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我是大唐廢太子 >第89章 蠶喫人
    李重潤心說,自己出門前就收到了公主殿下一封信,還有龜符和一把扇子。連自家奶奶都沒見到,哪裏來的祕旨那麼高大上的玩意兒。

    只是還沒來的及回話,正在一旁斟茶倒水的冰兒一整身形,向二人行了個禮。

    “殿下,韋公,陛下祕旨。”

    說什麼來什麼。剛說完,冰兒就帶來個這玩意兒。

    旨意很簡單,字數很少,充分體驗了什麼叫做字數越少,事情越大的主旨精神。

    “錢荒”。

    陛下派李重潤來揚州,歸根到底就是這麼簡單的兩個字。

    李重潤有些奇怪陛下爲何會將這檔子事情派到自己頭上。莫非是因爲知道自己擅長薅錢?

    “韋公,朝廷錢不少,江南錢也不少,稅沒少交,仗也沒打太多。”李重潤有些不解,通貨緊縮這般事情,在李重潤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畢竟自己更熟悉的是通貨膨脹。

    “”陛下雖然有些喜歡修廟,不過好在雖然督造了幾座大雲寺,卻用的是內帑和宗室的納捐。陛下仁厚,連徭役都沒有徵闢。”

    看似是批評實際上是暗暗的捧了一下當今聖上,韋安石也是個久經考驗的父母官,這等說話的技巧還是懂的。

    “最近幾年雖然不說風調雨順,但也沒出陛下登基前那般赤地千里的大旱那種慘狀,自然也就不用花費太多錢財去賑濟災民。”

    韋安石也很不解這錢荒從何而來。

    洛陽倉和江都倉裏的糧食和布帛堆的長滿了耗子,各地大小官員也都喫的盆滿鉢滿,到處都是一番歌舞昇平的樣子。

    可是,錢沒了。

    銅礦越挖越少,每年朝廷發行的銅錢還是那般多。錢卻不知道哪裏去了。

    “臨淄王可知昨日清晨,小老兒去了哪裏?”

    昨天早晨,李重潤本來準備逛街,卻鬧了個烏龍,摸去了揚州老城,這才遇到了正匆匆趕路的這位刺史大人。

    當時還覺着這老者走路匆匆,不騎馬也沒有坐步攆,可能是那個衙門的小書吏,沒成想竟是唐唐的三品大員,上州之一的揚州的主政。

    “昨日韋公白龍魚服,想來是去體察民情了吧。”

    “小老兒去了萬盛糧行。”

    李重潤這才突然想起來,前面說的這幾家商號,涵蓋了大唐幾乎所有的產業,卻唯獨沒有一家乾的是販售糧食。

    將自己的疑問跟韋安石一講,他卻只是笑了笑,跟李重潤解釋說米行和布行,門檻太低,不像這幾家商號各自都有壟斷的貨源,所以竟然是七家都在做。

    “前幾日那萬盛糧行鬧了些騷亂,小老兒放心不下,便過去看了看。”

    “還望韋公解惑,一個糧行,又能鬧些什麼騷亂出來?莫非是把米價擡的太高了?讓人哄搶了去?”

    李重潤很奇怪,竟然鬧到需要一州刺史親自出面,莫非是暴動了?

    韋安石苦笑了一聲,跟李重潤慢慢解釋了起來:“今年秋天,江南之地豐收,一畝地總歸都多收了那麼三五斗。結果就是多收了這三五斗,糧價竟然就被硬生生的壓下來了一半還多。一斗米,竟然只能賣出兩文錢的價錢。”

    韋安石也有些憤怒,拍的面前的案几發出了很大的聲響:“前些日子還是四文。只是幾天的功夫,就掉到了兩文。那些個農夫還要交租子,還要還廟裏的印子錢,一家老小還要喫食,辛苦了一年下來,竟然還陪錢,只怕那點田產還要抵到廟裏去。”

    “那農夫爲何只盯着這自家萬盛糧行來賣?”李重潤有些不解,一家收的便宜,那便找貴的米行去賣好了。

    “王爺可知今年不到一年,小老兒便判了那麼多人流放?”

    韋安石卻話鋒一轉,突然提了個問題給李重潤。

    “學生道聽途說,韋公莫怪。”李重潤自然打聽過這般事情,“聽聞韋公執法嚴苛,但凡有罪,皆是重判。這纔將這碩大的揚州城,收拾的這般妥帖。”

    “臨淄王莫要誇讚小老兒了。老夫判案,自然是極狠的。”韋安石苦笑的臉上都快變成苦膽的顏色了。

    “此事和這糧行壓價,卻是有着極大的關係。這揚州的糧行,還有通利,羣益等幾家,卻都是這七大商號的生意。老夫上任之初,見此地米價甚是低廉,便託了幾個同窗,從蘇州和常州請了幾個糧行的管事過來收糧。本想提振一下糧價,誰知……”

    “人被殺了?”

    “差不多,還不如死了。那七家商號,找了好些走投無路的落魄漢子,整天的在人家店鋪門口鬧事,老夫是抓都抓不完,索性全數送到嶺南去了事。”

    韋安石很是惆悵的嘆了一口氣:“只不過從此以後,再無外地糧販敢來揚州收糧了。”

    “這些商號這般搞法,就不怕沒有農家種田?”民以食爲天,這些糧行這般瞎搞,只怕過不了多久,這揚州城斷無粒米出產,肯定會出大亂子。

    “這又回到了錢荒的問題來啊。貨賤錢貴,幾家商號販米至關中缺糧之地,也只不過賣到五文錢一斗。原本這揚州年產米一百二十萬石,幾年下來,倒是隻有二十萬石的產量了。魚米之鄉的江南,居然要從蜀地和倭國買來稻米。豈不是可笑。”

    “那空下來的土地和農戶,是不是都去了七大商號的手下做事?”

    李重潤心裏覺着這套路很熟,不就是大唐版本的羊喫人麼,英國早期資本家應該默默的點了許多個贊。

    “空餘良田改成了桑田,農戶都去了大商號的作坊,揚州人口七萬戶,如今農家只有不足一萬戶了。”

    二十萬石的產量,李重潤略微算了一下價格,覺着好像是個機會,可以搞一把投機。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朝廷錢荒,不缺糧食,加上揚州工商業發達,農業必然受到打擊,這般說來,用這種簡單粗暴的辦法轉換農業人口爲工業人口,倒是個很不錯的機會。

    只不過受苦的卻是像公孫蘭家那般家有幾口薄田的底層農戶。

    這倒是給了李重潤一個拉攏人心的機會。

    就和當初煽動民心攻翻了魏王一般,自己不管在這揚州做什麼事情,有了民心的支持,做起事來,要比自己發展些地下組織方便的多。

    “韋公,我有一計,或可以解了糧食賣不出去的煩惱,還可以查一查,咱們的錢,到底去了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