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國院士 >第二百二十一章:最適合的科技
    清晨九點。

    在科技信息部秦安國的陪同下,徐川跟隨着警衛,一路來到了長安街北側。

    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兩層小樓內,徐川見到了以前在電視與新聞媒體上經常看到的那位老人。

    看着走進屋內的徐川,原本正坐在一邊等待的老人站起身走了過來,臉上帶着和藹的笑容,也伸出了右手。

    “徐教授,歡迎。”

    “您好。”徐川恭敬的握了握手。

    “快請坐。”老人笑着示意屋內的椅子,接着道:“感謝你爲國家帶來了那一枚期待已經的獎牌,有你這樣的學者,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榮幸。”

    “您言重了,我只不過是做了一名學者應該做的事情而已。”徐川連忙道。

    簡單的寒暄了兩句,一行人轉入了正題。

    “徐教授,不知道你對咱們國家的未來科學發展是怎麼看的?”老人喝了口茶水後,看向徐川問道。

    聞言,徐川正襟危坐,正色道:“在來之前,我這邊做了一份文件,上面有我的一些見解,煩請耽擱您幾分鐘的時間。”

    說着,他從口袋中摸出了一個U盤,放到了面前的桌上。

    在老人的示意下,等候在一旁的警衛上前拿走了U盤,並帶來了對應的設備,將其投影到了一張幕布上。

    徐川點開U盤中的PPT文件,這是他在普林斯頓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東西,等待的,就是今天這樣一個機會。

    他不知道結果會怎樣,但他會盡自己的全力去做。

    ......

    PPT展開,徐川深吸了口氣,看着幕布上的畫面緩緩道來:

    “如今的社會發展,離不開三大領域的東西。”

    “能源、材料、信息、是現代社會生產科技發展的三大重要領域,這三大領域獨立而又互相關聯,也是科學發展的主力支撐。”

    “從能源上看,目前的能源暫時看不出什麼太大的變化,短時間內石油依然是主導。新能源則可能只剩下光伏繼續發展,不過以科技儲備爲主。而可控核聚變有可能成爲顛覆世界的能源黑馬。”

    “從材料上看,主要是依託生物科技的新材料會突破發展,漸漸從石化材料向生物原理合成材料轉型。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從信息上看,網絡速度的大幅提升和公共信息庫的充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此外觸控、體感操作系統爲重要輔助科技。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將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

    “......”

    聽完徐川的講解後,科技信息部的秦安國看了眼坐在對面的老人,小心的開口提問道:

    “您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大力投資發展這三方面的內容?”

    徐川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頓時讓老人和秦安國都有些摸不着頭腦了。

    “投資和發展這三方面的內容是必須的,但我的意見是,我們需要一件大殺器,需要一項足夠讓我們重回世界之巔的科技。”

    ….徐川鄭重的開口道,將話語指向最終的目標:“而在能源,材料和信息三大領域互相關聯的背後,就有一項足夠支撐我們實現目標的科技。”

    聞言,秦安國和老人心中均是一震。

    讓華國重回世界之巔,這個夢想太偉大了,這樣的一項科技,真的存在嗎?

    哪怕是存在,要實現它的難度肯定非常高。

    兩人腦海中劃過了一些猜想,轉瞬即逝。

    深呼吸了口,壓下心中的震驚後,秦安國和老人對視了一樣後,謹慎的開口問道:“您指的是?”

    徐川緩緩開口道:“可控核聚變!”

    聞言,在場的所有人均將目光投向了徐川,但除了老人和秦安國後,其他人很快就又挪開了視線,堅守着自己的崗位。

    而對於老人和秦安國而言,兩人誰都沒有想到這位年輕的學者會提出這樣一個宏偉,甚至有些看不到盡頭的科技。

    可控核聚變!

    人類的終極能源。

    今天坐在這裏的人,無論是誰,對這項宏偉的科技都有着一定的瞭解。

    正如徐川所說,這個詞語蘊含的能量足夠讓華國再次偉大,再次站在世界之巔俯瞰整個世界。

    但這項技術,真的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嗎?

    早在1933年,可控核聚變技術相關的理論就已經成熟了,距今時間已近百年。

    可是如何實現它,卻一直沒有成熟的方案。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亦或者是引力約束,還是其他的方式,都尚未看到近期能應用的曙光。

    哪怕是的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國家和主要的亞洲國家,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目前也看不到盡頭。

    永遠的五十年,這是外界對於可控核聚變的戲稱。

    而用可控核聚變來讓華國重回世界之巔,這條路線能成功嗎?

    再度深吸了口氣,秦安國看向了徐川,鄭重的問道:“這條路,真的能實現嗎?”

    徐川認真的道:“老實來說,要想實現可控核聚變,很難很難。”

    “但是我們不能因爲它很難,就不去做,這樣只能永遠跟在別人身後走。”

    聞言,老人開口道:“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性我們都很清楚,但至今沒有什麼明顯的進展,無論是磁約束亦或者慣性約束,目前都沒有看到能商業化使用的曙光,其他方向的研究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很清楚這項技術的價值,也願意在上面投入更多資源,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它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成功,我們能否支撐起這份重擔。”

    徐川笑了笑,手指在鍵盤上輕輕的點擊了一下,通過幕布放映出來的畫面一跳,轉現出來的,是一張樹狀結構的導圖。

    “要想一步到位,直接實現可控核聚變是一件極難的事情。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無法朝着它前進了。”

    ….“在前進的路上,每一項分支科技,都能給我們創造足夠價值與利益.......”

    一邊說,徐川一邊解釋着樹狀圖上各項科技與科學領域。

    投影上,每一個細小的分支,都代表了一項科技。

    可控核聚變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工程,徐川從來都沒指望過僅靠一面之交的三言兩語就讓國家全力支持他。

    別說他是一個菲爾茲獎得主,哪怕再加上一個諾貝爾獎也不夠格。

    在可控核聚變這項超級工程上進行投資,幾十億恐怕是最基本的數字,而往上提升,誰也不知道要多少,是真正的上不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