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嶽不羣也要模擬人生 >第七十九章、陛下糊塗啊(第一更)
    “天下將亂,總督早做打算吶。”

    在嶽不羣出兵之際,有人前來充做說客,意圖說服嶽不羣,也反了“狗日”的朝廷。

    而這人也不是別人,正是岳家族長。

    其趁夜而來,後被嶽不羣讓人請送出府邸衙門。

    至於他所勸嶽不羣之話語,並未傳出,無人知曉。

    六萬精兵在新東澳總督嶽不羣的親自掛帥下,出戰江南一衆賊寇。

    先剿與新東澳僅有三百里的范陽守賊寇。

    大寰地方衙門分三級,守、道、縣。

    一般,一守治地三千里,一道治地五百里,一縣治地百里。

    一守之長稱爲守令,一道之長稱爲道令,一縣之長稱爲縣令。

    只三日,嶽不羣大破范陽守賊寇五萬,匪首及從賊頭目皆斬,餘者流民精銳者充軍,合抽調入軍者五千。

    將此軍定名定亂軍,留守范陽。

    後嶽不羣再往西進,五日攻破新月守,殺原鎮撫將軍,平定新月之亂,另外新月守爲洪災最嚴重之地,嶽不羣先集合受災百姓,以及從軍流民,殺原新月守長官,然後開倉放糧。

    這新月守長官罪責頗多,既有守土不利,也有中飽私囊,更率衆投賊,逼得此地鎮撫將軍不得不從賊。

    因此,嶽不羣殺他,自然有理,都不必請旨上京,只需在後頭的奏摺中寫明因由即可。

    平定斜月守後,嶽不羣先修整十五日,並且上書朝廷,先請賑災,後再爲將士請功。

    而嶽不羣修整時,其八日平定兩守之事迅速傳遍江南。

    江南七守十八鎮皆知這位不世出的大將軍已然動身,將要降服江南全境。

    因此,三家反王聯手餘下的十家鎮撫將軍,合兵三十六萬。

    此三十六萬皆爲精兵強將,更有諸多大型攻戰利器。

    而且這些叛軍背後更有江湖七大派的支持,皆有練成神意軍。

    除此外,他們更分兵六萬出去,奔襲新東澳,欲要取下新東澳這嶽不羣的後宅。

    但未曾想到,嶽不羣竟還留了一萬兵馬在新東澳,且嶽不羣本人也現身新東澳,直接就領着這一萬兵馬殺敗這六萬賊兵。

    此役,俘虜四萬八千,逃六千餘,斬首六千,自損千五百。

    後嶽不羣又在五日後,現身新月守,率領修整十五日的大軍南下,兵伐連橫之叛軍。

    鏖戰十日。

    嶽不羣以六萬精兵強將破叛軍三十萬。

    嶽不羣親領六千重甲騎兵,先行鑿破敵軍重兵集結之地,以點破面,以“飛龍”之勢,統帥大軍之兵勢,威懾賊兵,所到之處,不管是否精銳,即使是戰將,也爲嶽不羣大勢所攝,呆傻原地,任人宰割。

    而在嶽不羣統帥之下的大軍卻氣勢如虹,恍若虎狼,殺入羊羣。

    一時間,都不見丟盔棄甲,只見人仰馬翻,彷彿有一把鋒銳鐮刀,割過小麥,一一割倒,倒伏一片。

    又好似一道浪潮,摧過沙堤,沙堤一一崩散潰流,被浪潮覆蓋。

    賊首見着嶽不羣領大軍有如此可怕之勢,便直接下令手下啓用攻戰器械。

    諸如十八煉氣弩,機關火炮,一一登場。

    但皆壞不得嶽不羣所聚之兵勢。

    嶽不羣所聚之兵勢,若堅壁高山,仰之彌高,但卻有形勢風火,呼嘯而過。

    這般兵勢,就好似一座飛奔的大山,有何可破,除非,再有一位“飛龍”大將軍,與之對壘。

    只是賊寇頗多,且江南多山嶺,不易騎兵衝鋒,若非嶽不羣兵勢凝形,凡眼見大軍之人,都只以爲看見巍峨大山直入雲間,才呆愣當場,不知如何奔逃,這等勝利怕是不好取得。

    但是大破敵軍三十萬後,仍有賊首逃離,三個反王逃了一個,十路鎮撫將軍逃了兩個。

    這實在是因賊首太多,嶽不羣及手下諸將抓拿不及時,且江南多山,躲入深山老林中,嶽不羣除非有通天之能,否則不可能將他們抓回來。

    除此外,還有這些賊寇見着大勢將去,竟然就地埋伏炸藥,妄想以此炸死嶽不羣,然後翻盤。

    可嶽不羣如何是能輕易被炸死的,他們只炸出了道道數丈深的溝壑,未傷嶽不羣分毫。

    四月底,嶽不羣橫掃江南全境,無有敵手,且破了意圖暗殺他的江湖門派的山門,馬踏江湖,更無敵手,其更滅了妄圖反抗的諸多世家,以及曾在大災之年有不法之舉的世家,如此就充盈了手下糧倉府庫。

    連番鏖戰,具皆大勝,嶽不羣之名更是傳遍天下。

    世人皆知有一位“飛龍”大將軍坐鎮江南,鎮壓一切不服。

    只是,起義仍不間斷。

    因此,接下來的治理纔是最爲艱難的“戰鬥”。

    至此,僅以兩月,嶽不羣便平定江南全境,餘下賊寇只需慢慢剿滅即可。

    但就在嶽不羣平定江南之時,天京城傳來八百里加急的消息。

    三月初,撻元人南下侵邊,已襲擾三守,皇帝意圖親征……

    收到這則消息,嶽不羣直接摔了桌子,在書房內大喝:“陛下糊塗。”

    但是皇帝北狩之心已定,這會消息傳到他處,怕是已經糾結大軍,北伐去了。

    嶽不羣現在就是想攔都不成。

    嶽不羣也清楚,皇帝爲何會有這等雄心壯志,更明白皇帝從哪來的這些自信。

    想來皇帝是練成了“周天帝拳”,是以覺得自己……行了。

    但嶽不羣只擔心皇帝成了大行皇帝。

    他更思及一個“久遠”之前的記憶。

    那就是大明的那場土木堡之事。

    英宗皇帝親率二十萬兵馬北伐瓦剌,只一月,便大敗,且英宗皇帝還被瓦剌俘虜。

    知悉,瓦剌也就三萬兵馬……

    如此形勢,竟還敗了,皇帝更被俘虜。

    此乃奇恥大辱。

    嶽不羣年輕熱血時,每每翻閱此事,皆是大恨大惱。

    如若今番在發生此事……

    不行。

    因此,嶽不羣寫下已經遲了的請皇帝收兵的奏摺。

    之所以說遲了,只因,在五月初,又有一則消息八百里加急南下。

    皇帝親征大敗撻元諸部。

    此戰皇帝竟勝了。

    但好消息纔來,又有一則消息傳至。

    天京城遭叛軍圍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