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第309章 陳院士震驚!機器人手術+陳氏吻合術結合!
    “機器人陳氏吻合術?”

    “晉升者必須在手術室經歷半年考覈,且需要具備脫離機器人後同等的手術能力!”

    陳院士大受震驚。

    這一項項舉措,像是一個醉心於手術、科研的醫生能搞出來的?

    後面卡晉升條件,猛地一看,還以爲是哪個喪心病狂的衛健委領導想出來的!

    誰能想到,提出者竟然是許秋。

    這個被陳院士認爲沒有心眼、非常純粹、一心撲在手術上的單純醫生首次推行!

    這……這不對吧?

    許秋這小子,帥氣的皮囊裏邊莫非是隻老狐狸。

    緩了幾分鐘後,陳院士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尤其是機器人+陳氏吻合術。

    這項世界頂尖術式,是由陳院士親自創立的,難度很高,但臨牀效果也是肉眼可見地優秀。

    更別提把它改進,運用在機器人手術上了。

    誰又能想到,許秋研發人工血管的空隙,竟然還把陳氏吻合法進行了改良,真就和機器人手術結合了!

    這尼瑪……

    到底你是陳氏吻合術創始人,還是我創始人啊?

    陳院士有點不信邪。

    他本來想回坐鎮的同濟醫院試試結合手術。

    但現在他在天都的科學院、研究所這邊忙着手裏頭的項目,抽不開身。

    於是跟協和肝膽外科的主任打了個電話,當天就安排了一臺空的手術室。

    機器人設備也被送來了。

    陳院士不服老,做了一個晚上的機器人結合手術。

    直到第二天,他滿臉滄桑地從手術室走出來。

    “怎麼會這麼難?”

    “許秋他到底是怎麼結合成功的!”

    這一刻,陳院士有點懷疑人生了。

    他對陳氏吻合術的理解,絕對無人能及。

    掌握大師級陳氏吻合術的許秋都不可能比得上!

    但,將兩者結合起來,十項全能的許秋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陳院士差的,正是將不同科室、不同門類的技術融會貫通的能力。

    而這一點,也讓陳院士更加興奮。

    果然是天才啊!

    抽空都能搞出結合手術來,要是讓他全心全意做肝膽外科,成果只會更大!

    “把機器人手術的首批試點交給臨海一院,果然是個正確的選擇啊……”

    陳院士感慨萬分。

    許秋這幾番操作,算是讓陳院士看到了微創肝癌機器人手術在大夏落地生根的基礎。

    第一個,便是推廣開結合手術。

    當然這一點需要和許秋進一步溝通,看他願不願意開放手術教學。

    第二個,便是晉升規定。

    要求掌握機器人手術的醫生,必須擁有脫離機器人手術後與職稱相當的醫術,這個細則,後續也將會加入《肝膽外科epione手術機器人專家共識與臨牀指南》中。

    算是這門技術在大夏的初版條例了。

    ……

    幾日的時間匆匆而過。

    許秋日常簽到、做任務、以及模擬手術室訓練。

    目前,小口徑人工血管應用的四個方向的手術,許秋都能駕馭。

    不過爲了保險,他還是經常泡在模擬手術室中訓練。

    評級就沒這麼高了。

    基本都是“A”級。

    甚至,如果許秋要挑戰某些極其兇險的手術意外,還可能出現“B+”,乃至於“B”的評價。

    這其實才是常態。

    哪怕是真正的大師,在面對複雜多變的手術病人、隨時可能發生的兇險意外時,也不能保證能百分之百結束手術。

    而許秋,也通過瘋狂的練習,最終將各項手術都穩定在了“A”級左右。

    至於“S”級。

    許秋預測,大概要等大師級超過一半的升級進度條,或者是完美級,纔有可能穩定拿到。

    “許醫生,受試者名單已經篩選出了二十位對症的病人,你過來最後把把關。”

    這時,心外科的鄭主任打來電話,彙報了這件事情。

    許秋掛斷電話後,打算挑選最後的人類臨牀試驗受試對象。

    路過公共辦公室時,他停了一下。

    前幾天,王凡收了個高脂性胰腺炎的病人,不知道現在情況如何。

    想到這裏,他往裏走去。

    “許醫生!”

    “許醫生來了,要喫小零食嗎?”

    “聽說你要在咱們醫院做人工血管人類臨牀實驗,咱們醫院是不是又要創造歷史了!”

    辦公室裏,見到許秋進來,雲梅、陳佳等人都十分興奮。

    王凡卻盯着電腦屏幕,認真地寫着什麼。

    連許秋到了身後都沒有發覺。

    陳佳笑着道:“王凡他受到雲梅的刺激,也想要發文章,所以這幾天除了管病人,基本都在這邊忙論文。”

    雲梅一連發了好幾篇有含金量的論文,這件事情激勵了急診科很多人。

    畢竟,科研算是臨牀醫生的唯一一條出路。

    “論文啊……”

    許秋聽到這個字眼,有點唏噓。

    說實話,他手底下是沒有多少論文的。

    就一個骨骼重建領域的3D打印鈦合金假體重建後的療效評價。

    不過,他手底下倒是培養了不少寫文章的碩導、博導,以及一大批相關專業的新鮮血液。

    像腦外科的金玉成副主任,將來他升主任,基本上就是靠着許秋搞出來的腦外科人才培養基地了。

    等6mm小口徑人工血管推出,許秋開啓的這個新興領域,也將會有一大批研究生、博士生應運而生。

    論文、科研,都會緊隨其後跟上。

    相比之下,許秋這個創始人的論文數量的確有些可憐了。

    等有空了以後,倒是可以沉下心來,寫個十幾篇高水準的論文,給學術界貢獻點微薄的力量。

    畢竟。

    不管是顱腦分離術,還是已經有了相當大進展的小口徑人工血管,許秋的知識儲備、思想遠見等,都是無人能及的。

    他寫出的論文,不論是含金量,還是價值,都遠遠超過在他體系之下培養的學生、醫生等等。

    開創者下場親筆,和追隨者絞盡腦汁憋文獻,能一樣嗎?

    “我來看看小王寫的什麼。”

    雲梅攏了攏短髮,也湊到了許秋身旁,揹着手看向王凡的電腦屏幕。

    但下一刻,她的瞳孔就收縮了一下,緊接着臉色就不對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