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第256章 最後的手術,我們要挑戰禁區!?
    前世,哪怕他已經是國醫,依舊堅持每週上兩三次門診,掛號費是幾十年前的標準,兩塊錢。

    從未改變。

    許秋的願望其實很樸素,他絕不希望醫療資源成爲富人的專屬,任何人都有守住健康的權力。

    “改一下吧。”

    許秋突然說道。

    醫宣部的工作人員打起了精神,“許醫生您說!”

    “降低一些,掛號費調整爲五元。”

    “好的,調整爲……嗯?!五塊?許醫生,您說的是五塊嗎?”

    工作人員一時之間沒反應過來,以爲自己聽錯了。

    許秋點點頭,道:“對,兩塊錢還不夠格,再過幾年,醫術再長進一些,我應該就有資格換成兩塊錢了。”

    這話讓黎雪等人也震驚不已。

    臨海一院裏邊,光是主治醫師的掛號費就是九元了。

    許秋升了職稱,掛號費反而進一步下探。

    而且,聽他的意思,掛號費越低反而越有本事……他現在覺得自己還沒資格用兩塊錢的掛號費!

    “許醫生,我們……”黎雪等人慾言又止,突然覺得自己配不上九塊錢的主治醫師診療費了。

    他們也動了念頭,想要降低自己的掛號費。

    這時,醫宣部的同事默默地提醒道:“你們就不要想了,掛號費多少錢,也就許醫生一個人能說了算,你們……調不調整和你們沒關係啊!”

    許秋也搖了搖頭。

    他這麼做,是因爲他一個月的薪水都快達到十萬了。

    達則兼濟天下。

    像雲梅、王凡這些人,每天都忙得累死累活,還在爲房租、貸款憂慮,實在沒必要做出這種選擇。

    如果將來有一天,他們真的到了許秋的地步,那時再考慮回饋社會,纔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

    第三天的手術考覈如期而至。

    許秋帶着黎雪等人趕到考覈地點時,發現會場出奇地安靜。

    仔細一看,才發現李明偉的旁邊坐了一位頭髮半白的醫生,對方神態威嚴,既有學者的嚴謹與考究,也有醫者的精幹與果斷。

    “那位是……大夏醫學院阜外醫院血管中心的主任,楊晨曦教授!”王凡驚了一跳。

    黎雪被王凡嚇了一跳,問道:“你還關注這個方面的人?”

    楊晨曦,這個名字有些陌生,她和雲梅等人都不太認識。

    王凡竟然知道對方!

    “你們當然不知道,阜外醫院的血管中心,算是我們大夏走在人工血管研製最前沿的團隊了……他們跟協和、華西等常年開展合作,所以,柳寺、史豐他們都認識楊教授。”

    王凡頗有些得意,接着說道:“許哥不是跑去研製人工血管了嗎?我估摸着他肯定能搞出點東西來,爲了裝逼的時候有點水準,所以提前瞭解了這個領域的訊息……”

    “……”

    難怪王凡會認識楊晨曦,果然,出風頭的事情他是一件都不想落下啊!

    ……

    許秋落座後,又等了七八分鐘,考覈時間到了。

    楊晨曦站起來,簡單地宣佈了考覈方式、要求。

    手術考覈,一共有兩天。

    兩天的時間裏,參賽隊伍在協和的各個病房內輪轉,挑選要做手術的病人。

    手術完成後,將由整個考官組共十四人,對手術視頻進行分析,從而給出最終分數。

    這種考覈方式,對於病人、醫生、協和三方來說,都有好處。

    能進決賽的,都是來自各省的頂尖醫生,他們年輕有爲,身體、智力、精力、能力等都處於人生最巔峯的上升期,讓他們實施手術,絕對不會比協和本院的醫生要差多少。

    對醫生來說,這也是一次絕佳的鍛鍊機會。

    他們可以學習到頂尖醫院協和的運作方式、調度策略,以及從術前準備一直到術後護理的細節安排,這都是在自己醫院看不到的東西。

    而協和……

    也可以藉此緩解積攢已久的病人庫存。

    協和這邊,病人太多,醫生太少,很多病人的手術甚至安排到了兩三個月之後。

    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醫生團隊,爲了取得高分,肯定會選擇複雜的手術病人。

    四十支隊伍,那意味着兩天內可以消化掉四十臺棘手的手術。

    往年的名刀大賽到了這一環節,就沒有團隊出過錯,目前爲止手術成功率爲百分之百,因此協和不用擔心醫生醫術——這是對各省醫療體制的信心。

    另一個方面。

    醫生感受協和先進體制、管理思路的同時,協和也會反過來吸引醫生。

    往年就有不少醫生被協和相中,而後直接被協和的人事部挖了過來……

    ……

    手術考覈,每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

    楊晨曦宣佈完畢後,不少醫生已經躍躍欲試——他們都是提前瞭解過協和目前住院病人的情況,有些團隊甚至早就物色好了手術人選。

    然而,柳寺、史豐等人,卻依舊坐在座位上,靜靜地等待着。

    楊晨曦可是國內第一個造出7mm人工血管的醫生兼科學家、商人啊,他來當本場考覈的考官,自然不可能只是宣佈個比賽流程這麼簡單。

    果然!

    在場面躁動起來之前,楊晨曦再次拍了拍桌子,道:“安靜!”

    他環顧四周,道:“今年,除了在協和病區內選擇一位病人,你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

    “做一例人工血管移植修復肢體血管手術!”

    除了柳寺、史豐等少數知道內情的人,全程都譁然了。

    “人工血管移植?!”

    “這不是楊教授最擅長的領域麼,爲什麼突然進行這個考覈?”

    “難度太高了,人體大腿根動脈的的直徑只有7.8毫米,膕動脈則只有6.5毫米,都快逼近六毫米的禁區了!”

    “如果是後者,6.5毫米……莫非楊教授又研製出什麼新型人工血管了?!”

    衆人驚訝的同時,也感到振奮。

    人工血管植入的指南中有一條,不宜使用直徑小於八毫米的人造血管。

    這也意味着,八毫米以下,既是對術者的考驗,又是對材料本身的檢驗。

    事實上,不論是大夏,還是全球醫學界,八毫米以下的血管都是雷區,六毫米之下則是禁區。

    如今楊晨曦竟然要帶着他們這批人去挑戰八毫米,甚至逼近六毫米的肢體血管……目的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