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嶽不羣也要模擬人生 >第三十六章、陽神
    旌勝四年,二月初二,龍擡頭大好日子。

    新帝登基,爲先帝嫡子,先昭告天下,故土不歸,則年號不變。

    而後再封嶽不羣爲定北王,是大興兩百年內唯一一位異姓在生前被封爲王者。

    算是開了先河,但嶽不羣卻當得起,畢竟他以微勢,逆討大曼,連勝連捷,此等功績,如何做不得王?

    而且嶽不羣兵鋒正盛,朝中更無人敢辯駁,只恨不得再爲嶽不羣多封幾個功爵。

    以此安嶽不羣之心。

    除了嶽不羣外,手下一干將領也都有封賞,沒有一個落(la)下,都得了好處。

    一時間,大興侯爺排排坐,足以用雙手雙腳數一遍。

    但這些都不是很重要,嶽不羣手下的將士都如嶽不羣一般不是很重視這些。

    朝廷之封雖重,但仍不及嶽大帥口說一個字來得有用。

    嶽大帥讓他們往東,他們絕不往南西北,嶽大帥讓他下海,他們絕不會上山。

    令行禁止,循規蹈矩,無可違背。

    手下兵士更是如此。

    此時北伐軍已有兵馬十萬,如同滾雪球,從最開始的數百,到了而今的十萬。

    其中分爲五軍,每一軍各練一門大寰武功,各有統帥將軍。

    旌勝四年,四月初,開春。

    嶽不羣便率大軍繼續北上。

    一路攻城略地,大曼諸部兵馬仍無敵手,即使有出現大曼的諸部高手闖軍而來,試圖行奪帥斬首之事,卻皆鎩羽無歸。

    嶽不羣之武功似乎也已當世無敵。

    一路北上,北上。

    大曼八部被殺地只餘下三部,皆逃亡更北方。

    然後,就在旌勝四年,九月,北伐軍抵達大曼汗庭。

    營帳裏,諸軍將領雖風塵僕僕,卻都意氣風發。

    因爲他們將要達成中原歷代王朝少有的偉業,馬踏汗庭,兵鋒漠北。

    如今大曼汗庭就在眼前,再行進十里地,便可拿下汗庭。

    當然,有人歡喜,自有人憂愁。

    嶽不羣座下有一智將,名將黃吳柳,其便在場中直言。

    “大帥,此番進兵還請三思。”

    嶽不羣聽了,淡淡一笑,沒說贊同,也沒有當場訓斥。

    他心如明鏡,自然清楚黃吳柳之意。

    而其他將領可不清楚。

    他們只覺得黃吳柳在放他孃的馬屁,這都到跟前了,就要將汗庭摧滅,至此覆滅大曼了,何來三思。

    因此,就有個黑壯大漢站了出來,喝罵道:“三家小兒,你再在這大放厥詞,誤導大帥,老子這就活劈了你。”

    他喊着,就要出營帳,去找自己的斧子,真個將黃吳柳劈了。

    “大帥,我等尚不知那蒙哥舒是否還活着啊,而且,南邊……”說話意猶未盡,就是要人遐想。

    “狗屁蒙哥舒,若是他還活着,能忍到咱們打到家門口?那傢伙指定死了。”

    黑個大漢喊道。

    也如黑個將軍所說,若是蒙哥舒還活着,怎麼可能會當縮頭烏龜到現在。

    若不是蒙哥舒死了,嶽不羣這方率兵北上怎麼可能會如此順暢,僅僅五六個月,就攻下萬里疆域?八部兵馬爲何個個都跟死了爹一般無心作戰呢?

    “好了,燕張,你自去領棍三十吧。”嶽不羣止住了黑個將軍的罵罵咧咧,並點了名,讓他去領罰。

    此地乃軍法堂,爲統兵之中樞所在,怎能如此放肆高呼,所以必得懲罰。

    而這黑廝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做了,更不是第一回受罰了,他皮糙肉厚,半點不怕那三十軍法棍。

    “好的,大帥。”黑個將軍悶悶離去。

    這黑廝心思單純,行事魯莽,但卻總有一種臨陣作戰的直覺,總能在領兵衝鋒之際找到敵軍的弱項,然後一舉擊潰。

    而且他的武功天賦也不差,比鐘鼎是強太多太多了,尤其是在橫練一途,遇上嶽不羣后,經嶽不羣傳授大啓的氣血武道後,在橫練武道上更是一日千里,如今離那血功一境也只差了些許。

    待得血功一成,他便可合煉此界的武道,修成地境。

    正因此,嶽不羣可以容忍他在此放肆。

    一直都只給小懲大誡。

    實在是愛才,尤其是在教授過鐘鼎這個徒弟後,任何的人才對嶽不羣而言都是老天的恩賜,得好好珍惜。

    黑個將軍燕張走後,嶽不羣纔看過在座所有的將軍。

    最後,落到黃吳柳身上,他說道:“大家所思所慮之事,我都知道,都明白。”

    “但這汗庭不可不破,不可久拖。”

    “將士們都想家了。”

    嶽不羣最終一嘆。

    領兵北上已有上百個日日夜夜,將士們離家久矣,是得結束這場北伐了。

    嶽不羣已然體察到士卒的思鄉之情。

    他不是無情人,更知曉軍心若不可用,即使他再怎麼使士卒聚衆兵勢,再怎麼操練武藝,也無法成爲無敵之師。

    雖然,他的武功自可以一人敵萬軍,可一人敵萬軍的又不止他一個。

    而且兵陣一起,即使他有一人敵萬軍之勇,也難以抵住,最後也只有敗亡一途。

    除此外,他更知體諒士卒之心。

    至於朝廷的猜忌,又如何?

    左右不過一羣碌碌無爲的庸才在狺狺亂吠。

    這些時日,他可收到了不少從南邊寄來的快信,多是在說朝中有人向皇帝進言,要將他的討賊大將軍之職撤下,換一人。

    不過,皇帝處理挺快,直接就將那人先撤職了,然後下大牢。

    另外信中還明說了一時,進言之人一直都是皇帝“忠臣”。

    爲此,嶽不羣也去信一封。

    言辭懇切地說明若北伐之師無自己率領,怕是難以成軍,但是這百戰之師怕是會做散兵遊勇,於各地爲禍所以還請陛下三思。

    如此“懇切”的話,皇帝自然感動。

    就將那“忠臣”斬了,罪爲:壞大興北伐大業,罪不容誅。

    當天就殺,當天就將消息快馬加鞭,以八百里加急之速送上嶽不羣的手中,以此安慰嶽不羣的“傷心”,寬慰嶽不羣的拳拳報國之心。

    現如今,整個朝堂,除了少部分真正剛正不阿之輩,就無人再站出來說岳不羣的不是了。

    一時間,嶽不羣遍歷讚頌,高歌頌德,只差將他比作聖人。

    甚至嶽不羣小時候便靈通的事也被挖出,然後大加宣傳。

    對於這一現象,嶽不羣也是寵辱不驚。

    左右不過是小皇帝有心迷惑他罷了。

    想要以此來讓嶽不羣放鬆警惕,待得時機,將嶽不羣這個“罪大惡極”的勢力剷除了。

    這一事,嶽不羣清楚的很。

    無需黃吳柳提醒。

    現下,只需將這最後一場仗打贏,至於其他,到時自有說法。

    旌勝四年,九月十二日。

    北伐軍在嶽不羣的令旗下,攻入大曼汗庭。

    大曼可汗,八部之主,蒙哥舒在此戰現身。

    其以重傷多年,將要不治,行將歸西,但以轉輪寺祕法刺激,以精氣神消磨爲代價,強行回到其人生最巔峯。

    意圖以此殺死嶽不羣這個北伐軍統帥,這個將他打下的大好形勢覆滅的男人殺死。

    然後,他失敗了,他竟想不到,嶽不羣偷偷渡過了火災,如今已成陽神。

    因此,他慘敗收場。

    但他也讓世人知曉了,天地間又誕生了一尊陽神。

    這尊陽神宗師便是大興定北王,討賊大元帥,嶽不羣。

    在一劍斬下蒙哥舒的頭顱後,這場北伐纔是真正的結束了。

    嶽不羣提着蒙哥舒的頭顱,立身在大曼汗庭的白天藍宮的頂上,望着這片河山,他心中感慨良多。

    原本他這一次的模擬人生是想遠離朝堂,而近江湖的,卻沒想到因爲自己的緣故,反而又重涉朝堂,再度南征北戰。

    如若他當初沒有將道宗心災之事告與世人,讓這一場武林浩劫繼續下去,或許大曼國師也無法煉就陽神,那麼蒙哥舒就將暫時遏制自己的野心。

    但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了,都晚了,或許他還可以再度回檔,再做一次選擇,但這還有意義嗎?

    世人或許會忘記這段被抹去的歷史,可是他嶽不羣卻還記得。

    他來此間的初心已然被這場意外泯滅了。

    而且,朝堂與江湖之間這麼緊密,他怕是也無法遠離朝堂。

    朝堂上的鬥爭,最後還是會延續到江湖上的。

    世事都是緊密相合在一起的,當他某日開始憂心百姓疾苦起,便已然從江湖到朝堂上了,尤其是他的武功愈發強,那麼他離朝堂也就越發近。

    就好像在大明,他已經察覺到有人在調查華山派英雄會,並調查他。

    江湖再遠,也躲不過啊。

    旌勝四年,臘月初八。

    在當年大興京都被大曼攻破的日子裏,嶽不羣帶領着北伐軍全體十五萬兵馬回到京都。

    皇帝爲嶽不羣及一衆北伐將士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席。

    這場宴席足足持續了三日,將三軍犒賞,諸多獎賞下來,十五萬將士各個盆滿鉢滿。

    另外還有安撫死去的將士,死去的將士都將得大筆錢財,且他們的家人也會得到妥善的安排。

    不過宴席上,發生了一件不是很讓人愉快的事。

    那就是有一個諫議郎在場中耍酒瘋,大罵嶽不羣,說他是逆賊,說他擁兵自重。

    對此,無需嶽不羣動手。

    皇帝就已經先讓人將他押下,然後送去大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