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嶺南打工那些年 >第387章 夏日心涼也如秋(番外十七)
    爲了我女兒上幼兒園的事,根據媛媛的建議,2003年10月份,我們在縣城靠南邊一個住宅規劃區買了一塊地並修建了一棟私房;並於2004年8月份搬進了新居;剛好,我們的兒子降生半歲了。

    畢竟,全鎮還只有一所幼兒園,論環境和師資力量都無法與縣城的幼兒園相媲美;而且,媛媛原來租給同事的診所將在年底到期,她打算收回後自己經營。

    媛媛的父親已經退休,爲了照顧二老的生活,我把他們都接到了身邊;表面上看起來是照顧他們,其實,二老是在延續着對我們一家人的照顧。

    我岳父有一份退休工資,二老身體也還硬朗的很;一輩子省喫儉用,加上媛媛在惠州開美容院時孝敬他們的錢攢下來後,還有在電管站的單位集資房,也處理掉了,銀行存摺上的數字在當時的縣城,可以買4套商品房,已經算得上是個小財主;所以,根本就不用花費我們一分錢。

    中國的老人就是這樣,好不容易把兒女們拉扯大,結婚成家,還沒等喘口氣,孫輩又降生,又要擔當起照顧孫輩的使命;而孫輩們漸漸長大的歲月,也就是他們日漸老去的行程;等到孫輩們開始成年,他們已經是一盞殘燈了!

    辛苦、忙碌了一輩子!

    也爲兒女們操心了一輩子!

    岳母承包了全部的家務活,岳父每天都負責我女兒上幼兒園的接送;閒時,就會去看別人下象棋,也時不時與別人對弈幾局。

    我的父母不願進城;他們習慣了農村的田園生活,習慣了自己種養自己喫的節奏,不想過那種喫根香蔥都要跑出去買的憋屈和無聊的日子。

    而最關鍵的還是討厭城裏人的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高傲;雖然,市場經濟已經運行了20多年,城鄉差別已經縮小了不少,但,骨子裏根深蒂固的對農民的鄙視與排斥心態似乎是城裏人永遠都無法根治的頑疾!

    風水終於輪流轉!

    這些年,隨着國家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一些城裏人開始羨慕起農村的山水與清新的空氣、羨慕起農家可以永久耕種的幾畝田地、羨慕起漂浮在村野的裊裊炊煙、羨慕起柴火竈臺的粗茶淡飯來!

    不是他們的靈魂如何出竅,而是在用鋼筋水泥築成的城市森林中感受到了呼吸的壓力和步履之間的踉蹌!

    他們嚮往有一塊能讓他們受累的靈魂歇息的地方,能夠讓他們放飛自我並自由的呼吸;於是,他們把視野投向了廣闊的農村!

    這是國家上層建築在推行城市化建設的過程讓城裏人感受到了來自自己胸腔的窒息,才意識到能吹到山野的自然風是多麼地愜意!

    自從安家到了縣城,我心裏忽然萌生了一種想退職不幹的念頭;從1999年初開始,我在村幹部的位置上已經幹了6個年頭;回望自己這幾年所走過的路,心裏確實有很多道不出的辛酸。

    在村民的眼裏,村長、村書記是村裏的“土司”,會有很多的油水;細數那些年在村委會混的幹部們,哪一個不是油頭滿面、風光無限!

    老實說,油水是有,只要昧着良心,總會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生財契機,但我不想;就光修整全村年久失修的農田水利工程,這幾年我都貼進了不少錢;所以,過中的感受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

    媛媛自然很贊成我的想法;在村委會幹的這幾年,我所走的每一步她都能如數家珍,也陪着操碎了心。

    而我父母早就不希望我幹了,說是我這一把油紙傘怎能遮擋得住全村的雨,還是自己做點事好,在村裏幹,人都老了好多。

    他們說的也是!

    國家20多年的改革開放,導致農村的人心地漸散,純自然狀態的小農經濟體制已不再,剩下的只是些越來越自我、越來越對傳統意識形態的冷漠與麻木的軀殼;長期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身的生存與價值觀;表面上看是個人世界觀的進步,每個人回來時都是光鮮靚麗地在村裏招搖,很多的言辭中都夾雜着蹩腳的國普!

    難道是忘卻了純粹的鄉音嗎?

    我看未必!

    只是這些人自以爲找到了城裏人生活的感覺,其實,腳上的黃泥都還沒有完全洗淨!在正宗的城裏人的有色眼鏡裏,還是處在“農民工”的“低緯度”範疇!

    在廣袤的田園上,已經很難見到年輕人的身影;在田間地頭勞作的,依舊是修築防洪大堤、肩挑百斤公糧行走十里的那代人!

    而那代人,個個都已是霜染雙鬢!

    “家裏的孩子又不多,自己還能動,不讓孩子去沾兩手泥巴!”這也是上代人對孩子的溺愛之心,而且,普遍存在!

    從農村揹着簡單的行囊走出去的每一個年輕人,都是滿懷着追逐自己的夢想;雖然時代賦予了他們很多的機會,也鋪開了一張皓天的白紙任由他們去描繪,但,日新月異的時代誤導了他們的思維,膚淺的文化知識結構註定了他們只能是追夢大軍的尾隨者,若最後淪落成“四不像”的一代“精英”,那將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儘管我在村裏已經打磨了這些年,也曾經是豪情萬丈的兒男,在村民們的口碑中算是“年輕有爲!”,但激起我敲響退堂鼓的原因不是我挑不起肩上的這副擔子,而是看不慣上級部門的那幫穿着官服不爲民的“混混”!

    那時候,一個幾千號人的湖濱小鄉鎮,按照縣裏各職能部門的編制設立了“七站八所”(電管站、農機站、農管站、林管站、計生站、水電站、畜牧水產站;財政所、派出所、司法所、郵電所、工商所、稅務所、民政所、農科所);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按理說,每一個需要去求辦事的人都能很輕易地找到對口的部門,但是,若想去辦件事,那個球啊,就像被一羣身披“國字”號的球員,踢得滿場找不到門!

    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主管領導籤個字、蓋個紅印戳,幾分鐘的流程,即便是躺在辦公室的官椅上品茶、抽菸,也說是“先放在這裏吧,暫時還沒有時間處理,所裏要開會研究研究!再上報局裏審批!”

    “研究研究”也就是“菸酒菸酒”!

    你要是再不想離開,他們不僅會嫌你囉嗦,還會不耐煩地提醒你一句:“聽不懂國語嗎?”

    爾後,拿着資料往邊上一扔,就等着看你的表現啦!

    爲何不去直接找鎮長?

    這些站、所都是縣級單位派駐在鄉鎮的辦事機構,鎮長只管得了善良的本鎮鄉民,管不了這些上派的“爺們!”

    有兩件事確實讓我傷透了腦筋:一是爲村裏的幾戶孤寡老人申請“五保”,差點跑斷了腿!

    二是我的珍珠養殖,本來是一個羣體致富試驗項目,按照當時的政策,還能夠申請到一部分補貼;我的申請是交上去了,但是,不僅補貼沒有看到一分錢,而且,各項管理收費還逐年加碼!

    老書記和老鎮長均已調離,新來的官人不認賬!

    那些人,又得罪不起!他們可以在你最關鍵的時候藉故斷電,也可以不給你開閘防水!

    還是我們的祖先睿智,老早就留下了古訓:窮不與富纏,民不與官鬥!

    雖然,在村裏幹了這麼多年,也跟鎮裏的那幫人混了個表面熟,但一年不燒香,來年禍必有!

    每年底,從村委會祕書那裏翻出來的賬本,光是招待那幫人的費用,就是上萬!

    還有我個人“孝敬”他們的不算,遠遠大於公款的開支!

    所以,我的心漸涼!

    人已中年,既然無力去改變,我還是去做那個“不諳世事、不懂規矩”的自由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