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末世災變:我的熟練度面板 >第401章 拿下他!
    “距離大比只有十三天了,我知道你們肯定有人在心裏想着馬鞍馬鐙的事,我告訴你,很可惜的事情是,這一次大比,我們依然還和以前一樣,只能借用到繮繩。”

    士兵前方身形高大魁梧的李明比一衆軍漢還要壯碩,由於從小習武身上那種精氣澎湃,渾然若淵的氣質更是碾壓一衆軍漢。

    爲了確保大乾這裏會‘敗’建明皇帝給每一次諸國大比都會只給從國家之中選出來的英傑僅僅二十天的時間來熟悉自己的兵馬,去和這些其它國家的王牌軍隊作戰。

    如此一來強大的大乾屢戰屢敗,必然引起其它國家的驕心,驕心之下,如何不會敗亡?

    但是同樣的,李明這一次也只有二十天的時間,這前面七天時間裏,他花了三天的時間和大乾手藝最精湛的能工巧匠講解討論馬鞍馬鐙的打造方式,如何更快速的生產更好用的馬鞍等等,大大的加快了馬鞍馬鐙的製作。

    隨後四天時間,有兩天時間接賞,有一天時間安置內宅,也就是說他只和眼前的這三百位士兵見了一天的面。

    但是他只有一天時間,不代表王光允和劉武劉壯趙秀四個只有一天時間,事實上他們從第一天開始就一直在軍隊裏泡着,幫助李陽按照他的想法訓練這些新兵。

    他訓練的科目很簡單:帶着兵器跑步,列陣跑步,學會報數,站軍姿,喊口號,按照他之前在家裏交給他們的訓練集體性,在第一天他確定下來章程之後,就一直由王光允四個在代爲訓兵。

    如今是他第二次見這些兵馬,讓李明滿意的是,爲了給與其它國家,特別是西域匈奴威脅感,這一次大乾不僅派出了他這個‘名人’更是給與了他一批不錯的軍隊人手。

    不說別的,單單是他們的身體素質,只要是稍微有個腦子的,帶着他們就能打贏其它國家,對匈奴王牌軍造成很強的威脅性。

    這一批軍源的素質忽然拔高,又加上了李明這麼一個大名鼎鼎的主戰派,讓匈奴如何能不產生大乾正在積極變強的感覺?

    在此前大乾積弱的印象之下,忽然之間大乾有雄起的架勢…………匈奴會忍住不知兵嗎?

    其實李明並不會練兵,特別是古代的士兵。

    但是爲了保證作戰士兵的戰鬥力和體力,對士兵的訓練又是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

    不過一切世間一切東西都是大體相同的,他知道在地球,古代士兵的日常訓練中大體可分爲三部分,分別是進行武器操練、體力訓練和隊列陣法。

    首先就是武器操練,古代士兵的武器操練是一種必須的技能,只有掌握好對武器的使用,纔有可能在作戰中擊敗敵人。

    在地球東國古代的武器操練可以以宋代爲一個分水嶺,宋代以前主要以操練弓弩刀劍等冷兵器爲主。到了宋代大規模的使用火藥於戰爭中後,宋及以後的朝代中,冷兵器和火器協同操練就成了主要特色。

    冷兵器古代士兵的武器訓練的主要冷兵器有弓箭刀、劍等。弓箭的使用應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對於弓箭的來源《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裏是這樣解釋的:“弓生於彈”彈即彈弓,所以弓箭是由彈弓所產生的。

    在火器發明之前,弓箭都是冷兵器中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之最。而練弓箭一方面可以提高遠距離射擊敵人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則可以提高士兵的臂力。

    刀是古代的冷兵器之一,是一種單面長刃的短兵器,也是古代步兵的主要作戰兵器之一。在刀的各種類之中,環首刀是最具有殺傷力的近身冷兵器,主要被使用在東國的兩漢時期。

    在魏晉南北朝時,長刀是騎兵作戰的主要工具,後來到了宋明時期,短刀則成爲了主要作戰工具。士兵訓練刀的使用,很容易提高自身作戰能力以及身手的敏捷程度。

    劍也是古代士兵常練的一種冷兵器,劍也有長劍與短劍之分。在春秋戰國與兩漢時,劍是主要的作戰工具之一,到了東漢時,劍的實際意義從作戰轉到了裝飾。

    《隋書·禮儀志》中有記載:“一品,玉器劍,佩山玄玉。二品,金裝劍,佩水蒼玉。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散)品名號侯雖四、五品,並銀裝劍,佩水蒼玉,侍中已下,通直郎已上,陪位則象劍。帶直劍者,入宗廟及升殿,若在仗內,皆解劍。一品及散(散)郡公,開國公侯伯,皆雙佩。二品、三品及開國子男,五等散(散)品號侯,皆只佩。綬亦如之。”從中我們看出劍逐漸成了一種與品級掛鉤的裝飾,所以劍也逐漸退出了作戰舞臺。

    火器操練盛唐朝代時因煉丹而偶然獲得的火藥,被廣泛應用於戰爭後,催發了火器的產生和應用。

    宋代時就已經有了大炮和突火槍的出現,經過宋元的不斷髮展,明朝時出現了以火器爲主要作戰工具的神機營。神機營裏士兵的主要訓練項目就是使用火器作戰,神機營裏的步兵全部配有火器,還兼有炮兵和騎兵,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明代是火器大發展的階段。

    屎清朝建立後繼承明代,也設有神機營,甚至還出現了專門操練火器的八旗火器營。火器的使用在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古代軍隊的作戰能力,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其次就是體力訓練,古代士兵日常的體力訓,爲的就是提高士兵作戰時的耐力,減少疲勞感。士兵的體力訓練主要是負重訓練和摔跤訓練。

    因爲士兵作戰時要身穿甲冑佩戴武器,這時的負重訓練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宋代則是東國古代士兵負重最大的朝代,根據《宋史》《宋會要輯稿》等記載,宋朝的甲冑步兵的平均負重就要達到32公斤,所以日常的負重訓練並不可少。

    而摔跤自古以來就是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不過元代以後,摔跤禁止在民間舉行,而變成了軍中的一種比試項目,到了屎清代,軍中摔跤的風氣發展尤甚,在八旗軍隊中,則經常“分左右翼,令其決勝負,負者罰牛羊”。

    在古代的武舉考試中,射箭、馬槍、負重、摔跤等都是主要的考試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當時這幾種訓練項目在世人判斷一個人的戰鬥力中有多麼大的作用。

    緊跟着就是隊列陣法,在冷兵器起主導作用的作戰時代,則需要通過陣法來突出作戰力量,而不同的陣法有不同的作用。但總的來說,在戰爭中要實現協同作戰與統一指揮,陣法就是實現這個的主力軍。

    古代作戰的基本陣法隊形主要有方陣、圓陣、數陣、雁形陣和疏陣等,在古代士兵的訓練中,排演訓練隊形陣法則顯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日常訓練中加強對隊列陣法的訓練,在真正的作戰中才能團結協作,接受統一的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