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第122章 遭遇前所未有的竈臺危機
    挑着一擔雞苗走在山路上,聽着小雞嘰嘰喳喳的叫聲,陳喬玉只覺得喜悅又激動。

    別人養雞或許未必能掙錢,也就比下地掙的工分多那麼一點兒罷了。

    但她養雞是肯定能掙錢的。

    這多出來的一百來只雞苗,將來長大了,下的蛋,長的肉,都是錢啊!

    陳喬玉一路挑着雞仔回到老宅,結果卻遭遇了第一次驚險時刻。

    來時已經放了倆雞蛋,所以回去的時候只用把手按在小圓坑上就行了。

    然而,陳喬玉擡手按上了,往日靈敏迅速的竈臺卻沒有半點兒動靜!

    怎麼回事?

    陳喬玉驚出一身冷汗,又接連按了好幾下,但竈臺毫無動靜。

    一瞬間,她腦子裏冒出無數個想法。

    有什麼人跟着過去了嗎?

    還是竈臺的穿梭功能失靈了她回不去了?

    那她以後怎麼辦?

    就要留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了嗎?

    陳喬玉只覺得渾身的血液都凝固了。

    連兩腮都在發麻。

    她把擔子放下來,飛快刨開老宅裏的一塊廢磚,從廢磚後面摸出兩個雞蛋來。

    她把雞蛋放進小圓坑,放的時候手都在顫抖。

    幸好雞蛋還是眨眼就沒。

    陳喬玉挑起扁擔,將手按上去。

    等待幾秒。

    環視四周。

    她還在現代廢棄的老宅裏。

    她皺起眉,仔細打量周圍,這才終於看到一絲不對勁的地方——有一個竹簍裏的雞苗明顯少一些。

    她蹲下來數了數:“一、二……七、八……十二?”

    竹簍裏只剩十二隻小雞了。

    陳喬玉的心迅速從喉嚨口墜下。

    她知道小雞去哪兒了。

    這還是她第一次帶活物“穿梭”,沒想到竟然出現了這種情況。

    陳喬玉又從牆洞裏摳出兩個雞蛋。

    這回她沒挑扁擔了,就自己過去。

    看到七零陳舊但乾淨的廚房,陳喬玉鬆了口氣。

    三隻毛絨絨的小黃雞正茫然地在老宅廚房的土夯地面上來回溜達。

    陳喬玉蹲下來笑了。

    一半是爲了抓小雞,一半是真沒力氣了。

    剛纔那一嚇,真是把她魂都嚇沒了一半。

    她把三隻小雞抓起來,用簸箕蓋住,上面還壓了一塊石頭,這才重新穿回現代。

    沒辦法了,現在還得下山去買雞蛋。

    這回陳喬玉足足買了一百一十個雞蛋,花了七十五塊錢。

    除去她帶着小雞穿梭回去的“路費”,剩下的依舊塞回牆洞,又在外面蓋好磚塊。

    再次回到七零,陳喬玉把三隻落單的小雞重新放回竹簍裏。

    老實說,有點心疼。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着這一百多隻小雞崽,越發雪上加霜了。

    陳喬玉尋思着,看來竈臺是按照活物收過路費的。

    甭管大的小的,都按單次一枚雞蛋收費。

    還好兩個時代有“差價”,不然陳喬玉都怕自己出不起這過路費了。

    他們家從前就不是想喫雞蛋就能喫雞蛋的條件。

    更別說拿雞蛋來試驗了。

    或許也是這樣纔沒讓老宅的祕密暴露。

    陳喬玉仔細檢查鎖好老宅廚房,這才挑着擔子從後門溜出去,從山腳繞路去外頭的山路了。

    在山路上走了一會兒,終於等到了一輛三蹦子,攔了下來去小蘆溝村。

    陳喬玉沒進村,在村外就下車了。

    然後就蹲在路邊等着。

    一直到日頭快升到半空了,才終於看到大舅一家挑着扁擔從遠處過來。

    陳喬玉趕緊站起來迎上去:“大舅,舅媽,你們咋不坐車回來啊。”

    餘來富嘿嘿笑道:“又不遠,坐什麼車。”

    餘建國跟高立農也跟在後頭,都挑着籮筐籃子。

    “我們四個人都要給四份錢,連籮筐都要收錢,太貴了,又怕顛着雞苗,所以乾脆自己挑回來了。”

    大家累歸累,但都好似打了雞血一樣精神奕奕。

    他們肩上挑着的不是扁擔跟籮筐,是對生活的希望。

    陳喬玉也笑了起來:“嗯,走吧,回家去!”

    大舅他們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人。

    他們的“不捨得”,是陳喬玉要一直保留的謹小慎微和樸實勤勞。

    看到陳喬玉也挑着擔子,屠慧東笑得嘴都合不攏:“這小雞崽真精神。”

    “喬玉你這法子好,分開不怕壓着。”

    大家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彼此的經歷。

    屠慧東說:“我們支書跟我們一塊兒去的,當場點了數,五百隻整整的,還讓我們寫條子。”

    “說不用公社的飼料的話,一百隻明年要交七十四隻給公社,一隻給大隊,咱們剩二十五隻。”

    這次抓的五百隻,等於要交三百七十五隻出去。

    聽着好像還好,自家能剩一百多隻呢,但其實飼料跟養殖成本真的不低。

    人才剛剛喫飽的年頭,想弄點兒好的給雞喫,那可不容易。

    但現在加上陳喬玉弄來的一百零五隻小雞仔,就好多了。

    “這樣咱們家只用交三百七十五隻出去,剩下的都是自家的。”

    陳喬玉這會兒正是警惕心最高的時候,不由問道:“村裏會不會查數量啊?”

    之前家家戶戶養雞,隊裏都會突擊上門查數量的。

    屠慧東挑着扁擔健步如飛:“不會,當時我就跟支書商量好了,我們上交雞給村裏,別的甭管!”

    爲防萬一,屠慧東還悄悄送了禮,讓支書給他們家圈一塊地。

    “就在咱家西邊一點兒,靠着山呢,我們在山腳下修了雞圈,到時候再弄些竹子,把山上圍出一圈來,方便養雞!”

    陳喬玉放下心來,大舅大舅媽都是成年人了。

    可能未必有她在現代的見識多,但是對於村裏這些雞零狗碎的事兒,經驗比她多。

    於是陳喬玉也不多問村裏人咋想咋看的了,讓大舅媽他們去處理吧。

    畢竟她又不是什麼萬能的天才,啥都能知道,啥都管。

    還是要大傢伙一起努力纔行,靠自己得操心到啥時候去。

    等到了家,陳喬玉才知道屠慧東說的“趕着建了兩個雞窩”是多麼謙虛的說法。

    半截的土磚牆,竹條竹竿木板,尿素化肥袋子,跟一扇一扇的蘆葦編織成的草皮,壘出了兩條長長的雞圈。

    直接從大舅家西邊延伸到山腳,才用竹竿圍了起來。

    看那架勢,以後那竹竿肯定還要繼續往外擴建的,多少是要侵佔一點兒山地的。

    陳喬玉默默給大舅家豎了個大拇指。

    這效率,這膽量,確實是她一個人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