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廢 >第 98 章 文治武功
    “本來就是。”太子妃纔不管,她哭唧唧地道。

    “現在,錦兒也在老爺子跟前長大,等將來長大了,估計又是個愛打打殺殺的。

    到時候,我什麼也不用幹了,只管每日在宮裏心驚膽顫,祈禱他們爺倆……三兒能平安回來。”

    她本想着,等錦兒長大,老爺子肯定早掛了,所以才說爺兩兒。

    可話到嘴邊,她又連忙拐了個彎,聽得朱胖胖那叫一個心驚膽戰。

    “行了,你別囉嗦了。”朱胖胖揣揣手,勸道:“孩子想跟老爺子出去闖闖,那就讓他去闖闖也好。”

    “我身子還好,還能堅持,若是實在堅持不了,你就來文華殿幫幫我。”

    太子妃擦了擦淚,也知道自己不能改變兒子的主意,也就不繼續勸了。

    “爹。”

    朱瞻基看向胖爹,後者立刻慈愛地回道。

    “欸。”

    “你要好好注意自個兒的身子,要是實在太累就歇歇,可以多折騰爲難大臣,但千萬別折騰自己。”

    朱胖胖聽的連連點頭,他心中很是感動。

    兒子心裏頭還是有自己的。

    大臣:“……”

    皇太孫殿下,您聽聽你說的是人話嗎?

    臨行前,小朱去見了也先,受儒家文化薰陶了兩個月,這位瓦剌未來的英雄此時已經人比黃花瘦了。

    那些言官,可謂是盡職盡責,不但只是講授書本上的知識,就連他坐姿、喫飯該如何拿筷子都要管。

    他明明都瞧見了,大明的皇帝和太孫也翹二郎腿,他們喫飯也吧唧嘴,這些言官卻都不管,只管自己。

    自己要是不聽,就會被捆起來,這些文官也不知道哪裏來那麼大的力氣。

    他居然掙脫不開!

    這會兒見朱瞻基終於來了,他便忍不住嘲諷道。

    “都說大明是禮儀之邦,天朝上國,這便是你們的待客之道?

    如今瞧着,還不如我瓦剌有禮節,起碼我們會宰牛羊、煮酒來招待客人,更不會對客人施以枷鎖。”

    也先的心理素質還是不錯的,起碼到現在爲止,他的腦子還算清醒,並沒有被洗腦到。

    “你又不是客,你只是瓦剌的棄子。”

    朱瞻基氣死人不償命,他靠在門上,淡淡說着金忠的待遇。

    “像金忠,他就是我大明的客人,我爺爺賞了他府邸,綾羅綢緞,金銀玉器,美人無數。

    他的侄子把臺,官至都督僉事,正二品武官,將來說不定就帶着大軍,去把你老家給平了。

    到時候立下戰功,封個公爵侯爵,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你在家裏還有什麼牽掛,不妨同我說說,我給你帶回來?”

    不顧也先的怒目,朱瞻基假裝想了想以後道。

    “聽聞,你們有兒繼父妻的習俗,不如我就把你爹的後媽們都帶回來,賞給你如何?”

    也先不顧身上的繩索,奮力地掙扎怒罵道。

    “姓朱的,我瓦剌什麼時候得罪過你,我什麼時候得罪過你,你別欺人太甚了,有種你就直接殺了我。”

    他雖然生在草原,但也是學過漢人文化的,當然知道朱瞻基是在嘲笑、侮辱他們瓦剌。

    但是他想不懂,這到底是爲什麼?

    朱瞻基沒有回答他,只是輕笑着離開了,順便告訴東廠的人。

    “看好了,不許他自殺,若是他死了,孤唯你們是問。”

    他就是要也先看着,他是怎麼拿下瓦剌,瓦剌是怎麼消失的。

    景舒去奉天殿接兒子的時候,朱棣正好在,他正手把手教錦兒寫字。

    別看朱棣喜歡打仗,其實文化也是相當不錯的。

    除開《永樂大典》外,朱棣還組織了一系列大型編書活動。

    《文華寶鑑》、《聖學心法》等等,都是這位皇帝讓人編纂的。

    別的先不說,就說永樂大典,後世法國,兩冊《永樂大典》在巴黎知名德魯奧拍賣公司舉拍。

    經過激烈競拍,最終由一位中國女士以六百四十萬歐元(人民幣六千五百多萬)的淨價拍得。

    兩年後,這兩本離開祖國的珍書,總算是回到了中國,被存放於杭州國家版本館。

    記住,被拍賣的,僅僅是兩冊而已。

    那些外國人不懂中國文化,可他們卻懂文物對我們華夏的重要性,所以他們卯足了勁加價。

    逼迫國人,不得不以高昂的價格,來買回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

    永樂大典,總共有一萬一千多冊,卻在後世大部分不知所終。

    可以說是國人心目中永遠的痛吧。

    景舒心中感慨,臉上卻沒有表露出來,上前給皇帝行禮:“孫媳,給皇爺爺問安。”

    朱棣擡頭看她,笑眯眯地道:“孫媳婦來了,你等等,讓我再瞧這小子寫幾個字兒,狗兒,快給太孫妃賜座。”

    雖然他已經給狗兒賜了名字,但還是習慣喊原來的名字。

    他摸摸重孫的腦袋,從書桌走到最上首坐下,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笑着和景舒說話。

    “大孫子要和我去打仗,太子妃不高興了吧?”

    景舒勉強笑了笑,並沒有答話,您什麼都知道,還讓她說什麼呢?

    朱棣也沒指望她說,自顧自地道。

    “這也是應該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當孃的,什麼都能割捨下,就是割捨不下自己的孩子啊。”

    “瞻基這小子,打小就養在我跟前,他爹孃一直多有抱怨。”

    “現在,我還要養她們孫子,她們就更不高興了,孫媳婦,只怕你也是不高興的吧?”

    他像是在拉家常,可景舒卻從他的話裏面聽出了幾分難過?

    “孫媳沒有。”景舒起身想要行禮,卻被朱棣擡手製止,她只好又坐了回去,認真道。

    “皇爺爺文治武功,能養着太孫,養着錦兒實乃他們的福氣,至於母妃,只是捨不得殿下而已,一時胡言,皇爺爺千萬不要往心裏去。”

    剛開始,她確實有點不高興,可看着兒子越長大越像模像樣,就什麼情緒都沒有了。

    老實說,讓她自己來教,她可能教不了那麼好。

    她說的真心,朱棣倒是聽着高興,他點點頭:“我纔不和他們計較,總有他們理解我的時候。”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

    他確實是只有三個兒子沒錯,可作爲皇帝,天下百姓,都是他的愛子,他也要爲天下計一計。

    而培養一個優秀的帝王、打擊草原遊牧民族的勢力等等政策,就是他所能爲百姓未來所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