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農門小寡婦:拐個王爺養崽崽 >第87章 想買房子
    他說的很是婉轉,孟慈這才明白。

    如果一個班級裏的書生,都是七歲或者有幾個八九歲的,那麼這並不奇怪,大家年紀還是相當的,個子也差不多,他們很快就能玩在一起。

    可是柴信已經十五歲,是個少年,無論是樣貌還是個子,都與七八歲的小孩差距很大。

    到時進入班裏,就怕其他小孩嘲笑他,說這麼大的人了,還來跟七歲小兒上同個私塾。而柴信身處一個比自己年齡小的圈子裏,也怕是不合羣。最怕的是,讓他產生自卑感。

    孟慈想到這裏,道:“那要是我讓他先在家裏學一些字,詩詞什麼的,那能跟上進度嗎?”

    她還是想讓柴信去上個跟他差不多年齡的私塾,這樣能交到朋友。

    就像錢也年和莫世羽葉凌星一樣,他們年齡看起來也就十六七歲,要是能讓柴信跟他們同一個班,那就好了。

    林仲沅道:“自是可以的。”

    “林大哥,你教的書生是不是差不多這個歲數呀?”

    “是的。”

    “那我們柴信,能不能去你那兒學啊?”孟慈不好意思的說,“你看我們倆家都這麼相熟了,如果你能幫忙的話,我也能放心。”

    林仲沅笑了,“當然可以,這樣吧,你等會就讓柴信過來我這裏,我親自教他讀書。學到明年三月,這字啊,詩詞怎麼也能學會一些,到時候你再帶去雲齋書院報名,就能成爲我名正言順的學生了。”

    這個辦法簡直不要太好了!

    孟慈連連感謝,回家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柴信。

    林仲沅好心教柴信讀書,肯定不收錢,所以孟慈又拎了幾斤豬肉和水果,拉着柴信來給林仲沅磕頭拜師。

    自此,柴信就開始了識字讀書道路。

    十月底,漣心樓跟孟慈結算貨錢。

    一開始孟慈沒什麼錢的時候,許昀漣便日結,後面生意做大了,她錢也變多了,便更換了結錢方式,改爲月結。

    這一整個月,單單金包銀和小米粿的淨收入,孟慈分一半,便分到了三百兩銀子。而供貨竹筍和筍乾的,淨掙五十兩,加起來孟慈一個月統共能拿到三百五十兩銀子。

    許昀漣跟她結算說分錢分這個數的時候,孟慈都驚呆了,之前她以爲最多分個一百兩銀子,那也很好了,一百兩在這古代能生活一輩子,還能留給後代呢!

    許昀漣直接給了孟慈三張一百兩的銀票,還有五十兩銀子。

    揣着這麼多錢,孟慈一路回村都是笑盈盈的。

    她先回茅草屋,將銀票和銀子放好,然後拿了其中二十三兩銀子,前去吳院。

    吳院也整整幹了一個月,該結算月錢了。

    孟慈讓他們一個個上前來領月錢,這一個月裏,吳院的人相處得十分融洽,大家各做各的,每天都做足斤兩,沒有偷懶,表現得十分好。

    王奶奶每日都會給她彙報吳院的情況,所以孟慈對吳院的情況還是十分了解的。

    看在大家表現得這麼好的份上,孟慈決定給每個人加獎金,多一兩銀子。

    這可把吳院的人高興的,這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大方的東家呀!他們只是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活兒,東家竟然就給了雙倍月錢!

    每個人拿着手頭上的二兩銀,高興得都要跳起來了。

    不過之前東家說好的,先試用一個月,這一個月到期了,這挖筍和做筍乾的,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呀?

    做筍乾的婦人青梅問:“東家,一個月到期,那您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

    孟慈點頭,“自然是要繼續做的。”

    小米粿和金包銀在漣心樓的地位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只不過最近這段時間,小米粿的銷量比一開始驟降很多,因爲明月樓和荷香樓也紛紛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據說南浦鎮的竹筍都被他們這兩家酒樓高價承包了。

    多虧梧桐村後山林的這片零成本的竹林,漣心樓纔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許昀漣還是希望孟慈能趕緊把新品腸粉也做出來,讓他去推廣。

    她最近這段時間,也在想什麼時候推腸粉出去比較好。

    “那既然東家要繼續做下去,您看我們試用這一個月如何,還能不能也繼續跟着東家做活呢?”

    孟慈笑了,“你們這一個月試用期表現得都特別好,繼續幹着吧!”

    這話一出,衆人都很高興的歡呼起來。

    既然是要繼續幹下去的,那吳院也就要繼續當她的小作坊了。

    之前吳村長賠罪讓她免費使用了一個月吳院,以後要繼續用再收錢。

    不過孟慈現在有了三百多銀兩,這麼多的錢,去買地建房子或者買院子也綽綽有餘,她便起了個心思。

    將王奶奶拉到門外,“王奶奶,你覺得我那茅草屋買下來如何?”

    王奶奶震驚:“小慈,你掙到能買地買房的錢了?”

    她暗暗咋舌,雖然小慈剛剛纔發給工人二十三兩月錢,證明小慈自己掙得更多,但她想着最多也就幾十兩銀子。

    可幾十兩銀子,是遠遠不夠在村裏買地買房的。

    雖然身處農村,可這朝代,房子和地還是很貴的,她去過很多次茅草屋,還挺大的,估算下來,全買的話也要三百兩銀呢!

    孟慈笑了笑,也不瞞着王奶奶,“手頭上是有不少錢,但是我也不清楚這邊的地價房價,如果能買的話,我是想買下我們住的茅草屋的。”

    古往今來,廣廈千間,夜眠不過六尺,家產萬貫,日食不過三餐。

    可如果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房子,那太沒有安全感了。

    王奶奶搖頭:“小慈,那房子還是不要得好。”

    “我之前跟你說過,那房子不好,以前的人家相繼出事。”

    孟慈是記得之前改良鹽鹼地前,王奶奶給她說過那茅草屋和荒地的過往。

    在別人眼裏的死地,她識別出來是鹽鹼地,而且成功改善成良田。

    之前先改良的一畝,長出了玉米胚芽後,她便跟小蓮改良第二畝地,後來有了柴信,他們便一起改良了第三畝。

    如今第一畝地的玉米都長了半人高了,玉米一個個黃澄澄的綴在玉米杆頂端,再過半個月,便能收成。

    所以,村裏人說那茅草屋晦氣,就跟說那荒地是死地一樣,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