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嶽不羣也要模擬人生 >第八十七章、心災了渡,元神劫過(下)
    “這是什麼?”

    “下雪了?”

    “還這麼熱…”

    “怎麼只有春天開的銀龍花開了?”

    “……”

    一時間,整個東都四季並行,春夏秋冬也不輪番上陣,而是齊齊而至。

    冬冷夏熱同時,春風秋雨並來。

    有人都因此患上了感冒,鼻涕橫流。

    當然,更爲驚詫的還屬建在東都的觀天塔。

    這座始建於數十年前的奇觀一直聳立在東都的土地上,俯瞰着整個東都。

    但它的最大功用可不是用來俯視東都全景,是用以觀察天地元氣。

    而此刻,觀天塔之中的觀天士們就看到了東都的一副奇景,不止於東都,更是方圓千里之內。

    天地元氣在劇烈的流動着。

    “快,上報天工部,不,上報國師。”觀天塔的督師趕緊叫來人手,將此景此貌上報上去。

    茲事體大,必須上報國師,而且國師曾也囑咐過,若天地元氣有異常的流動,立即向他彙報。

    誰也不知這是怎麼個境況,東都的天地忽然就有了這麼多匪夷所思的變化。

    莫測的變化之間,自然是更多的元氣異動,這就不得不讓人警惕了。

    是天地的異常,還是某位大修士在作怪?

    這都是需要追查的。

    觀天塔上的觀天士自然是調用了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大相陣,試圖去查找某個攪亂東都天地元氣的人物。

    但是一點異常也沒有察見。

    這是會生就兩個懷疑,一是有大永自家的高人在煉法,所以避過了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大相陣,二是修爲高超之輩,這人的修爲達到了大相陣都查不到的境界。

    可此世間有誰的修爲能達到這一層次呢?

    但這即使是藏身在陰司地府之中那些仙真也無法做到這點。

    否則他們也不會被趕入陰司地府中,應該還在人世間纔是。

    所以還能是誰呢?

    似乎也已不言而喻。

    但無人會想到這一處去。

    只不過始作俑者也知曉自己激起了天地變色,但他無力他顧,他需得全力以赴,否則早就該平息這場異象了。

    他已將周流六虛之法打入此中,也將紫玄九變混元功打入此中,還將四時之法,鬼蜮之法打入此中。

    接下來還有……內天地之法。

    “我有內天地,自然闢乾坤。”嶽不羣輕吟一聲。

    轟隆隆。

    東都方圓千里的天地元氣的流速更加快了。

    彷彿湍急的河流瞬間被收緊河道,然後就使得流速急劇攀升。

    又好似有天地一般大的巨人在搖動巨大的蒲扇,將天地元氣扇動,掀起這一場滔天巨浪。

    一時間,東都的天空雷聲大作,轟鳴不止,直接使得今日的東都上空的金鳥航線暫停,轉飛他地,否則怕是會有金鳥折翼墜毀的慘事發生。

    接着人們驀(mo)然發現,周遭環境突然變了。

    一片混沌,灰濛濛的霧霾將整個東都籠罩住。

    誰也不知情況,誰也不敢輕舉妄動,有人朝拜其觀天塔,還有人讚頌起國師嶽不羣,懇請着坐鎮東都的觀天塔和國師能夠解救他們。

    他們的期盼很快就得到了響應。

    混沌的霧迅速收攏,消失不見。

    東都恢復了寧靜祥和。

    然後就是人聲鼎沸。

    人們議論紛紛,走在街頭,奔走相告,都好奇着方纔的一幕幕異象。

    可他們並不知曉,此刻,始作俑者的痛苦。

    隨着諸法的引入三魂七魄的融匯之中,化作融匯的錨定之物,三魂七魄處於一種將融未融,想消又消不得的境地。

    算不得尷尬,但絕對難受。

    而這之中的痛苦就彷彿是肉身和精神都遭到了磨盤的碾壓,一遍遍,一次次,一圈又一圈,如此反覆折磨着,無法解脫。

    不過嶽不羣越遭受此等痛苦,越生不出放棄的心。

    他不養出了一顆無敵的心,更有一顆可以直面死亡的心。

    一次次的死亡,早就讓他的心如若鋼鐵鑄就,連死亡他都敢直視,都能慷慨就義,何懼這點點痛苦呢?

    沒有哀嚎,其實他也哀嚎不出來。

    不需要什麼痛哭流涕。

    只需要靜靜等待。

    即使等到天荒地老,他也會等候下去。

    元神究竟是什麼?

    道經中自有說法,各家典籍也都有說法。

    但嶽不羣此刻卻因這些說法而迷茫了。

    他一時竟不知元神是什麼,無從知曉元神,也就無法清楚自己將要煉就什麼。

    他的元神不會是道家諸多說法中的一種元神,也不是陰神陽神那般的精神所化。

    更不是“尸解仙”那等將肉身解離出精粹融入陽神之中。

    應當是……

    是什麼?

    嶽不羣於混混沌沌,渾渾噩噩之中,忽然靈光一閃。

    他抓緊撈住這份一閃而過的靈光。

    “是你了!”

    元神者,一元之始,生生不息,神而明之,虛妄無存。

    何意?

    一元也,便是法力造就一元之數。

    神而明之,便是照見自身所有,無有不能掌控之境地。

    只是一元之數爲幾何?

    在山海界,大明朝之前,各朝對於這一元之數皆有不同的定論,漢時爲四千六百一十七,而宋時有奇人邵雍,精研易道之後,得出一元之數十二萬九千六百。

    各種說法不一。

    而在浮生界,一元也有一數,那便是一萬零八十六。

    另外,在三元界,一元之數則爲三千六百五十之數。

    各種說法,各有千秋,只讓人自行論斷。

    嶽不羣則沒有多做思考,因爲他的時間不多。

    而且獨在異鄉爲異客,故鄉在心也在際。

    身在三元界,那便入鄉隨俗吧。

    嶽不羣選了三千六百五十爲一元之數。

    這絕非因爲他的法力如今也僅有三千六百五十道。

    只因世事湊巧,那便巧合吧,如此也算天定而爲,天定而成。

    雖不尊天意,但冥冥之中自有定論。

    一切剛好,豈不就是命定有此一遭嗎?

    而神而明之,便是精神壯大到了極致。

    於這點,嶽不羣自有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