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國院士 >第一百二十八章:比肩教皇
    參宿四的氫包層內存在着一顆伴生恆星這一消息的確震撼人心。

    以至於清海天文觀測站的科研人員的注意力幾乎都在這一消息上,進而忽略掉了他們手裏資料中使用的數據計算方法,以及參宿四的精準直徑、質量等信息。

    等震驚過後,不少人開始留意到文獻資料中的計算方法和參宿四、伴星的精確數據。

    雖然看不懂資料中的計算公式與計算過程,但最終的答桉,卻是能看懂的。

    參宿四的直徑:

    伴星的直徑:

    參宿四的質量:

    伴星的質量:

    .........

    一個個有關參宿四的精確數據映入這些天文研究人員的眼眸中,讓人童孔驟然收縮。

    雖然看不懂計算過程,也無法知道這些答桉是否正確,但這些數值無一例外都精確到了小數點八九位以後。

    如此精確的數據,到底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這些答桉,是否又準確?

    如果準確的話,意味着天文界是不是有一種全新的星體參數計算方法了?

    那背後的公式呢?原理呢?

    繁多的疑惑,在這些天文科研人員腦海中升起。

    一想到有一種全新的計算方法能將遙遠星空中的天體參數精確計算到傳統計算法的小數點後八九位去,所有人的呼吸都不由自主的有些沉重和急促了起來。

    一種全新的精確計算天體的方法,對於天文界來說,太重要了。

    毫不誇張的說,放到數學界裏面,開創這種方法的人,地位能比肩數學界的教皇亞歷山大·格羅滕迪克。

    教皇在原有的幾何上建立新的基礎,引入概形的概念,建立了一套宏大而完整的“概型理論”,徹底改寫了代數幾何這門學科。

    對於數學界的影響,在近代歷史上無與倫比。

    而今天如果證實了稿紙上的這些數據,是使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計算出來的,且答桉精準。

    那麼這種方法的創始者對於天文界的影響,恐怕絲毫不弱於教皇對數學界的影響。

    能精確的計算出一顆天體的質量、直徑、體積等各種信息,意味着天文學家能更加深入的掌握這顆星球的信息。

    就拿參宿四來說,如果能精確的判斷出這些信息,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更加精確的判斷它已經走到生命的那一階段了,內核的氫氦是否已經完全聚變完成,距離超新星爆發還有多久等等等等......

    這還是恆星,放到行星上作用更大。

    其他的不說,能否判斷出這顆星球是否對人類宜居這一點,價值就巨大了。

    而這一系列關鍵的信息都能從數據上分析出來,前提是數據準確。

    .........

    想到這,房間中不少的天文研究員圍了過來,想諮詢請教一下。

    只不過他們第一時間找錯人了,找到了南大的劉軒。

    ….劉軒笑了笑,道:“這種數學方法並不是我們研究出來的,而是我們南大的小師弟研究出來的。”

    “事實上,這次針對參宿四的觀測科研項目並不是我的,我也只是過來打工的。”

    說着,他將一旁的徐川拉了過來,介紹道:“這位就是,徐川,咱南大數學系的天之驕子,超級天才,數學界的璀璨新星。”

    “如今才大一,就已經證明了世界級的數學猜想,兩年後的菲爾茲獎都有希望拿到。”

    “這次的項目就和他之前證明的數學猜想weyl-berry猜想有關係。”

    “當然,如今已經叫做xu-weyl-berry定理,利用這條定理,可以做到對遙遠星系的天體進行精準的計算。”

    “而且參宿四的氫包層內可能存在一顆伴星,其實就是他發現的,他最初通過數據計算出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直徑,纔有了後面的這些發現。”

    聞言,清海天文觀測站的研究人員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徐川,確認眼前這個年輕至極的少年就是傳說中的那個人後,紛紛瞪大了眼睛張着嘴巴不敢置信。

    這就是那位大老?

    對於徐川,天文觀測站的研究員基本都聽說過,畢竟前些時間鬧的那麼大,在《數學年刊》登刊了weyl-berry猜想的證明過程後,連人人日報和央視新聞都報道了他的事蹟,在座的各位就算是沒見過也聽說過。

    只是誰都沒想到,這位天才居然跑到他們天文觀測站這種鳥不拉屎的貧苦地帶來了。

    不過也怪不得他們沒認出來的,自從來到清海天文觀測站這邊後,除了第一天見了一面一位副站長後,徐川就一直深居淺出的,沒怎麼和天文站的研究員們打過交道。

    雖然他有和天文科研者交流的想法,但xu-weyl-berry定理精確計算天體信息和參宿四是否真的具有一顆伴星的事情還沒有完全證實。

    等到確定證實後再來交流也沒問題,所以也就沒和這些科研人員打交道。這就導致清海天文觀測站的研究員基本都不認識他。

    一開始大家都以爲他是南大的學生,被幾位博士生師兄帶着過來見見世面的,也就沒在意。

    結果誰都沒想到這位居然就是正主。

    高考滿分狀元、imo+ipho雙金牌,大一十八歲的時候就解決了一個世界級的數學猜想,這履歷,隨便給一個都能讓人耀眼無比了,更別提全都堆積在一個人身上了。

    “媽耶,傳說中的川神居然來我們這鳥不拉屎的天文站了。”

    “真有眼不識泰山,大老就在我眼前都沒認出來。”

    “大老,可以請教一下這些數據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嗎?”

    “大老大老,能給我籤個名不!我要回去送給我兒子,保佑他數學不掛科。”

    “........”

    計算中心,一羣天文站的的天文研究員將徐川圍了起來,各種馬屁跟不要錢似的拍。

    當然,最多的還是諮詢參宿四和伴星的數據到底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一方面是熱愛。

    能進入天文這一冷門行業並深入研究下去的人,基本都是熱愛着這行業的。

    就像數學一樣,如果不熱愛數學,根本就學不下去;

    天文其實也一樣,如今這行業其實相當冷門,工資福利哪怕進了各大高校或者研究站之類的地方其實也一般。

    而且還經常要到荒山野嶺中去觀測各種數據,夏天被蚊子咬死,冬天在外面吹冷風被凍死,喫不好睡不好的,苦逼僅次於乾地質勘探,沒點愛真不一定幹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