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廢 >第 173 章 官場風氣
    “是掌櫃魚糕做的好。”錦兒一邊走,一邊笑道:“我瞧着,來府衙取粥的百姓越發少了,相信掌櫃的生意,很快就能夠恢復正常。”

    掌櫃把他們引到座位,邊用帕子給客人擦椅子,邊笑着回話:“哪就有那麼容易了。”

    “大旱苦三年,百姓受了罪,便會開始居安思危,攢點錢啥的,也不會捨得拿出來下館子。”

    “我這裏店又小,那些有錢人家也瞧不上咱們,更何況,今日知府大人是多設了幾道施粥點,諸位這纔看起來人少的。”

    不過,他店鋪都是自己的,以往也攢下了不少銀子,只要家中無人生病,也能熬過去就是了。

    朱祁鈺擡眼,疑惑道:“不是已有十來個施粥點,好端端的怎麼又加?”

    難不成,喫不上飯的百姓,還能越來越多不成?

    那掌櫃笑道:“我家親戚,是在府衙當衙役的,聽他說,是知府大人覺得。”

    “下雨了,地裏的土好松,百姓們應該趁着甘霖好好勞作,不該把時間浪費在喫飯身上。”

    “所以大人,就在每個村都設了施粥點,好讓百姓啊,吃了飯,就趕緊去耕種。”

    “說起來,咱們知府大人倒是個不錯的好官,比上任強,這回天旱,咱們這都沒餓死什麼人。”

    “可惜他馬上就要任滿,也不知道下任知府,還有沒有這麼好。”

    對他們這些人來說,遇到個好官是可遇不可求的。

    那掌櫃走後,樊忠便低聲道。

    “荊州知府是劉永,永樂十六年的進士,是侍講劉安的親兄長,永樂二十一年,來的荊州。”

    知府的任期大多是三到七年,這已經六年了。

    朱祁鈺驚訝道:“劉安,是找人把也先毆打至……”

    果然,好官都是有脾氣的,這麼看來這位知府脾氣也不大好,不然怎麼還不升官兒呢?

    錦兒看了眼焦毅,後者立刻就心領神會,去查劉知府的社會關係,還有百姓對他的評價了。

    要是查出來,有人給好官使絆子,恐怕官場又會被清理一波了。

    宣德四年,四月二十。

    皇帝在吏部和督察院下設了左右政績司,專門查驗官員的政績,官員專用新科進士,任期三年。

    也就是說,官員的政績,需要吏部和督察院共同查驗。

    查驗出的結果必須一致,並且只任用頭鐵的新科進士,而非官場上的那些老油條。

    大臣們有些不滿,紛紛道:“讓初入官場的黃毛小兒,查驗我們這些老傢伙,他們憑什麼?”

    他們可是前輩,只有他們去查驗年輕官員合格不,哪有讓年輕人去管他們的?

    可惜,朱瞻基根本就不聽他們的。

    宣完旨,拍拍屁股就去坤寧宮抱閨女了。

    吳氏的兒子,鈞哥兒自滿了百日,就被抱來坤寧宮,由景舒照看了。

    這麼小的孩子也不必講究防不防,都是直接和凌薇待在一處喫喝歇息的。

    朱瞻基一回來,便抱起閨女香了好幾口,可把鈞哥兒羨慕壞了,連忙舉起手,咿咿呀呀了幾句。

    很明顯,他也要抱抱。

    “幹啥?你也要抱?”朱瞻基抱着軟糯糯的閨女,看着努力舉手的小兒子笑道:“不行的,你是男孩子,男兒當自強,你得靠自己。”

    小孩子懂什麼呀?

    朱祁鈞只知道,他也想要抱抱,但面前這個人不肯抱自己,當即便扯着嗓子,委屈地嚎了起來。

    小朱也不哄,還悠哉悠哉地找了把椅子坐下:“哭?哭也沒用,哭也不能抱你,抱子不抱孫,這是古訓。”

    錦兒:“……???”

    銘兒:“……???”

    鈺兒:“……???”

    抱子不抱孫?

    那我們三個怎麼說?

    還有,抱子不抱孫,說是這個意思嗎?

    景舒大老遠就聽見孩子哭聲,她連忙放下宮務匆匆趕來,於是便瞧見了這一幕,忙把鈞哥兒抱了起來。

    “皇上能不能別老惹哭鈞哥兒,小孩子嗓子脆弱着呢,以後傷着可就不好了,還有,鈞哥兒的王號,你到底定好沒,母后問了好幾回了。”

    明朝的皇子們,都是在出生不久之後就被封王的,並不會等到成年以後。

    “不急,我在想呢。”

    朱瞻基也有點頭疼,交趾那邊他準備交給祁鈺,遼東那邊他準備給銘兒,東瀛能打下來的話。

    他肯定是要給自己兒子,可現在不是還沒打下來嗎?

    再說如果這麼早封了王,他還怎麼忽悠二叔幫自己打仗?

    可是不封王,好像也說不過去。

    要不就先隨便封個王,到時候再改王號唄?

    離東瀛最近的地方是爲松江府(今上海),不如便封爲申王?

    他抱着閨女,看着小兒子,問道:“申王怎麼樣?”

    松江府屬南直隸,現在很富有,他把銘兒封在鳥不拉屎的遼東,把小四封在那麼好的地方,她該不會誤會吧?

    於是,小朱馬上改口:“算了,暫時就封隴王吧。”

    到時候,讓別人說,嫡皇子還沒庶皇子封地好,皇后的面子往那擱啊。

    景舒聽到暫時二字,便知道小朱這是另有打算,就沒再說了。

    逗完了孩子,小朱拉着景舒逛花園,順道還說起一件事。

    “荊州知府劉永,是位好官,他是楊士奇推薦的,本來我剛登基的時候,就該升遷。

    可劉永此人,和他弟弟一樣,剛正不阿,說話是又臭又難聽,因此得罪了吏部的人。

    那人仗着是蹇義門生,暗暗給劉永下絆子,旁人以爲是蹇義默許的,便紛紛不敢言。

    就連楊士奇,也秉持不冒犯前輩的原則,沒有爲自己人說話。

    但其實,蹇義年紀大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學生幹了些什麼。”

    他早讓蹇義卸去了繁雜的公務,只留在自己身邊,商量一些事情。

    所以,這事怪不得蹇義。

    楊士奇本就是圓滑的性子,這是被朱家人調教成這樣的,否則他在自己爺爺手上活不了那麼久,這也怪不得他。

    只能怪官場上風氣,官官相護,讓百姓受苦,讓清官得不到重視。

    景舒也輕嘆了一口氣:“蹇大人那位門生,皇上該好好處置,被如此埋沒的好官,也不知有多少。”

    大明的官員,又不像清朝,可以動不動給皇帝上請安摺子,以刷好感。

    老朱家的皇帝一向是:有事說事,沒事別找咱。

    若是沒有相好大臣提起推薦,誰能想得起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