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諸侯爭霸 >第四百二十九章 譭譽參半
    就因爲陳勝以前曾經受僱給人種過地?所以陳勝所領導的這一次叛亂,就可以被叫做農民起義了?

    那怎麼不說陳勝還是被秦國派去戍守漁陽的屯長,還是一個秦國的低級貴族呢?

    確定一個人身份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以對方現在的身份爲主呢?而不是從他以前的那些身份裏面,再去找一個合適的呢?

    難道曾經種過了地的人,就算是一個農民了嗎?周禮上記載,每年開春之際,都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

    由天子帶領公卿、諸侯、大夫們,“親御耒(lěi)耜(si)”,到專門開闢出來的一塊,叫做“藉田”的土地上去耕種。

    而“耒耜”就是古代的農具犁,這種皇帝親自下地犁田的儀式,被稱爲“親耕禮”或者“耕耤(jiè)禮”。

    那要這麼說的話,天子、公卿、諸侯、大夫們,也都種過地了,豈不是都成爲了農民階級,也都成爲所謂的農民了?

    後面的歷朝歷代的皇帝,也不是沒有這麼幹過的,結果現在就都成爲農民階級了?這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好不好。

    而另外一種說法是認爲,因爲參加大澤鄉起義的人裏面,絕大多數都是農民,所以纔會認定大澤鄉起義是一次農民起義。

    說那些士卒們以前的身份都是農民,倒也不能說這是錯誤的事情,畢竟這些人以前不是農民還能是什麼呢?

    至少絕大部分以前都肯定是普通的農民,這也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誰讓我們華夏就是一個以農耕爲主的文明呢。

    可是這些人現在的身份,難道不是全部都是秦國的士卒嗎?還是那句話,難道不應該以對方當前的身份爲準嗎?

    否則的話,那這個農民起義的標準,可就定得有一點太過於寬泛了,基本上華夏曆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所有起義。

    都可以被認定爲是農民起義了,因爲不管是什麼樣的起義,其中的絕大部分參與者,也就是最底層的那些兵丁們。

    原來不都是農民嗎?或者說至少曾經做過農民、耕過地,這不也很符合上面的那個所謂的農民起義標準嗎?

    所以說歸根結底,這個所謂的大澤鄉起義,就根本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農民起義,而是一次秦國軍隊的內部叛亂。

    哪怕是還有人認爲,陳勝和吳廣以及他們所率領的那九百多名前去戍衛漁陽的士卒,既然還沒有到達漁陽。

    那他們就還都只是普通的農民,不是秦國的士兵,而陳勝和吳廣二人,也都只是被臨時提拔上來的罷了。

    並不是秦國正式的軍官,所以這一次陳勝和吳廣二人所領導的大澤鄉起義,就還是一次正兒八經的農民起義。

    先不說秦國到底是有多麼大的病,非要徵發陳勝和吳廣這些所謂普通的農民,去漁陽這種秦朝當時的邊境上戍衛。

    而且這些人還不是去漁陽做民夫的,也就是輔助正規軍隊作戰、打一打下手幹些雜貨的輔兵,而就是戍守漁陽的士兵。

    因爲在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中,就是這麼形容陳勝和吳廣所率領的那九百人的,皆稱之爲士卒。

    那麼也就是說,這些人去漁陽,就是要去漁陽當兵戍衛的,可是漁陽好歹也是秦國邊境上的重要防線之一。

    難道秦國的高層們就能夠這麼放心,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一羣秦國的老百姓們來駐守,難道秦國已經沒有別的士兵可以派遣了嗎?

    這件事情從道理上就說不通啊,簡直就和司馬遷的《史記陳涉世家》中秦律‘失期,法皆斬。’一樣的離譜。

    可是偏偏我們在幼時學習這段課文的時候,就全部都輕易地相信了,認爲這就是當時真正的情況。

    一來是因爲當時我們的年齡都太小了,閱歷也不足,自然分辨不出其中的真僞虛實,別人怎麼說我們就怎麼信。

    二來是因爲我們篤信太史公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認爲其中所記載的那些內容定然不會是虛假的。

    既然人家太史公司馬遷,都已經言之鑿鑿地把這些事情給記錄下來了,那就一定必然是真的確有其事了。

    三來也是因爲秦始皇嬴政的名聲,自古以來就不是很好,基本上秦始皇嬴政也一直都是長期處於一個暴君的形象。

    說得好聽一點是秦始皇嬴政這個人譭譽參半,而說得難聽一點的話,大概秦始皇嬴政也就是沒有什麼功勞,光剩下過錯了,

    畢竟秦始皇嬴政的功績,大概一句話就能夠說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然後就沒有了。

    至於剩下的滅六國成一統,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等等功績。

    在某些人的眼裏,可能不光不是秦始皇嬴政的豐功偉績,反而還是秦始皇嬴政殘暴不仁和濫用民力,迫害百姓們的一個罪證罷了。

    甚至連秦始皇嬴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的這些功績,某些人都想要鍼砭時弊一番。

    試圖撇清其與秦始皇嬴政的關係呢,比如說,這些其實都不是秦始皇嬴政的功績啊,而是早就已經有人想要這麼幹了。

    只是那些人還沒有來得及這麼幹,或者沒有這麼幹的條件罷了,這才讓秦始皇嬴政給搶先幹了而已。

    所以這些東西就不是秦始皇嬴政的功勞,只不過是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罷了。

    可要是說起秦始皇嬴政的過錯來,那可就多了去了,就算是數量真的不足了,也可以再人爲的編造添加一些過錯嘛,畢竟欲加之罪又何患無辭呢?

    比如說秦始皇嬴政晚年,爲了能夠長生不老,就開始四處地求仙問藥,鬧出來了不少的笑話。

    讓各種所謂的方士和術士們,給騙的是團團轉,各種人力、物力沒少耗費不說,還一無所獲。

    讓秦始皇嬴政着實是顯了不少的眼,一度讓後世之人,懷疑秦始皇嬴政是不是傻?

    否則秦始皇嬴政,又怎麼會被盧生、韓終、徐福、侯生等方士們,那些一眼可辨的荒唐謊言,給輕鬆地矇蔽了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人和人試錯的成本不一樣罷了,那些秦始皇嬴政被矇騙耗費出去了的人力和物力。

    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確實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對於秦始皇嬴政這種富有四海的皇帝來說,卻也不過只是九牛一毛罷了。

    再一個就是千古艱難唯一死,無論是什麼樣的英雄人物,在面對衰老和死亡的時候,都是一樣的無助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