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上下一千四百年 >第63章 韓信受封齊王
    第63章韓信受封齊王

    張良、陳平輕輕踢了劉邦一腳,交頭接耳說“我們被困在這裏,有什麼辦法阻止韓信當王?現在他既然開口,上策當然是順水推舟,就請他當王,厚待他,至少使他保持中立。不然的話,可能生變。”

    劉邦恍然大悟,因而破口大罵說“你他媽的,大丈夫平定一個王國,當然就是一國之君,又何須暫代!”

    春季。

    劉邦派張良帶着國王印信,前往臨淄,宣佈封韓信當齊王。並徵調他的部隊到廣武前線,抵抗西楚兵團。

    項羽聽到龍且戰死,才第一次感到恐懼,派盱眙人武涉,前往遊說韓信。

    武涉說“全國人民厭惡秦國暴政,集結所有力量反擊。既然秦王朝已經打倒,論功行賞,分封土地,冊封國王,目的是使士兵獲得休生養息的機會。想不到漢王叛變,起兵指向東方,侵入別國領土。攻破三秦,即行出關,徵調各國部隊,攻擊西楚,用意十分明顯,非征服全世界,不會停止。慾望之難以滿足,漢王這個人,絕不可信賴。他被項王控制在掌握之中,已有好幾次。項王憐惜他,每次都讓他活命。然而,一經脫逃,就背叛誓言,反而向項王攻擊,他就是如此的忘恩負義。如今將軍自以爲跟劉邦的情誼深厚,甘願爲他拼命,最後一定陷入他的圈套。將軍所以還被容忍,苟且延續,主要原因是項王還在。如今二人之間,輕重全看將軍,你向右伸手則漢王勝,向左伸手則項王勝。項王今天覆滅,下一個準輪到將軍。你跟項王有故舊之情,爲什麼不脫離漢王,跟西楚王國和解,三分天下,各自爲王?如果錯過時機,將軍自然幫助漢軍,攻擊西楚。一個有智慧的人,難道就是如此?”

    韓信抱歉說“我曾當過項王的部下,不過一個郎中,拿着武器站崗。言不聽,計不從,謀略不受重用,所以才投奔漢王,漢王卻任命我當上將軍,交給我幾萬人之多,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分送他的食物給我喫。對我言聽計從,才能夠到這個地步。他那麼深厚的親我信我,我如果背叛,將招來大禍。一點忠心,至死不變,請你代我叩謝項王。”

    武涉失望而去。

    智囊蒯徹,瞭解天下變局,只在韓信一念之間。於是,假借算命卜卦的言詞,微言挑動,對韓信說“相你的面,不過封一個侯爵,而且危機四伏。可是相你的背,富貴不可形容。”

    韓信說“怎麼會這樣?”

    蒯徹說“當抗暴初起之時,人們惟一憂慮的,是推不翻秦王朝政府。如今西楚和漢爭鬥,全國遍野,血流成河,父子死無葬身之地者,多不勝數。西楚霸王據守彭城,轉戰追殺,乘勝席捲天下,威震海內,卻被困在京縣跟索城之間,迫近西山,不能再進,迄今已有三年。漢王率十萬大軍,據守鞏縣跟洛水的要隘和險阻,每天總有數次交鋒,卻沒有一點戰果,挫敗的時候,又得不到任何援救,這正是智勇枯竭的窘境。人民恐懼疲憊,恨入骨髓,卻不知道怎麼纔好。以我的推斷,如果沒有蓋世的威望和賢能的人物,就不能使災難平息。如今兩位國王的性命,掌握在你的手中。將軍幫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將軍幫助西楚,西楚就勝利。我的意見是,對誰都不幫助,使他們同時共存。天下三分,鼎足而立,誰都不敢先動,互相制衡。以將軍的身價,充分具備威望和賢能,又有龐大軍隊,駐紮強大的齊國,如果聯合燕國、趙國,用奇兵穿過對方不設防地帶,順從人民的願望,向西方發出呼籲,可以肯定的,天下望風響應,誰敢不聽?然後割裂大國的領土,削弱強國的兵力,大量增加封國。封國增加之後,天下歸附,都會對將軍感恩。齊國土地,據有膠水、泗水流域,將軍高臥深宮之中,就可以控制天下。天下所有國君,都會前來朝見。請珍惜上天賞賜給你的寶物,你如果不肯接受,一定會受到傷害。運氣來了卻不知道把握,一定會化成災難。請將軍三思。”

    韓信說“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不應貪圖富貴,做出忘恩負義之事。”

    蒯徹說“當初張耳、陳餘還是小民時,交情深厚,相互以生命相許。後來,爲了張黶、陳澤二人的事,張耳把陳餘格殺在泜水之南,身首異處。當二位開始相交時,義氣千秋,肝膽相照,然而終於決裂,爲什麼?爲的是慾望無窮,人生變數太多,心理動向,難以預測。將軍必忠必信,把身家性命,交付給漢王,這份感情,不見得比張耳、陳餘更爲親密。而你們之間的爭執衝突,每一件事都大過張黶、陳澤。你認爲漢王絕對不會害你,是犯了嚴重錯誤。歷史上事蹟斑斑,文種把已經淪亡了的越王國拯救復興,使國王姒勾踐稱霸國際,成大功享大名,結果身被誅殺。原因很簡單,野獸已被殺光,獵狗再沒有用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以朋友交情而言,你跟漢王,不如張耳、陳餘。以君臣忠信而言,你跟劉邦,不如姒勾踐、文種。從這兩個例證觀察,已經夠了,將軍要深思熟慮。古人說,勇略震主者,身危,功勞蓋世的,不賞。現在,將軍有勇略震主的威望,又有不賞的功勞。歸附西楚,西楚對你絕不會信任。歸附漢,漢王對你懷有一種震恐的心。請問,你怎麼選擇你的道路?”

    韓信抱歉說“先生先去休息,等我想想看。”

    過了幾天,蒯徹再向韓信進言說“採納建議,是成功的預兆。謀略計劃的執行,是成敗的關鍵。拒絕正確的建議、制定錯誤的決策,而能長久保持平安的,爲數很少。觀察必須深刻,才能知道如何決斷。猶豫和懷疑,爲害至大。只見到眼前一小點利益,卻忘了以後的重要發展,以你的智慧,當然瞭解它的後果,但僅只瞭解,沒有行動,仍然難免大禍。事業成功很難,敗壞卻十分容易。機會,只敲門一次,抓不住便永遠喪失。時機,時機,不再來臨!”

    但韓信始終感激劉邦待他深厚,不忍背叛,同時,也自以爲功勞具在,劉邦絕不可能奪取他的齊國,並把決定告訴蒯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