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問道諸天從笑傲開始 >第一百四十五章 羣雄歸心
    嶽不羣等一行人一路北上,從衡山而至嵩山,再由嵩山向西,馬上便要進入華山派勢力範圍。

    嶽不羣一勒馬繮,打馬回頭,揮手道:“衆位師兄弟,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前面就是我華山的勢力範圍了,就不再勞煩各位護送了。”

    莫大先生等人聞言,紛紛停馬拱手道:“如此那我等就不送了,我等在此恭喜嶽師弟此次福州之行大獲成功!”

    嶽不羣微笑道:“多謝各位相送之情。爲表感謝,嶽不羣給各位準備了一些小禮物,就在各位的行囊之中。請各位私下裏觀看,嶽某就此告辭!”

    說完,他朝莫大先生等人一拱手,打馬向西而去。

    莫大先生等人與嶽不羣同行四十來日,一路上與他談論劍法,切磋武功,好不快活。

    嶽不羣劍術超羣,眼光高明。所說所點,無不是問題所在。衆人都覺此行獲益匪淺。

    待到莫大先生與劉正風私下裏拆開包袱後,卻發現包裹裏多了一個冊子,冊子上首頁寫着:“多謝賢兄弟護送嶽某北上,爲表感激,特將此路劍法奉上。”

    “此路劍法是嶽某無意中自一處洞穴得來,疑似衡山派某位前輩高手坐化於此。嶽某在其身邊尋得此路劍法,今送與二位師兄,聊表感激之情!”

    莫大先生翻開冊子,不由一陣驚呼:“衡山五神劍!”

    劉正風湊過去一看,只見書冊上赫然寫着“泉鳴芙蓉”四個大字,中間一個小人在演示劍法,下面寫着招式詳解。

    莫大先生趕緊翻開後面幾頁,果不其然,後面分別是“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以及“雁回祝融”。

    這幾招劍法就是衡山派大名鼎鼎的“衡山五神劍”。四十年前華山派那場大戰,衡山派高手戰死不少,很多精妙劍招失傳。

    如今的衡山掌門朱宏謙當時二十來歲,還沒學到衡山派最高深的劍法,對此劍法只知其名,具體如何卻不清楚。

    後來魔教衛悲秋遣人送還衡山失傳劍招,也不過只有“泉鳴芙蓉”和“鶴翔紫蓋”兩招,後面三招卻是缺失了。

    如今嶽不羣送給自己的這份冊子,不光補全了“衡山五神劍”中的招式,連其他失傳的衡山派招式也錄入不少,有此冊子,衡山那些失傳的武學怕是能補全了。

    這實是一份大禮,對於門派來說尤其如此。想想自己和劉師弟不過是護送了嶽不羣北返師門,略施援手,卻得他厚禮以報,實在是有些愧領。

    莫大先生喃喃的道:“你我二人沒爲嶽師兄做過什麼,卻屢次得他回報,實在是有些慚愧。”

    劉正風不以爲意的道:“嗨,這有什麼,咱們兄弟把性命交給嶽師兄就是了。今後但凡嶽師兄叫咱們幫忙做個什麼,我劉正風但凡皺下眉頭,就不再枉稱好漢!”

    莫大先生沉默無言,心中卻甚是贊同劉正風此語。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滴水之恩,涌泉以報。大抵就是這麼個意思。

    天門道長和定靜等人也收到了禮物,就連費彬和樂厚也沒有拉下,不過他們的禮物和別人不一樣。

    他們收到的是嶽不羣對嵩山劍法的一些看法和體悟,饒是如此,也已經令這兩人欣喜若狂了。

    嶽不羣心情愉悅,騎馬疾行,他將五嶽劍派失傳劍招傳給衡山等幾個門派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張凌雲與他們敵對的時候曾經透露過,冰火島即將踏足江湖,而他嶽不羣是張凌雲的眼中釘肉中刺,是張凌雲必欲除之而後快的人物。

    冰火島底蘊深厚,各種武功絕學不下於十來種,單憑華山派的實力怕是擋不太住,必須拉攏盟友,最好的盟友就是五嶽劍派中人。

    嵩山派左冷禪也是張凌雲敵人名單上的人物,嵩山派應該會站在華山派這邊,剩下的幾派就得先行打好關係了。

    莫大先生這幫人無一不是各自門派中的傑出弟子,他們都與嶽不**好,有他們站在自己這邊,他們各自的門派大概率也會站在自己這邊了。

    嶽不羣從後世而來那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而來,深知利益纔是維繫友誼的最佳手段,對於真正的朋友向來不吝於送他們好處。只要大家有共同的利益,這友誼就牢不可破。

    嶽不羣騎馬一路向西,沒用幾天便到了風凌渡口,此地距離華山已經只有五六十里路程了

    風凌渡是黃河上的一個渡口,正處在黃河東轉的拐角,奔騰咆哮的黃河到了此處卻一收狂暴奔放的模樣,變得溫柔平靜起來,因此此地從古至今都是黃河上極爲重要的渡口。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嶽不羣一邊默默唸這這兩句詩,一邊遙想當年郭襄初見楊過的故事。

    當年十六歲的郭襄第一次在風陵渡遇見楊過時便已芳心暗許。

    無奈造化弄人,兩人終究有緣無份,四十歲那年郭襄終於大徹大悟創立峨嵋一派,只是她的弟子依然取名“風陵師太”,看來心中還是忘不了那個他。

    嶽不羣不由得回想起慕容仙兒來,慕容仙兒何嘗不是一見不羣終不悔呢?

    自己不像楊過那樣心有所屬,再有幾個月,自己便要去往恆山,屆時親自將慕容仙兒接上華山,拜堂成親!

    嶽不羣到風陵渡口的時候,已經是黃昏了,渡口只有一艘渡船還在候人,船伕戴着個斗笠,靠在船尾打着瞌睡。夕陽照在黃河上,泛着點點金光。

    嶽不羣不及欣賞這落日長河的美景,大聲喊道:“船家!船家!你這船可渡人嗎?”

    那船家聽到有人呼喊,睜眼望過來。這人膚色古銅,臉上滿是溝壑,一看就是常年在黃河上討生活的苦命人。

    船家向嶽不羣打了個手勢,示意他上船,原來他是一個啞巴。

    嶽不羣摸出一錠銀子,遞到船家手裏,大聲說道:“船家,勞煩你把我載到對岸,這錠銀子就是船資,不用找了!”

    船家連連點頭示意,表示自己明白了。

    嶽不羣牽馬上船,來到船頭站定。船家撐開渡船,向着對岸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