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明風流 >第510章 出海
    將視線從王承勳身上挪開。

    不提了。

    沈烈便又往周圍看了看,再往下數便是馮保了,馮公公勉強算是半個總經理的人才。

    可是這位馮公也太老了,精力不濟,也指望不上。

    一時間。

    沈烈竟無語凝噎。

    此時。

    王承勳終於放下了茶碗,先向着皇上,皇后拱了拱手,然後便催促道:“賢侄,缺什麼就說吧。”

    大夥都挺忙的,別在這耗着了。

    沈烈便只好老實巴交道:“我缺人。”

    人才!

    如今這大明朝野,滿口大道理的聖人門徒遍地都是,可懂技術,懂管理,懂經濟的人才,那可真是打着燈籠也難找。

    於是帝黨衆人便一時無言,竟被這問題給難住了。

    就連萬歲爺也尷尬的摸了摸鼻子,於是乎,堂堂大明天子和一羣重臣,便大眼瞪小眼的尬住了。

    “這經濟致用之學……”

    帝黨們一臉的尷尬。

    這玩意兒……

    大夥是真的不懂,從天子到內廷總管,再到總兵,衛指揮使,對近代工廠的理念完全是一片空白。

    兩眼抹黑。

    那一臉茫然的樣子讓沈烈直嘆氣。

    此時。

    生平第一次參加這御前會議的白廣恩站起身,忐忑道:“微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萬歲爺便勸勉道:“恕你無罪,但說無妨。”

    白廣恩便大膽的建議道:“不如……請陛下宣一道口諭,讓翰林院的翰林們來議一議?”

    話說完。

    衆人再次啞口無言。

    萬歲爺面色有些彆扭,卻也只好安撫了幾句:“知道了,愛卿……坐下吧,且稍安勿躁。”

    你可算了吧!

    別人不知道,皇上還不知道麼。

    翰林院那些人更不靠譜,他們自幼學的也是經世之學,不過確是經世致用,而非經濟致用。

    經是四書五經的經,雖只有一字之差。

    卻離題萬里。

    沒奈何。

    沈烈只好趕鴨子上架,沉吟着,打算讓司禮監那幾位管賬的總管太監,先去左衛頂一頂。

    這也比翰林們的能力強!

    可別小看了這些總管太監,好歹也是在宮中度過內書堂的,從小在內書堂裏讀書認字,然後……

    便會被送到十二監,四司,八局充當文書賬房,一步步從底層爬起來當上了總管,也是一件很難的事。

    別的不說。

    記賬,打算盤,管理都是一把好手。

    這就不容易了!

    說起來這大明最出色的管理人才,竟然是宮中的一羣太監,只怕是管仲,商鞅,劉瑾,嚴嵩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

    話音落。

    朱翊鈞眼睛便亮了起來,讚道:“這個法子好。”

    一不做,二不休。

    沈烈索性又奏了一本,請陛下在西苑講武堂旁邊,再開設一個商業學堂,挑選聰明伶俐的小太監當學徒。

    可問題來了。

    這個商業學堂裏沒有老師,沈烈便提出讓義妹嶽玄兒,和幾位戶部的主事來做……

    好不容易解決了管理人才的問題,帝黨重臣們又開始了下一個議題,關於鐵料,硫磺的問題。

    說話時。

    沈烈便向着皇上使了個眼色,撇了撇嘴,萬歲爺心領神會,便向着漕運總兵王承勳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王愛卿……你看?”

    王總兵一哆嗦,苦着臉,卻很識趣的起身應道:“是……微臣明白……一個月之內必有一批精鐵運到。”

    懂。

    這就是要攤派了麼。

    果然。

    王總兵的懂事立刻換來了萬歲爺的笑容和嘉許,這諾大的龍船上,立刻變得和睦了起來。

    一旁。

    白廣恩忍不住直咧嘴,他覺得這御前會議的氣氛中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古怪,皇上和沈大人一唱一和的算計王總兵。

    從王總兵的神色來判斷,此刻他心中一定是發苦的。

    “這皇差……不好乾呀。”

    此時意興有些闌珊,解決了一些棘手的難題之後,沈烈知道他必須出一趟差,去向西洋人取經了。

    他沒得選擇。

    大明沒有的技術,西洋人有,大明沒有的槍炮工匠,建立近代陸軍最需要火器教官,西洋人也有。

    雖然心不甘,情不願,沈烈還是提出來要出一趟門,去壕境,找那些葡萄牙人取經太遠。

    去一次曠日持久。

    除了壕境之外,要想找到合格的西洋工匠和軍事教官,那就只有去近一些的琉球。

    話音落。

    雖然說對於向西洋人取經這件事,萬歲爺心中多少有點不爽,可還是點頭答應了。

    反正大明也不是第一次這麼幹了。

    當明軍在嘉靖年間的在對外戰爭中,第一次接觸到了來自佛朗機國的快炮,以及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先進火繩槍。

    便被西洋人犀利的火器所震驚,然後大明朝野便痛定思痛,開始了潛行學習,奮起直追。

    早有能臣龐尚鵬在《軍政事宜》中指出:“軍中最利無踰火器,火器之利又莫踰於鳥嘴銃、佛郎機者”。

    如今到了萬曆年間,這已經是朝野上下的普遍認識。

    這種清醒的認識,從對新式火器的形制和性能的認識,深入到根據實戰需要進行的改進。

    終而形成理論化的著作,是火器知識從器物層面到觀念層面的巨大提升和凝練。

    如嘉靖年間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三鎮邊務的翁萬達,則在熟練掌握佛郎機銃的基礎上,結合應對蒙古騎兵衝擊的現實需求,研發出百出先鋒炮這種利於士兵服習和使用的新式火器。

    故此,對於如今的大明天子,又或者馮保,王承勳這樣的重臣來說,沈烈的提議倒也並無不妥。

    “速去速回。”

    隨着萬歲爺站起身,叮囑了幾句,這場意義重大的御前會議,便在意興闌珊中散了場。

    午夜。

    沈府內宅。

    夜半無人時,輾轉反側,略有些憔悴的張靜修,不免輕聲埋怨了幾句:“非得走麼?”

    沈烈點點頭,輕聲道:“嗯。”

    輕撫着嬌妻如雲秀髮,沈烈輕聲道:“快則十天半月,慢則一兩個月,爲夫便可迴轉,你且照料好岳丈便是。”

    張靜修無奈,只得低聲應了。

    夜半無聲勝有聲。

    而沈烈目光幽幽,卻好似已經看透了空間,看到了同時代,正在發動統一東瀛之戰的豐臣秀吉,還有一個個手持鐵炮的倭兵,正在前赴後繼的衝向了一座座東瀛山城。

    不能再耽擱了。

    一轉眼便是兩天後。

    天津衛碼頭。

    脫下了戎裝,換上了一身上好織錦,沈烈帶着維克托,白貞貞二人,還有十餘名護衛登上了一艘平底海船。

    而正前方護航的,便只有幾艘可憐巴巴的網梭戰船,喫水七八寸,上有戰兵四人,鳥銃三杆,佛朗機小炮一門。

    瞧着這幾艘小破船,沈烈啞口無言,在心中罵罵咧咧了起來,就這幾艘內河小船能出海護航麼?

    可是沒辦法。

    這已經是漕運總兵衙門爲數不多的家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