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第320章 不好意思,我搖人又開掛!
    而閆自強……

    回頭一看,這大爺已經在和王凡討論起包皮的長度,並且約定過兩天順帶着做個包皮環切術算了。

    王凡自然是相當興奮的。

    他從成了縫合一霸後,一直覺得自己的天賦或許不在急診科,而在泌尿外。

    不過,泌外黃主任一直不給他機會,秦祈音也嫌棄他,堅持每一根都落到泌外醫生頭上,王凡想去蹭蹭縫合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果閆自強願意割,他可以給對方第一根就半價。

    不過,許秋很快打斷了兩人。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如果是單純性的包皮過長,其實已經沒什麼割除的必要了。

    日常用品,只剩下“常用品”三個字,縫成皮卡丘也解決不了分叉的老年退行性毛病。

    “許哥,我剛纔給他檢查過了,他除了珍珠樣丘疹,尿道口都是一片通紅的,炎症可能比較嚴重,而且是反覆發作的,還是做一個比較好……”王凡也不是無良醫生,自然不能想割就割,要有手術指徵。

    許秋戴上手套,也着重看了幾眼。

    有些萎縮。

    有點紅腫。

    還夾雜着星星點點的潰瘍。

    的確是龜.頭炎,而且看這新新舊舊的病竈,確實不是一兩次能成的。

    “那就做一個吧。”許秋道。

    說罷,他繼續術後的療效評價。

    得益於許秋的手術水平、各種提升成功率、降低併發症等的加成,閆自強的恢復效果好得驚人。

    尋常病人此時能扶着牆壁走個百十來米就謝天謝地了。

    而閆自強,已經可以上下樓梯。

    昨晚他還特地去其他病房看了另外三個受試者,揹着手,一副老大哥的樣子,在病房裏轉悠了半天。

    滿臉寫着“我是被許醫生切的”“我已經好了”。

    那股子炫耀的勁兒,毫不掩飾。

    這把其他三人羨煞了。

    都是做手術。

    閆自強的風險更高,難度更大,按理說怎麼也得躺個十天八天才能下牀吧?

    結果……

    他們還在病牀上靠着止痛藥度日,閆自強已經飽暖思淫.欲,琢磨着牛牛整形手術了。

    這也是爲什麼今早查房時,這三個病人盯着許秋不停咽口水。

    ……

    “ffr怎麼樣?”

    做完基礎的測試後,許秋冷不丁地問道。

    鄭主任立刻交代了檢查結果:“0.81,biu特否。”

    “嗯。”

    許秋淡淡地點點頭。

    心外科裏,冠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但,隨着科技進步和腔內影像學的發展,冠脈病變已經不侷限於淺表,而是走向了更深層,某些專業方向已經如撥雲見日,能百分之百重現人體冠脈了。

    比如之前顱腦分離術用到的3d打印,其實就是最前沿的技術之一。

    只不過那次終究還是發生了意外,有一條血管沒有顯示出來——這也是當下技術力不足的缺陷。

    而在心臟上,這項高端的技術是ffr。

    全稱血流儲備分數。

    冠脈造影只能對病變狹窄程度進行粗略的估算,分出個abcd杯。

    ffr就牛逼了,它甚至能看到狹窄對遠端血流產生了多大影響,如今已廣泛應用於臨界病變、多支病變、串聯與瀰漫病變、acs、左主幹病變、分叉病變等多種複雜病變的臨牀工作中。

    它就不是abcd這麼簡單了,而是更細緻的上胸圍、下胸圍、圍差,能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好幾位,非常精密。

    閆自強能到0.81,就說明血管橋的通暢程度很樂觀,血流運行非常順滑了。

    “過幾天再做一個超聲心動圖……”馬勤補充道。

    鄭主任搖了搖頭:“超聲心動圖不行了,現在要做二維應變。”

    馬勤是上個世紀的老專家了,大夏心外科的活化石。

    他的臨牀習慣早就養成,所以還在用常規的心動。

    不過,這些年一直飽受詬病的心動圖,被嫌棄主觀性太強,缺少量化指標、敏感性低……如今終於被能實時運算重建心肌組織實時運動和變形的二維應變取代。

    大人,時代變了!

    “是……”馬勤悶悶地哼了一聲。

    他也在一線,所以對二維應變是有了解的。

    只是知識易學,六十多年培養下來的習慣難改。

    “單單的二維應變也不太準確。”

    這時,許秋開口。

    鄭主任伸着脖子,滿臉錯愕。

    他纔剛在馬老面前炫一把,推死了前浪老馬,才幾秒鐘功夫,自己也成了前浪?

    “爲什麼這麼說……”鄭主任聲音不是很自信地道。

    許秋一邊協助着閆自強進行四肢的康復活動,一邊解釋道:“精確度的問題。

    二維應變要求有清晰的二維圖像,,其檢查效果、敏感性、追蹤能力等,取決於圖像的質量。

    但病人有肺氣腫,圖像顯示的準確性會受到很大影響。”

    “哦,對,是這樣的!”鄭主任一拍腦袋,他差點忽略這茬了。

    “得做高幀頻斑點追蹤,對不對?”他急忙搶答。

    像班上那個愛出風頭的學習委員。

    “對。”許秋表示認可。

    這一刻,鄭主任臉上洋溢着笑容,彷彿年輕了三十歲。

    ……

    查完房後,許秋也差不多到下班時間了。

    突然沒有了研發小口徑血管的壓力,他一時間還有點不適應。

    不過他也不輕鬆。

    如今,臨海小血管走向正軌,研究所那邊只需要進行小幅度的改良、完善就可以了,許秋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以及手術的教學上。

    從實驗室走向工廠,從一根根的製造,到數以萬計的批量化生產,其中有一道巨大的後溝,不是輕易能跨越的。

    而將冠脈小口徑人工血管移植術的門檻降低,讓更多醫院有能力開展此手術,同樣是不小的工程。

    這些都需要許秋去琢磨。

    好在他又搖人又開掛。

    商業化,由楊晨曦等人把關。

    至於教學——把這門創始手術繼續改良,達到完美后,就能解鎖教學方法了。

    這一點相當符合許秋的願望。

    畢竟,許秋的醫術再強,他也只是一個人。

    一臺手術只能救一人。

    但如果他能嘗試着將一些高精尖手術的難度打下來,讓更多長得普普通通的醫生也擁有上難度的能力,將會有更多的患者受益。

    不過,現在許秋距離改良到完美級,還差個把星期,甚至數個月的練習。

    談這個還爲時過早。

    “得回家看看了。”

    下班後,許秋看了眼手機裏的幾條短信,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