時,倭國各種遣唐使回去後,那裏才堪堪建立一些邦國。而現在倭國的流亡武士就已經能夠威脅大明東南海防了。

    自己找這個參考系真的是太抹黑大明瞭。

    只是沒明白,這倭國怎的發展如此之快,從唐到現在小一千年時間,就已經完成了華夏從商周到唐宋這樣兩三千年的歷史積澱了。宋朝朝政不是在太后就在權臣,特別是南宋除開宋高宗,往後的皇帝基本就是個擺設。跟現在的倭國朝政自將軍大名出而與國主無關,簡直是一模一樣。難道現在天命國運在倭國?這簡直不可思議。

    想想那醜類的半月頭型,一個個又矮又醜的羅圈腿。上天怎麼會喜歡這種奇形怪狀的形象呢?難道就喜歡這些獵奇的?裕王一時間有些氣節。媽的,我華夏從夏商周三代伊始就開始拜上天了,如果從黃帝那會算時間更長。結果上天竟然胳膊肘往外拐。這不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是什麼呢?

    真真的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裕王那一剎那真的是差點被氣哭了。倒不是爲自己,只是爲歷朝歷代的華夏子民所不值。

    也不知道這天命國運是偏愛倭國那塊地還是倭國那兒的人。如果是地還好說,現在有了鼠疫這個大殺器,不怕搶不到地盤。如果是人就麻煩了,現在大明對雲貴山苗的編戶齊民都困難重重,想要跨海過去對倭國那種遍地武士的地方編戶齊民,這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務了。

    悠悠蒼天,何薄於明啊。

    裕王在心裏抒發一陣鬱悶。雖然新學倒是一直在淡化天命國運一說,但這東西太根深蒂固了。如果自己能想到,那是不是也有人想到了。那些想到了卻沒說的是在幹什麼呢?

    一想到唐玄宗的愛妃楊貴妃據說就東逃倭國,而那些什麼大德高僧不也不要命地東渡倭國,甚至據說有個瞎子六七十歲了也要冒着龍捲風去倭國。

    這些樁樁件件印證下來,真的越想越真,越想越正確,很難不叫人人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