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 > 1988:重回人間混幾年 >第四十九章 哎呀呀,誰叫我們齊魯人直呢?(3)
    在衆人驚詫的眼神中,楊默端着那本上面不知道寫了什麼東東的筆記本,直接起身走到會議室正前方那塊不知道有了多少年曆史的水泥黑板前,拿起一枝粉筆,唰唰唰地畫了一個井字格。

    “張主任一再跟我強調,我們鑽探公司是央企單位,做任何決策時,站位一定要高遠,覺悟一定要純粹……像三產這種關係到無數職工家屬和在職合同工的重大項目,更是要大膽假設,小心論證!!”

    楊默轉過身來,笑眯眯地掃了衆人一圈:“所以,在張主任看來,關於三產試點項目的擬定,必須要充分考慮到【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的各個因素!”

    橫向?

    縱向?

    衆人聽着這兩個陌生的用詞,齊刷刷地把視線挪到張文順身上。

    而同樣是一頭霧水的張大主任見到其他人狐疑的目光,眼角抽了抽,臉上卻擺出了一副高深莫測的淡然神情。

    楊默見狀笑了笑:“首先,我想請諸位領導思考一件事情……我們搞這些三產試點項目,其根本目的是什麼?”

    看見楊默丟給了自己一個眼神,張文順猶豫了一下,還是認真想了想:“自然是爲了給公司創收……老何,你認爲呢?”

    被張文順直接點名,何科長即便再不樂意,也得出言配合:“沒錯,搞這些三產試點項目,就是爲了盤活公司賬面資金,給公司創收!”

    向科長也點了點頭:“沒錯,從我們資產管理科的角度來看……現在通貨膨脹這麼嚴重,眼睜睜地看着賬面資金貶值,那是在犯罪!”

    見到三位科長都已經發言,衆人的目光轉向自己,謝祕書心裏暗罵一聲,這纔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我們是央企單位,老是盯着錢大談特談不合適吧?公司當初設立這些三產項目的初衷,除了當時物資供給不便,需要自力更生之外……更重要的難道不是爲了幫助解決閒散職工和家屬的就業問題麼?”

    話音剛落,楊默就一臉驚歎地翹起了大拇指:“說的好!果然不愧是王經理的得力助手,謝祕書的思想站位就是高……沒錯,作爲央企單位,搞這些三產試點項目,就是應該以解決閒散職工和家屬的就業問題爲第一要務……至於創收,雖然也很重要,但卻要排在後面了!”

    見到楊默竟然當衆支持自己,謝祕書頓時一陣錯愕。

    而張主任三人則是在短暫的錯愕後,隱蔽地對視一眼後,嘴角露出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

    刷刷刷在黑板上寫了幾筆後,楊默轉過身來:“既然是以解決閒散職工和家屬就業爲第一要務,那麼不管是什麼三產項目,要想入選試點名單,首先就必須要滿足【就業崗位多】這一點要求,其次纔是能給公司創造收益……關於這一點,各位領導沒什麼意見吧?”

    衆人猶豫了一下,齊齊點了點頭,包括謝祕書——自己剛說出去的話,總不能打自己的臉吧?

    見到所有人沒有反對意見,楊默把目光看向覃鑫:“覃經理,我想問一下,目前所有的三產項目中,用工人數最多的是哪一個?”

    瞅了瞅其餘的臉色,覃鑫想了想:“目前用工人數最多的,應該是建築隊了吧?大約有一百六十多號人……不過諸位領導也清楚,在咱們公司,土木工程這種事不是天天有,平攤下來的話,一年裏能忙上個兩三個月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楊默點了點頭:“的確,喫兩個月乾飯,喝十個月的稀粥這種事不可取,完全無法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咱們選出來的項目怎麼也得讓人天天喫上乾飯不是?”

    “不過覃經理給出來的這個數字倒很有借鑑意義……既然是試點項目,而且還是公司打算大力支持的試點項目,那總歸不能太寒酸不是……乾脆這樣,我們以160人的用工規模爲標準,經評估後,未來一年內能達到這個用工數字,且能夠正向創造收益的項目,咱們留下來二選……評估後無法達到這兩個要求的,直接過掉……諸位領導認爲怎麼樣?”

    聽到160這個數字,何科長等人頓時抽了一口涼氣,但聽到楊默用“大力支持”這幾個字來卡謝祕書,猶豫了一下,一時竟然不知道該不該反對。

    而謝祕書自然也看出來這番話是在卡自己,當下卻只是笑了笑,然後微微頷首,表示支持。

    開玩笑,你以爲160人的用工規模是個小數字?

    而且還要正向創造收益,你當這是做算術題呢,哪有1+1=2這麼簡單!

    楊默見到何科長等人雖然臉色不是很好看,卻並沒有出言反對,知曉最難的一關已經過去,頓時暗地裏長長舒了一口氣,看向張主任的眼神也免不了有些佩服起來——作爲這件事的串聯者兼第一當事人,只要張主任一個眼神,何科長和向科長自然立馬就會跳出來反對。

    而眼瞅着諾大的一個板子架在自己腦袋上了,張主任卻依然在那穩如泰山,雖然不知道這貨是不是有後手,但僅憑放任一個小年輕在這種場合裏大放厥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這貨是個實打實的御人高手!

    只不過作爲一個曾經的VC老鳥,楊默深知這種情況下,哪怕有困難,也要把一些核心數據量化纔行,否則接下來毫無主動權不說,事情也會被你來我往的太極拳磨成一灘漿糊。

    見到衆人雖然都有所驚疑,但對160這個數字卻暫無異議,楊默立即趁熱打鐵:“OK,撇開現實去談理想是在耍流氓……諸位領導,這些三產項目既然是爲了解決閒散職工和家屬的就業問題的,那我們就得聚焦一個核心問題;”

    “那就是……這些閒散職工和家屬究竟有什麼特長,適合哪些類型的三產項目?”

    “或者說,以160人的用工標準來看,什麼樣的三產項目纔會在大量擴工後,依然能夠保證正向收益?”

    楊默此言一出,在場衆人的神情都凝重了起來——與之前討論的框架性問題不同,這是一個介乎於虛實之間的要害問題。

    作爲一線生產單位的老油條,這些人都不是白癡,自然知道一旦用人不當的話,再好的項目落實到實處也是白瞎。

    偏偏這個問題又難以回答的緊——如今不是後世,普遍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這些家屬和閒散職工,不但學歷普遍偏低,因爲一些歷史原因,其行爲和觀念也往往會有一些不足以爲外人道矣的參差之處。

    簡單來說,就是稍微有些技術含量的事情他們做不了;而那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卻又比較枯燥艱辛的工作他們又往往不願意去做。

    這倒不是單純地說他們吃不了苦,而是鑽探公司如今的價值氛圍有些浮躁,許多人寧願裏子過得苦一點,也不願意落了面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價值狀態跟村裏的閒漢有一些類似。