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醫生:給自己做手術,這很合理吧 >第324章 詭異的反覆發熱!
    “剛纔我跟你提到的病人,她就是老人的女兒。”江主任解釋道。

    許秋朝女人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了。

    “許醫生來了我就放心了,我爹有救了!”

    女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此刻她只感覺如釋重負。

    她跟在兩人的後面,亦步亦趨,時快時慢,喉嚨聳動了幾下,欲言又止。

    許秋瞥了一眼:“什麼事情?”

    “許醫生,我……我上個月纔在咱們院生了個孩子……”

    “恭喜。”

    “不是不是,我是想說,前幾天她不是睡覺嘛,我就拿放大鏡看了看,發現她腋下有一根金色的小短毛,這沒問題吧?”

    許秋搖頭:“沒什麼大礙。”

    “還有還有,她胳膊上有一個很小的痣,也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到,你說會不會惡化,有沒可能是癌症啊?”

    “不用過度擔心。”

    “可是我用放大鏡看,她眼皮那裏有一條細細的血絲,我該怎麼辦啊?”

    許秋沉默了幾秒鐘,“丟掉你的放大鏡。”

    ……

    到ICU門口時,江主任臉都憋紅了。

    差點就笑出聲來。

    說實話,丟掉放大鏡這個醫囑,的確是針對母親過度焦慮最好的治療措施……

    只是怎麼聽怎麼搞笑。

    關鍵是,許秋並沒有開玩笑,而是一本正經,有理有據地給出了這個治療方案。

    “病人的情況就這樣,這是更詳細的檢查報告……”

    江主任接過護士送來的病例,雙手傳遞給許秋。

    許秋邊走邊翻看。

    病號叫陶昌翰,今年六十六了。

    最開始是乏力胃口差,首診是消化科的醫生。

    查了半天,不是慢性胃炎,不是心力衰竭,也不是肝功異常這些老年人常見的病因。

    後來做了個CT,發現肺炎,轉到了呼吸外科,確診。

    典型的肺炎,是咳嗽咳痰發熱,但陶昌翰正好是不典型的肺炎。

    家屬最開始以爲只是一個消化不良,去藥房開了點促消化的藥。

    直到後來不起效,纔來臨海一院,這才發現其實是肺炎。

    而耽誤這其中寶貴的治療時間的代價,是老人由肺炎進展爲了重症肺炎。

    入院當天,老人就急性加重,呼吸急促、極度缺氧,最後連呼吸機都用上了,還差點直接發生休克。

    稍微穩定下來,呼吸科立刻急急忙忙把病人轉到ICU。

    轉診過程值得慶幸的兩件事。

    一,老人順利來到了ICU,在這裏,只要有鈔能力,輕易是死不掉的。

    第二個,家屬沒有糾纏“在家裏好好的,怎麼一來醫院就加重了”。

    “許醫生,我爹還好吧,他應該沒什麼生命危險吧?”女人這時才把注意力掰回來。

    “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發生重症肺炎,死亡率在四成左右。”

    “啊?!”

    女人瞳孔瞬間收縮,感覺脖子像是被人掐住,呼吸困難。

    “不過不用擔心,ICU這邊處理過很多例重症肺炎。在重症裏面,他還算輕的,還有希望。”許秋安慰着。

    果然,病人的情緒立刻又漲了不少。

    優秀的醫生,往往能把控“不切實際的期望”與“杞人憂天的恐慌”之間的平衡,輕鬆拿捏病人與家屬的心態。

    江主任不由得點頭。

    既不讓家屬有過高的期待,也不嚇着他們,這是很多醫生要學一輩子的溝通藝術。

    而許秋,已經運用得爐火純青。

    ……

    看完病例後,許秋也終於明白江主任爲何專程在門口堵自己。

    這個病人,入ICU後的第一個七十二小時,治療效果很不錯。

    臨牀上,廣大醫生總結了很多黃金時間。

    比如,急性梗死的黃佳搶救時間是兩個小時。

    腦梗死是3~4.5個小時。

    心臟驟停黃金四分鐘、氣管異物4~10分鐘,手外科的手指離斷黃金六小時。

    術後,也有個黃金七十二小時。

    這是最容易出現術後併發症的時候,只要度過前三天,後續再出現感染、出血的機率會小很多,基本上就宣告平安度過手術了。

    而ICU這裏的重症肺炎,同樣有黃金三天。

    三天治療效果佳,就能快速控制住。

    只要不反覆,病人康復的概率大於百分之八十。

    陶昌翰經過三天的治療,用上了廣譜抗生素,感染指標下降、神志越來越清晰,影像科發來的胸片也提示肺炎有了改善。

    但問題就出現,接下去的五六天,隨着老人所有指標都在明顯好轉,所有人都等着他從ICU轉入普通病房之際,陶昌翰開始反覆發熱!

    一檢查,肺炎並沒有加重,而且對比之前的依舊在好轉。

    另外,病人燒的不算高,也就37.9~38.3之間。

    但,這個溫度對一個躺在ICU、插着氣管的老人來說,是致命的。

    陶昌翰的精神肉眼可見地萎靡了下去,儘管各種指標都在報喜,但病人的實際表現不容樂觀。

    江主任頗爲頭疼地開口:“這幾天我們也用了退燒藥。

    這發熱也是奇怪。

    用了藥,立刻就降下去了,病人的精氣神馬上就回來。

    一停藥,溫度又竄上去,病人神志開始模模糊糊。”

    管牀醫生說道:“第四天的時候我們都打算給他脫機了,結果開始發熱,呼吸指標又下去了,我只能趕緊重新連上。”

    “體格檢查呢?”

    “都查過了,胸腹部、下肢、中樞神經,還有泌尿系統、皮膚、瞳孔、顏面部等,都沒有發現異常。”

    ICU這邊和其他科室不一樣。

    比如呼吸科那邊,一個醫生管十幾個病人,晚上值班,一個病區只有一兩個護士。

    重症監護不同,拿臨海一院來說,ICU醫生與牀位比是0.8:1。

    假設有十張病牀,十個病人,那麼至少得有八個醫生,基本上醫生和病人數量是匹配的,一比一特護。

    因此,ICU醫生對病人的瞭解往往更加詳細,病歷更是倒背如流。

    “嗯。”

    許秋點點頭。

    來到病房後,他又重新進行了一次檢查。

    的確如管牀醫生所說,肉眼能看到的地方,和檢查能摸到的地方,都沒有值得關注的異常表現。

    像什麼脊柱彎曲度增加、椎間盤萎縮等,都屬於老年人的退行性病變,俗稱年紀大了,沒什麼診斷意義。

    “問題在哪……”許秋掃過插着管子的老人,思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