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大國院士 >第二百六十七章:改變物理大廈的發現!
    禮堂中,對於徐川提出的問題,臺下聽衆芸芸,看法不同各抒己見。

    前排,弗蘭克·維爾澤克伸出手戳了戳身邊坐着的威滕。

    威騰投去了個疑惑的視線。

    “對於剛剛那個問題,你說他心中的答桉到底是什麼?”維爾澤克問道。

    威騰想了想,開口道:“如果說,將提問更換一個字--“在面對浩瀚的宇宙時,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那麼這一問題或許有很多個答桉。”

    “比如光速這道銅牆鐵壁限制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察,比如質量到底是如何起源的,亦或者時空膨脹到底是因爲什麼.......”

    “但‘在面對浩瀚的宇宙時,人類科學界迄今爲止遇到的最大的謎題是什麼?’。”

    “這個答桉恐怕只有一個。”

    弗蘭克·維爾澤克:“暗物質?”

    愛德華·威騰點了點頭。

    暗物質是迄今爲止所有科學家研究宇宙過程中面對的最大謎題。

    科學研究的本質問題之一,就是“物質的科學”。

    而佔據了宇宙96%總質量的“暗物質、暗能量”究竟是什麼,從人類開始觀測宇宙到現在,對此依舊一無所知。

    縱然是能吞噬光的神祕黑洞,在現代科學的觀測下,一樣足夠刺眼。甚至,如今的可科學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對其拍照,讓其呈現在大衆眼中。

    然而,一百多年的時光過去,暗物質卻至今都沒人能夠觀測到,它是遠比黑洞更難以捕捉的“神祕存在”。

    它神祕如初,人類無法看到它,也無法知道它到底由什麼組成,更不清楚它的性質。

    除了能通過天體的運動、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引力透鏡效應、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的形成......等現象確定宇宙中的確存在着一種人類未知的物質外,根本就找不到它的任何蹤跡。

    現代科學家經過了一個世紀多漫長的研究後發現,人類對暗物質的認知,從發現它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是“巔峯”了。

    ........

    “在alice探測器的數據中,在內尋跡系統反氦-3原子核的120um(rφ方向)束流z觀測數據........”

    講臺上,徐川提出問題後並未過多的在上面停留,也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桉,而是開始整場新聞發佈會最核心的東西。

    公佈這次通過alice探測器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

    隨着他的報告,當惰性中微子的發現伴隨着達里茲圖出現在投影幕布上時,當惰性中微子與暗物質的關係描述出來時,大禮堂中的騷動愈發明顯。

    不僅僅是講臺下正扛着攝像機忙碌着拍照的媒體記者張大了嘴巴,就連那些受邀而來參加報告會的物理學家們也同樣壓抑不住心中的驚訝。

    儘管這些人中有不少事先就已經通過邀請函瞭解過這次報告會的內容了。

    但直到徐川站在講臺上公佈這一消息時,依舊震撼人心。

    ........

    “針對內尋跡系統反氦-3原子核的120um(rφ方向)束流z觀測數據的分析目前我們已經完成,從理論上來說,這裏存在一顆物理學界尚未發現的新型粒子的置信度已經達到了3sigma。”

    “在今年的下半年,將圍繞這一發現來啓動更多的粒子對撞實驗,以收集更多的數據,確認它到底是惰性中微子還是一顆我們從未發現的其他粒子。”

    “本次新聞發佈會內容報告完畢,下面將是提問時間。”

    話音落下,前排的媒體記者們齊刷刷的將手掌舉了起來。

    若不是舞臺相隔,恐怕這麼他們已經衝上去將話筒塞進徐川嘴裏了。

    講臺上,徐川伸手示意第一位媒體記者提問。

    作爲國人,他示意的第一位媒體記者自然是華國媒體的老大,央媽安排的記者,不過這次過來的不是那位熟人,而是安排過來的另一位平常負責物理領域採訪的女記者。

    】

    畢竟這種新聞發佈會上肯定要涉及一些專業方面的知識和提問,如果前去採訪的記者什麼都不懂,這肯定是不行的。

    得到徐川的示意後,央媽的記者激動的站了起來,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話筒。

    “徐教授,您剛剛在發佈會上提到了惰性中微子和暗物質,能請您詳細的解釋一下嗎?”

    徐川點了點,道:“當然可以。”

    “暗物質是物理學中,一種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構成我們目前能看到和觀測到的任何天體。”

    “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Λcdm模型),我們可以確定當前可觀測宇宙中的暗物質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85%、佔宇宙總質能的26.8%。”

    “它是宇宙的主體構成部分,至今仍未被我們發現。”

    “而惰性中微子同樣是物理學理論上提出的一種宇宙基礎粒子,它可能是構成暗物質的一種基本粒子。”

    “從這次alice探測器13tev能級對撞實驗數據分析結果來看,這一區極有可能隱藏着一顆目前人類未知的粒子,而從各數據來看,這顆未知的粒子有可能是理論中的惰性中微子。”

    話音落下,臺下無數的媒體記者紛紛又將手舉起來了。

    這次徐川就隨便挑了,被點到的媒體記者相當興奮。

    “徐教授,您剛剛在報告中提到了一個專業名詞,3sigma的置信度,能否解釋一下這是什麼意思呢?”

    徐川:“sigma是統計學用來表示標準偏差,即數據的離散程度的一個標準,也稱作“標準偏差三倍法”,是一種統計準則,用於衡量特定測試項目特定樣本組合的正常範圍。”

    “你可以理解爲,3sigma意味着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在99.73%以上。”

    聞言,臺下人羣再次騷動了起來。

    特別是對於這些並不是很都懂高能物理的領域的媒體記者來說,99.73%的概率可以說已經很高很高了,這個概率幾乎和發生了沒多大區別。

    “徐教授,請問如此之高的概率,是不是意味着你們已經找到暗物質了?”臺下有媒體記者迅速跟進問道。

    徐川搖了搖頭,道:“我可從沒說過這種話,在物理界,如果要確定一件事情的發生,亦或者確認一顆新粒子的存在,需要至少達到5sigma的置信度以上。”

    “5-sigma置信度可以理解爲,所觀測到的結果99.99994%是真實的結果,只有達到這個置信度,纔可以確認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